28 Dec 2009

Funding

今天早上跟Flemming meeting
他說他進入研究領域,領的第一個研究計畫的錢,是台灣和越南合出的
他說台灣很有錢... ^^"

對我來講,'我supervisor一開始是領台灣的錢'這件事情很酷
我第一反應就問他這是幾年前的事情
因為我想知道是誰在當政的時候做了這種國際合作的研究投資
但他說好久以前忘了是幾年^^"


28號,聖誕節後第一個星期一,大家都還沒開工,整棟樓就只有我,Karin,Flemming
Karin幫我改文章
Flemming跟我討論他的看法還有之後的計畫
我就還是慢慢慢慢慢慢慢慢的寫文章...



Flemming最後跟我說:you have done a lot...
我:hmmm..., but still a lot...

--

回台班機
December 30, 2009
17:25 Copenhagen - 18:55 Amsterdam
20:45 Amsterdam - 18:50 +1 day(s) Taipei, Taiwan

26 Dec 2009

基層

這次回台灣其實我不大清楚會留多久
或許就在台灣不出來了,或許春天就要再出來了,現在一點都說不準

但這次回去,我想跟著公服人員出去各地做病媒蚊調查
以前實習什麼都跟過了
消毒,跟里長溝通,拜訪警察,跟民眾溝通,這都做過
跟衛生局長副局長也都見面過談過計畫,聽過政治上的評估
唯一沒跟過的就是第一線的病媒蚊調查,因為他們覺得讓一個台大學生去做這種事情太大才小用
他們覺得這事情技術門檻不高,不需要讓一個讀過很多書的人來做
(但這種觀念就有很大問題,因為對我來講這是很技術性的東西,需要很多知識才能做好的調查)

如果我沒有跟著第一線的人跑個一兩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兩個月
我沒辦法了解我現在手中的資料到底是什麼東西
我問過疾管局的,其實他們也不是很懂他們掌握著什麼
我可以感覺的出來,有些事情隱藏在裡面,但我目前抓不出來
更不用說我完全不相信疾病管制局公佈的標準調查程序
因為誰都知道那個是寫給沒有基層經驗的人看的,那是由'高層'經由'理論'寫出來的東西
表現上很全面,但在基層根本做不到

或許我會跟所長談吧
再回去衛生所跟著最基層的公服人員跑,當實習生在跑
這次我想會選2個衛生所左右,一個衛生所待個1個月左右
以往我都在跑北高雄,左營或三民
這次我想看看南高雄的狀況,我想在前鎮小港或鹽埕選一區

是時後再回基層做觀察,了解實務面和理論間的差距

每次回基層我都覺得很渺小
雖然這樣的學歷對很多基層人員來講是很恐怖的
當時我大學還沒畢業只不過是個實習生,但我可以感受到我講話很有份量,因為台大二字
更不用說現在還加個國外學歷
但其實他們不知道,我們這種人的能力完全是書本和嘴巴疊起來的,把這些抽掉我們就是空的
我們沒有基層人員的草根實力
我們最缺的能力就是第一線人員最強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這方面我需要回基層向這些人學習

24 Dec 2009

聖誕節

剛剛Jolene他們全家出門了
昨天晚上他們就問我今天會不會到學校去,我說都可以
他們就問我早上留在家裡好不好,因為他們要把所有東西放到車上
希望我幫他們看一下小鬼

所以一早我在做的事情就是當保母
一歲的小鬼一早就忙著爬樓梯,不知道是在忙啥
而且他只會爬上樓,爬到最高後就不知道怎樣下樓了
他有企圖試著用倒退的方式下樓,但腳太短所以失敗了 XD

下雪配著聖誕節
加上看著大家大包小包的禮物,而且還要穿新衣打扮,真的很有那種過節的氣氛

這次雖然沒有去任何的聖誕市集,沒有去買任何禮物 (連禮物都是麻煩人家順便幫我買的orz)
但因為住在丹麥人家,跟他們生活,看著他們準備聖誕節,下午又會去朋友家跟他們整個家族過節
對我來講是很local的體驗

昨天去買菜,是假日前最後一天商店有開
挖,全部大特價
真棒!

21 Dec 2009

見紅

今天在球場上流血了...
是我的第一次


事情是這樣的
一傳接噴,我跑去舉,然後我看到打快攻的在助跑了,所以就決定把球塞給他
但因為這球接很噴,我整個人是順勢用身體把球帶給快攻,並不是好好的站著舉
在我順勢的瞬間,快攻從back起跳,我閃不及
一切都很快,我也搞不懂
我只知道我整個眼鏡被巴掉,然後眼睛非常痛
下意識的遮住很痛的左眼
眼淚一直流,但不是我在哭,是眼睛有被刺激到,眼淚就一直飆


當我把手拿離眼睛,就看到手掌上有一片血
當下還不知道傷勢是怎樣,但有看到血就覺得不大妙
在這個club打球的幾乎都是health science的學生或在醫院工作的人
我的隊友醫生馬上過來幫我評估
其實當下我真的無法做什麼反應,他要我怎樣我就怎樣

他幫我做了些緊急處理,我不知道他到底做了什麼,也不知道我到底傷口多大
我只知道他不斷的跟我講話,要我回答他哪裡感覺怎樣
他一直要我眼睛和臉放輕鬆
他要處理傷口的時候會跟我說,等等他要怎樣做,我可能會痛或怎樣,讓我有心理準備

其實我是一直很想再回去打球,反正我覺得血就給他流,應該沒怎樣吧?
但他處理的非常仔細,甚至問我1-10的痛我現在感覺是幾號痛
我笑了一下,他叫我不要笑,這很嚴肅
後來他說我的眼睛有點變藍,所以要我躺一下,要觀察有沒有內出血
然後他居然就這樣短袖短褲的跑到戶外去,裝雪給我冰敷
本人相當感謝
光是短袖短褲跑到戶外這點,我就非常感激他的幫忙
要知道,戶外非常非常的冷

最後他說希望我休息後,給他看了傷口確定沒有內出血後再離開,我說好
基本上在他幫我處理傷口的過程中,我很確定他非常仔細
所以我很放心

最後,我自己去照一下鏡子

左眼上下眼皮都有明顯的破皮流血
比較嚴重的是鼻子和眼睛的交界,那邊應該皮掉了不小塊
多大我不知道,因為被貼起來了

這就是我第一次在球場上流血的經驗
原來打排球也可以打到流血

19 Dec 2009

性病

今天晚上被朋友硬是拉出去吃飯
朋友:你不能一直呆在辦公室工作,你該休息
我:你在強迫我嘛?
朋友:對
我:好吧


朋友邀了他另外兩位朋友,他們都是在生小孩課程中認識的
所謂生小孩課程,就是政府會辦一些課,給懷孕的家庭
讓家長了解進產房是怎樣,生小孩是怎樣,帶小孩是怎樣,要怎樣帶小孩 等等
所以同一時間懷孕的家庭大概都會認識彼此,生出來的小孩大概也都年紀差不多

ok 這兩位朋友,都是德國人,但先生是丹麥人,她們在丹麥也差不多是兩年
吃飯聊天,後來居然聊到房事
他們不會不好意思我都不好意思了
然後,講到性病
有個人他就說,他只交過兩個男朋友,但兩次都中
Jolene說在美國講這個會很害羞
但那個德國人說他不覺得有啥需要害羞丟臉的,她覺得就是一種疾病,疾病大家都會得,要治療就是

然後講到跟先生或男朋友之間的害羞或吃醋的事情
讓我覺得很有趣,就是他們不會彆扭或很害羞的講這些
或許是他們對彼此很相信,所以不會很害羞

但坦白講,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人家在我面前討論性生活
很妙
真的很妙
而且還是英文版的,不是中文版

後來我想,如果人家都不介意了在這樣的組合中討論,那我也就大方接受吧

--
另外,真的是冷爆了
不是我在講,丹麥人自己都覺得冷爆了
超冷
我第一次覺得我的Goretex外套&褲子完全不夠擋溫度
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鞋子不夠擋溫度,我鞋子也是Goretex的喔...
我的手套也完全不夠擋
整個就是冷
超冷
冷冷冷~~~~~

17 Dec 2009

冷爆了

因為今天要meeting,很早我就出發到學校了
一出門,就陷入雪堆中
阿就一片白阿,根本不知道哪邊有階梯,哪邊是多高
一踩下去就整隻腳埋進去,害我襪子濕掉了 ><

也因為我很早出門,鏟雪車還沒把路上的雪給鏟好
我就好像在沙灘上騎腳踏車,雪很軟阿
整路幾乎都站著騎,要不然車子很容易就打滑,而且很難騎

這還不打緊,風又很大,逆風,整個人變成瘋婆
剛剛看 -3度
我知道這對很多高緯度的地方來說,溫度算不低的了
但我到丹麥以來,最低也不過到-5阿

到辦公室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煮開水泡茶
冷爆了

而且丹麥北邊有發布大風雪警報,是說不會移動到哥本哈根啦,這不錯

14 Dec 2009

挫折

好久好久以前晃留學版,有個人感覺在國外生活的很辛苦
那時我有注意到這個人,三不五時去看一下他的blog
後來我忙就沒去看,但今天又晃到
http://www.wretch.cc/blog/cyuyc68

其實他講的語言問題,或說語言挫折,也是我有時候沒信心的點
其實練了兩年多,到現在我文章可以看很快,至少比一開始快很多
但英文的聽和講還是遠不及中文
很多時後這是障礙,因為無法及時加入討論
不講話不是因為害羞,而是語言進入腦內和轉成嘴巴出來的速度太慢

他講的不錯阿"因為挫折,所以讓活著的自己知道人生還有值得挑戰的事情"

和挫折做朋友這件事情,其實我也是學了一陣子
在台灣也不是沒挫折,但在台灣的挫折不會強烈到你必須和他做朋友才能生活下去
在台灣朋友很多,不一定需要挫折這個朋友
我可以解決挫折,但不需要跟它好好相處

但在國外,跟挫折好好溝通好好認識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為他有可能就是你最死忠的朋友
當你一開始完全沒有朋友完全沒有人脈的時候,他就自己靠過來要認識你了
趕不走的,每天賴著
與其不斷跟他打架,不如跟他好好相處,一開始跟挫折做朋友的原因是出自萬不得已

但當找到跟挫折溝通的頻率和管道後,這朋友一交就是永遠的朋友
他不再是礙著你的討厭鬼
他還是不斷出現在你身邊
趕不走的,每天賴著
但在你眼中他已經是個不斷在幫助你的朋友

就是因為有他在,你才會慢慢茁壯
他的出現都是有原因的,看你怎樣跟他溝通而已
有時候還是會跟他吵架,但很快就會握手言合
他是最好的朋友,完全不會說謊的朋友,逼你不斷去面對自己的朋友

12 Dec 2009

nobody

英文版 (有英文版才終於比較懂到底影片在幹麻)


機器人版 (寫程式的人很強喔~~)


Nobody+Anybody版



--
講到韓國
之前跟Michael聊天,聊到power在組織內地位間的強弱在各國性的研究
他說那個研究在韓國時,是選了韓國航空當研究對象
因為韓國航空在全球50大航空公司內,飛安排名第44名 (我們偉大的華航是47 orz,2006年排名)
研究團隊想要知道,在這樣的公司內,上司下屬間權力的關係是怎樣,為什麼飛安會這麼差

結果發現
飛機上原本應該有三個人處理飛行事務,一個機長兩個副機長
但因為在韓國文化中,公司內的階級很重,權威性很強
下屬或是職位比較低的不敢去反抗上司
所以即使他們知道機長判斷錯了,或是機長有事情沒注意到,副機長不敢提出疑問
事故往往就這樣發生
同樣狀況在進行安檢維修時也是

想想,台灣的狀況呢? 
不用說在航空界,學校醫院公司內也是非常的依照"職位"&"年資"來決定講話的份量和重要性吧?
不想說好壞,只能說這是文化

新政府執政周年~原住民族成績單

雖然是半年前的東西,但我想部落的狀況應該都還是差不多
先不管這樣的影片是不是單方面的說詞 (政府如果要反駁當然歡迎阿~)
但問題存在就是存在阿~ 中央真的有人注意到了嗎?





所以,八八水災時,原民會被罵也是剛好而已

9 Dec 2009

憨人

以Karin花在我文章上的心力來看
給她掛第一作者我都沒意見...

其實我已經不想寫了...
最後一部分進行的無比慢,寫的有一搭沒一搭的
根本就是再寫一次論文了
只是看更多資料,做更多分析
東西寫了改,改了寫,寫了再改,看不到終點

其實當時答應回來寫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出發前我心情很差
一來時間太短,二來我功力不夠,我功力足夠做到什麼程度我心裡有數
至於為什麼明知道有可能做不來,有可能以亂七八糟收尾,還是答應?
我就是有毛病吧...
明知道會亂七八糟,也是要給他亂七八糟一次,看是怎樣的亂法
明知道壓力會很大,也要給他壓壓看是多大
明知道成功機會很小,也要看一下到底是多小,我有沒有可能搶到那個小機會
明知道實力跟這邊的人比起來是很明顯的不足,也要來丟臉一次
因為我相信,沒有第一次第二次第n次的亂七八糟,第一次的好就永遠不會出現阿

套一首五月天的歌:憨人

其實原本我對五月天這首歌沒啥感覺,我也很少聽歌就是...
但之前在申請學校,有壓力有挫折的時候
開始會懷疑自己一些堅持的時候,開始想要對一些現實妥協的時候,開始懷疑自己能耐的時候
事情都做不好,有點不知道自己價值要建立在哪裡的時候
聽到了這首歌...
一聽就知道,講中我內心和現實的衝突了,然後也被鼓勵到了

心中沒什麼,只有一字"敢"

8 Dec 2009

burn out

新課題:學習配速


--
今天我看Karin把我列的reference全部印出來,一篇一篇的看,一篇一篇的對
看的我實在是壓力很大

7 Dec 2009

全身是傷

敢在地板地撲了以後,或說完全不怕痛了以後,就開始用傷口寫日記了
手肘和膝蓋,是擦傷破皮流血最頻繁的
再來就是髖關節&大腿,那邊很容易黑青,因為側身去撲球都是靠那邊在撐

今天重摔了一下
這種動作在沙排是完全沒問題,但在indoor就會摔很重
為了要救一球,我的下巴和門牙有去敲到地板,當下嘴唇有流點血,有點害怕牙齒斷掉
雙膝也順便破了一些皮

說來變態,看著這些累積起來的大小傷口,好了又破,破了又好
其實挺踏實的
就你知道你是用身體去完成每場比賽每場練習,這些事情的紀錄就老老實實的寫在你身體上
會痛沒錯阿,但痛和當下的精神力比起來,根本就是微不足道阿~~~

舉球員最開心的是什麼? 就是看到攻擊手打的爽,看到攻擊手很滿意的笑阿!!
拼了命也要把機會做出來給攻擊手

--
星期六才去連續打了五場比賽,10局,都是單舉,下午一點多一直跑到晚上七點多
比完賽再騎個半個小時的車回家
說實話,我在台灣兩個月沒有像在丹麥這樣在維持體能
跑到第7局大概就感受到肌肉酸痛了,腦袋已經不大能思考要怎樣配球了
跑完10局我的膝蓋酸到不行
跑舉球不是單純的像跑馬拉松那樣可以配速耶,舉球是要不斷的衝刺.折返.急停,這樣搞6小時


這樣才叫有運動到阿,有累的非常爽快的感覺

3 Dec 2009

《謝錦》紀錄片

我同意他說的,在台灣教育內最大問題,就是沒有把人當作第一本位

這是一位教輔大英語系國文課的老師上課的紀錄,這位老師在2008年退休了

10分鐘版本

2 Dec 2009

人之間的距離

剛剛跟Michael 聊天
講到贊助,講到文化

他說他讀到一篇paper,是說一個心理學家,做了30年的研究
用了很多行為方法去測人與人在組織中的距離,包含了在公司內,在家庭,在各個地方
follow 70個國家左右,結果丹麥得分是第二低的,前10高都是亞洲國家,而且分數是非常高
意指
在亞洲,階級地位身分這件事情在組織中的重要性,在全世界排起來是非常非常重的

我就跟他說,那你知道我剛到丹麥多格格不入了吧
我不知道怎樣去處理人和人的距離,用沒有地位差別的狀態下去抓距離
我跟老師,不知道要怎樣用不是跟老師但他是老師的態度應對

另一個指標是了解在公司工作的舒服度
像是有沒有很多規定,有沒有既定的程序,彈性 等等
研究從很多方面去探討,宗教,歷史,價值,信念 等等
結果丹麥得分也是非常非常低的
簡單來講
在丹麥工作,請自重
在台灣工作,請...加班 (誤)

--
繼續跳tone

最近有工人來辦公室換燈管
把原本的白色日光燈,全部換成米黃色的
他說原本的那種太亮,有研究顯示那種亮度會讓人頭暈和產生壓力
所以現在整個學校要換成這種電力式的黃色燈管

怎麼說呢? 這感覺挺好的,即使我們自己在做公共衛生
但你也知道有其他人在注意健康相關的事情,而且真的會去執行
他是直接把原本的拆掉換黃色的喔
而不是說等燈壞了再來換
這是主動的做健康環境營造

我在想,台灣現在應該還是處於燈要越亮越好的狀態吧...
多數的人會覺得,燈不夠亮會傷眼睛吧,所以要亮一點
但到底人需要多亮的燈光呢?我們一直習慣的亮度是超過負荷的,還是ok的呢? 其實我也不知道
我在台灣完全沒質疑過這件事情

太把習慣的東西當理所當然,不大容易去質疑/思考任何我們覺得稀鬆平常的事情
這樣的狀態基本上就是種警訊
我說對於一個人的進步上
這也是我需要不斷提醒自己的

有沒有人做過?

昨天flemming問我,有沒有真的有人做過高雄市的蚊子密度調查
我說我沒有看過發表的
而且我大概有把握沒有人有興趣做這一塊,因為太麻煩
我也確定政府資料整理沒人整理過,因為我拿到的是非常雜亂的資料,而且是從垃圾堆中搶救出來的
我沒救到的資料已經被銷毀了...

上次我回去就問所長,我們台灣的消毒政策,到底是誰定的
所長說:專家  
我心裡是想:好個專家阿...
我看衛生署的報告,他們reference都沒有在列的
他們引的資料我都不知道要去哪裡確認

所長很誠實的跟我說,我們用的資料都是很久很久以前,連日清那時候的研究資料
拜託,連日清多老阿,他80幾歲了勒...
從以前高雄的消毒政策就是這樣,到現在一點都沒有變,到底這樣的消毒對嘛?
以前是指三四十年前
我們都市做了很大的改變,房子型態做了很大的改變,生活型態做了很多改變
人口年齡組成不同,溫度上升,雨量不同,交通便利性不同
各個因子都在影響傳播效率和傳播狀況

從以前就一直100戶的消毒,到現在還是100戶的消毒
民怨這麼高,阿也沒有人去評估不同消毒方式範圍的效果,那到底我們在忙什麼?


flemming昨天也問我,台灣的大學有可能跟這裡合作嗎?
我心裡很清楚:不!可!能!!!

好吧,我很會記仇
我永遠會記得兩年前被教育部打槍的計畫,王榮徳在面試時說:你要做的就只有這樣?
我聽了整個很失望
我失望的是,你的眼界只有這樣?
你看不出來台灣基層有很多資料是很豐富很值得處理,你不清楚世界在這個領域情勢是怎樣
你看不出來事情的潛力
台灣大老所謂的"只有"這樣的事情,在這裡可是很rich的阿...

Flemming問我有沒有機會從台灣拿奨學金來這裡讀書
我真的很不好意思講台灣方面不覺得這個研究該做
我們不想要的東西,人家當寶,只是有點難過我們的不識貨...
所以要跟台灣的大學合作? 我實在很怕在談合作時又被說:只有這樣?
這馬上表現出我們的深度和層級... 百大進不去不是沒原因的阿...orz

29 Nov 2009

聖誕節倒數

昨天收到信,知道今天是聖誕節系列活動的開幕
看到這信,我也只能默默的略過,反正這一定不關我的事,我一定沒心情好好的去感受

剛剛快五點,把新跑好的分析和文章寄給Karin
然後我就決定要去買牛奶了
外面很冷,故意不騎車,用走路的
冷到我全身發抖阿,冷到我無法思考其他事情
但就是要給他冷,要不然頭腦一直處在轉動的狀態下不行

吃了辣椒有比較熱了,刻意走到市區,不是要去感受聖誕節,我只是想要讓頭腦休息
走街很多人,我想應該就像我們過年前夕的感覺吧
市政廳廣場架了聖誕樹,但今年沒有用電力點燈
聖誕樹周圍擺了些腳踏車,今年就是要用人力發電
有人去騎腳踏車燈泡才會亮,沒有人去騎整棵就會暗暗的
現場有很多小鬼在玩

看著週邊這麼熱鬧
我還是覺得完全不關我的事
我只在意我東西到底寫不寫的完

晚上買了pizza,上面寫著義大利
是阿,去年聖誕節我人可是在義大利進行半個月左右的自助旅行呢...好快一年了 :)


--
跳個tone

前幾天看著我的畢業證書,其實挺沒感覺的 orz
沒有那種'終於畢業了'的感覺
比較像是'喔,畢業了喔?這樣就結束了? 喔 好吧'的感覺 ^^"

之前在台灣打打零工,人家跟我要碩士畢業證書,我都覺得很煩
證書就在丹麥嘛...阿沒證書又怎樣? 這張紙到底是重要在哪裡?
都有種衝動想給他們看高中畢業證書就好...

不是阿,大家都大人了總有一點判斷能力吧
我人就在現場,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料當場試最清楚阿,又不是不讓你考
這麼堅持只看證書,也不認學校開的畢業證明,那我也沒辦法~

最後,請享用可愛的貓貓按摩

28 Nov 2009

運動

到丹麥後,我的運動頻率又慢慢回覆到前兩年的頻率了
一個星期至少兩次,最多可以到四次的排球練習/比賽
三不五時打打羽球
我的身體素質和體能,比兩年前在台灣時好很多,可以說是在丹麥期間很規律的運動下練出來的
也難怪台灣朋友會說我到丹麥根本是去唸體育碩士的...

這星期三,跟Camilla早上八點打了場羽球,打一小時
打完後我們一起到學校,他去處理他的論文,我去處理我的事情
早上八點,我們隔壁場是手球練習,後面場是足球練習
九點我在櫃檯等Camilla沖個澡,剛剛那些練習的人也都全部換好衣服,準備上班

我只是在想,這才是真正的把運動當習慣,當生活的一部分
上班前運個動,下班後再跑個步
運動不是特別要去做的,就跟買菜睡覺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

剛剛跟朋友也是打羽球
因為是星期六,場地內小朋友就很多了,隔壁一整個大場從之前的手球場變成羽球場
全部被一個公司包下來,讓員工做對抗和運動
我們打完球後面接的是小朋友,小朋友就是去玩
他們去球場的目的就是玩,去感受球
當然如果要比較嚴肅的練習,各個club都有球隊可以參加
但如果你只是想要運動想要玩,場地是非常友善的
我意思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運動這件事情

這些政府的運動場地都是多功能的
可以當足球場,手球場,網球場,羽球場,排球場
很多人你看的出來技術其實不怎樣,但人家就是願意去運動,跟朋友運動個一小時兩小時
我今天運動的朋友是兩個丹麥人,一個德國人
他們三個是在另一個類似衝擊有氧的班認識的
然後再約來打羽球,三不五時也會去踢足球,之前也有人約我去跑步

我在想,我在台灣會跟我排球的伴,約去做其他我們並不是這麼在行的運動嗎?
在台灣大部分的人,是不是很容易把自己侷限在一種運動?
如果跨到別種運動,或許會怕自己的能力不夠?丟臉?
有多少人願意在出社會工作後,繼續學一些沒接觸過的運動呢?
在一個運動環境中,實力好的有那耐心去跟實力比較差的人同場奮鬥嘛?

我之前練沙排,我算是一直在排球這領域中的,只是從indoor轉成學習beach
但跟我一起練球的,很多之前是從事別種運動的,沖浪/羽球/攀岩/足球/跳舞等等
我看他們來練沙排,本人心中是十分敬佩阿...
我有排球底子的,練沙排一開始的挫折感都這麼大了,那他們沒底子願意這樣練我真的很佩服
更佩服的是trainer可以這麼有耐心的教
trainer給我的感覺就是:我很愛這項運動,我想要把這種樂趣分享給你,所以我教你怎樣利用你身體去享受這項運動,運動永遠都是好玩的

運動這概念,我覺得就算是我這種這麼常運動的人,還是無法像他們這樣自然的執行

--
之前回台灣,我去打球還會被家裡唸,怎麼花這麼多時間在運動上...
奇怪,怎麼不唸我怎麼花這麼多時間在讀書上? 

我在丹麥都被唸怎麼花這麼多時間在工作上阿...
Karin前天還跟我說:you work too hard...
我只好笑笑的說:I am an Asian...



最後來個最近很夯的動新聞,其實我覺得動畫很精緻阿... 而且挺有趣的阿:p
聽說這技術是台大的技術,王銓彰寫的引擎...

26 Nov 2009

不能沒有你

好片!! 很乾淨又深刻的一部片


pps現在有,在國外的大家可以...恩...
在國內的大家,高雄二輪電影院可以碰運氣,台北的ㄟ...不清楚

非常推薦!


這是自"魔鬼代言人"後,再次碰觸到我神經的片

--
其實看完後,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以前在義光帶過的小鬼...
當時是去育幼院做課輔
這些小鬼會在育幼院,當然是被社會局安置的
但這個安置的正當性是...? 從誰的角度來講叫正當?
又誰為什麼可以決定什麼叫做正當?

25 Nov 2009

被警告

剛剛打球回來,精神很好
想說回辦公室把文獻看一下,試著讓明天的進度可以不要這麼落後 orz

Karin有看到我回來
他要回家前跑過來"警告"我說:Don't work too late!!
然後他把改完的東西寄給我看,信中不忘再次強調:Don't work too late!!

害我很不好意思... 阿我就是弄不完才又回來弄嘛..

他把門鎖一鎖下樓回家,過幾分鐘後我又聽到登登登有人跑上來
Karin跑來跟我說,如果我等等餓的話,廚房有一些麵包和奶油,放在架子上的我都可以吃

感激阿...

--
那他們如果知道我都幾點就進辦公室,不就暈倒 orz
我都五點多就去了耶...他們一定會覺得很奇怪,怎麼這個月的電費暴增

24 Nov 2009

一回生二回熟?

昨天坐我隔壁的美國男士跟我聊天,聊我們假日在幹麻
他去鄉下一個房子休息
我:你的嘛?
他:喔,我男朋友的,我們就穿雨衣打掃xxxx

第一時間我聽到還是有愣一下

剛剛我在午餐
他:齁,吃黑麵包
我:對阿,你還是不吃齁
他:no,絕對不吃!那是我到丹麥一直無法接受的食物,但我男朋友很愛

恩,這次聽到就很ok了,完全沒有愣

--
介紹一下這位男士好了

他是美國人,以前是學哲學的,到丹麥的IBM工作後發現對公衛有興趣
就申請這邊的MPH讀
他對於...ㄟ我不是很懂,反正就是體制什麼什麼的有興趣
有用到的詞是information management,但又跟我們台灣所謂的資管不同
他這種像是把一個團體內擁有的知識資訊做一個管理,並看看這些資訊之間的關係
他在丹麥第三年了,跟我幾乎是一樣的時間

之前在申請博士班時,在丹麥有段時間沒有薪水,所以他把在美國的房子賣了,用來在丹麥生活
聽了以後我有點傻眼,這真的是很依自己想做的感覺去做
這就比我勇敢很多,但我相信更勇敢的人更多
所以阿,大家要勇敢點,沒在怕的

他博士班要做的是,他老闆跟非洲,其實是東非一個我不知道是哪個國家的國家合作
東非那邊有一套醫療訓練,是要把護士訓練成可以做醫療判斷,主要是做小孩健康的
如果小孩符合.發燒.腹瀉等等症狀,不同程度會被送到哪邊,有一定的處理程序
有些村莊是follow這程序很好,有些不願意follow
他想做一些case研究
看這程序對於小孩健康到底有沒有幫助
到底這個國家的人對於這個政策的接受性和看法是怎樣
也因為這樣,他即將在那住10個月

23 Nov 2009

Beach Volley video

上星期打球好悶,怎樣打都感覺不對
找些以前收的影片看,想把動作找回來,結果就看到beach的影片
來點振奮人心的beach吧 (其實是振奮我的心)
beach的精神呢,就是永不放棄,這也是它好看好玩的地方

影片有配音樂~

男子組




女生的勒,一直找不到什麼比較好的影片
那就看一下目前世界冠軍,連續贏了幾百場比賽沒輸過的怪物,拿了兩屆的奧運冠軍
Kerri Walsh 和 Misty May-Treanor組合的隊伍
被大家稱為the greatest beach volleyball team of all time

Kerri Walsh


Misty May-Treanor



來點小教學好了
常會看沙排球員在後面比1或2,那是什麼意思呢?
那是表示攔網的方向
1:攔網球員要攔直線 2:攔網球員要攔斜線
如果左邊比1右邊比2
就表示等一下如果球在左邊,這位攔網的人會去攔直線,球如果跑到右邊去他會攔斜線
後面的防守球員,就要依照攔網球員的指示去抓防守位置
畢竟只有兩個人,兩個人要分配好場地

22 Nov 2009

翻譯

剛剛看影片有一段

A:hi 大家,我跟政府申請了監控設備升級的預算,我想應該是核准了
但我需要有人幫我翻譯這封信

B:喔 好阿,What kind of language is that?

A:government


哈哈!!! 我覺得很好笑阿
這完全表達出我實習時看到衛生局衛生所公文時的狀況阿 XD 簡單講就是冏

government language :p
中文叫...官腔/官話
我每次看這種公文都覺得很有趣
有話不好好講,愛用一些'稀有'文句來敘述
完全不懂這種工作文化的意義...

但在這個影片中,這件事情被表的很幽默 :p

20 Nov 2009

累到整個人是暈的

我只能說今天我體能上真的是極限了...

早上Karin問我今天約個meeting好不好,我說好
但我知道這一答應下去,表示下午之前要有東西出來
也好啦,壓力下去以後,整個人爆氣
腦袋動阿動,午餐也沒啥吃,有啦 黑麵包
就處理到一個段落給Karin看
然後我們再討論要怎樣

好吧,這是我第一次寫,其實我真的不是很清楚到底哪些要放哪些不要放
到底字要多精簡,到底哪些要交代多清楚
meeting時Karin帶我看我的文章
那個,就真的是字字計較,不是字數,是用詞和準確度
她講一講還會跟我說不好意思,她只是試著想像如果遇到很嚴的審稿者,那會怎樣挑

其實我是完全信任他啦,因為他也審了不少期刊文章過
但這樣一搞我就覺得,阿根本就是大修嘛
卯起來想說今天至少這些要修好
然後就一直弄一直弄,弄到原本晚上跟儀琪一起煮麵吃晚餐的,也跟人家取消了

Karin跟我說:你有寫啥就丟給我,不要不好意思,這就是為什麼你人現在在這阿
      你人在丹麥就是要讓你可以有最直接的互動和幫助的

我弄到真的是血糖降很低,我知道最後根本就是在靠感覺在寫,然後硬撐了
但我又不想放掉,每天進度怎樣我基本上有排定,完全不想拖
好累好累好累好累
最後把處理好的寄給Karin,Karin也還在學校
她笑著跟我說:回~家~~~吧~~~~
我真的沒體力了


回到家就收到回信,她居然回我:謝謝 (丹麥話)
這是很禮貌的互動,他根本不需要跟我說謝謝的
很簡單的一個字,但感覺很好
她的謝謝是感謝我在這個作品上的付出
這表示出某程度上的互相尊重


講到謝謝
印象很深的是每次沙排練完,我們的trainer會跟我們說謝謝
indoor練完trainer也會說
之前跟Martine做indep study,每次meeting完他也都跟我說謝謝
恩,謝謝

18 Nov 2009

當我聽到外面風這麼大的聲音時

我就非常感謝學校讓我住在這個住所
讓我可以用走路的就到學校,五分鐘內吧
不用太擔心下雨/刮風/下雪
晚上要多晚離開辦公室也都不會有心理上的壓力

這真的省事很多
相當感謝

17 Nov 2009

強者生輔組長

轉自ptt, 作者: thankmilk

---------------正文---------------

在我讀國中的時候

某天

大家熟悉的廣播響起:

【訓導處報告,請有遺失便當袋的同學到訓導處認領,上面有一隻可愛的黃色松鼠】

(約20秒後)





























廣播響起:【訓導處報告,便當袋上的是皮卡丘】

misunderstanding

昨天Karin帶我到住的地方後,請我先整理一下行李
然後我們大概約個2點半或晚一點做個meeting,反正就我整理好去找她
我整理好大概是3點半左右,過去找Karin時她笑著說,她預期我一個鐘頭之前會出現
或許是我們之間有一些誤解

其實聽到時是滿不好意思的,我知道丹麥人對於時間準時上的重視
他們如果約幾點就是幾點,也就是說她很有可能是真的2點半就在等我等到3點半
但Karin對我晚一小時出現完全沒有生氣
反而是把一個空間讓出來,把這樣的誤差解釋成彼此之間的誤解,解釋成她沒跟我講清楚
但對我來講我會解釋成我沒解讀好她的話

其實如果這時是一個丹麥人跟她在溝通,可能產生這種誤解的機率就會小些
因為他們很清楚彼此之間用怎樣的語氣,怎樣的字句,是表示怎樣的意思,不用多解釋就很清楚
但以我一個不是在這個文化下長大的人來說
我會很自然用我二十幾年來解讀我生活環境的方式去理解這個環境
我以為了解,但其實我是誤解
當然我絕對不是故意的,但這狀況就是會發生
其實這種事情在我丹麥兩年多是不斷的上演
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挫折
調整到現在比較可以很自然的看待這狀態,並改變我應對這個社會的模式

所以我會不斷的說,不管是在球場上或在生活上,我很謝謝他們對我的包容

Karin這樣的反應提醒到我,對於別人做出非我預期或是違背我認為我們談好的事情時
先別做負面解讀,或說先別有負面情緒
很多事情我們自己可能真的很覺得理所當然,但對別人來說真的不是這麼理所當然
有時候別人會無意識的誤解/侵犯到我們,有時候我們也會很自然的誤解/侵犯到他人

學習給彼此一點空間'犯錯'是件不錯事情
或許就是不斷有這些觀念 & 解讀上的小衝突,才能讓我們的框架不斷被挑戰被延展吧:)
雖然,這種延展的過程並不會太舒服就是:p 



最後,丹麥好乾,我鼻腔微血管以小出血的方式表示抗議了

15 Nov 2009

消除語言中的偏見與歧視 ◎畢恆達

這應該是這主題中我會選貼的最後一篇了吧,議題討論的差不多了
其實不錯啦,是把各方好漢引出來的好事件
畢恆達這篇讓我想起在丹麥修的discourse analysis,語言表示著價值觀代表著文化

【聯合報╱畢恆達】  2009.11.13 03:46 am

最近針對台大醫學系學生不認真上課的批評,教務長與醫學院院長不約而同歸因於,這是一門由「校外年輕女教師」所教授的課程。不只與事實不符,而且傳達了對於「年輕」、「女性」教師專業的質疑與偏見。

西方早就在八○年代編纂「無偏見/無歧視字典」,致力於消除語言中的性別、年齡、種族、地理、身心等歧視。只是在台灣我們仍然不時會看見,將新生訓練稱為Freshmen Orientation(儘管有一半的大學生是女性),或將智慧鐵人創意大賽命名為Intelligent Ironman Creativity Contest(儘管第一屆冠軍隊伍為北一女中),將系主任稱為Chairman(儘管有愈來愈多的女性主管)。

語言承載了許多根深柢固的文化傳統,也傳達了說話者的立場與觀點。當我們使用「愛心媽媽」這個詞語來指涉關心、收養流浪動物的人。它是讚詞,還是強迫她們你丟我撿、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說詞?我們能否接受對流浪動物「安樂死」;它們其實並沒有瀕死,又何樂可言?同樣都不是台灣人,來自歐美國家的稱為「外籍人士」,來自東南亞的就變成「外勞」。而學術界也不自覺有類似的偏見,討論東南亞(弱勢國家)移工,就使用「族裔」的理論,而討論歐美(強勢國家)的移工,就使用「文化」的概念。

名詞隱含價值;怎麼說,更是傳達了不同的意義。例如「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奠定了趙傳在歌壇的地位,但「我很溫柔,可是我很醜」,恐怕就無人傳唱了?再舉一例,我們經常看到媒體有這樣的報導「每隔00小時就有一位婦女遭強暴」,假設我們將之改成「每隔00小時就有一位男人強暴女人」,他們建立在大約相同的事實基礎上,可是前一句強調的是女性受害的嚴重性,後一句強調的是男性成為加害者的普遍性,前一句呼喚的是我們要幫助女人、改善婦女的處境,而後一句則提醒男人應該要自省,不要成為加害者。同理,若要制訂一條性別平等的法令,任何委員會中「女性委員不得少於三分之一」和「男性委員不得超過三分之二」,這兩種寫法有沒有差別?

許多女性主義者強調「命名」的重要性。當絕大多數的性侵加害者是男性、受害者是女性的時候,使用性別中立的語言,會模糊了男人對於性暴力所應擔負的責任。從「大雄毆打玉珍」、「玉珍遭大雄毆打」,到「玉珍挨打」,再到「玉珍是受暴婦女」,男性逐步消失不見,「受害」則逐漸變成女性的認同標記。使用被動式,讓性侵與家暴變成女人的問題,而男人則在此圖像中遺漏了。

語言歧視並非只停留在文字的層次,它潛移默化形塑了我們的價值,進而影響行動。以世界地圖做為比喻,非洲的面積相對於中國加上美國的面積,何者為大?很多人可能會很訝異,非洲的面積居然比中國、美國、印度、西歐、北歐,再加上阿根廷的面積還要大?原因是,我們已經太習慣於教室牆上那幅過度誇大北半球面積的麥卡托或羅賓遜投影地圖了。如果以為語言是客觀的,以為有簡單素樸的如實描述,也就會錯失了檢視自己價值觀點的機會。

(作者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14 Nov 2009

出發前一天

有點悶
有那種小朋友很不想開學的抗拒感

行李什麼的都不想收
機票不想印
車票不想買
只想睡覺 

我想我是有點在耍賴吧...
偶爾任性一下感覺還挺不賴的

12 Nov 2009

醫學領導的回應太刻板 ◎ 范雲

不虧是社會學家,整個就是...中!!
醫學院內齁...有這種反應完全不意外

2009-11-12 中國時報

  台大醫學院必修課「醫療與社會」課堂事件持續發燒,昨天該課堂老師主動投書《聯合報》,從老師的角度還原上課現場。該文讓人們理解,這門一直被認為是「可能不重要」的「通識」課,其實是醫學院人文改革的一個環節。其實,學生的個別課堂行為不等同於課堂秩序。當然也不等同於上課態度、更遑論學習效果。這是教育方法學的重要課題,需要細緻而全面地研究。在這裡,筆者想討論的是這個危機過程中,醫學院領導階層所透顯出來的態度。

 醫學院第一個時間點的反應是,將評鑑委員的批評文章發給每一位同學要求大家反省。然後,院長對媒體表達,這是校外年輕女老師的通識課(實際上老師為台大社會系與醫學系合聘,課程也是被納入專業課程的必修課)。院長未明說的訊息似乎是,如果是「醫學院資深男老師的專業課」,學生上課就不會有這種個別行為。最後,除了深表反省外,醫學院院長的改善方案是,「未來將以更嚴格的規範來導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先談性別議題。醫學院院長在未經詢問事件當事人瞭解教室現場實際狀況下,就片面地落入性別刻板印象,認為是女老師有可能鎮不住學生。恰巧反映了醫學教育中長期以來的性別盲點。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相當不尊重女性教師的專業地位。在許多研究中,都顯示這種男性領導,經常缺乏性別敏感度。世界衛生組織還在晚近要求其會員國必須落實性別主流化的改善策略。台灣的情況,則更為嚴重。因為台灣醫學院就學人數男女長期失調,導致醫學領域,長期以來一直被資深男性以威權的方式領導,因此特別需要能夠反思自己的性別框架。

 其次,醫學院院長以通識課來回應,係學生的個別行為,除了在事實認定上,錯把必修的專業課程「醫療與社會」當作非專業課程的「通識」課外,也反映了醫學院領導階層,將學生對通識課程的輕視,視為當然。諷刺的是,醫學院正在進行的醫學人文課程改革的努力,就是要將社會人文教育整合為醫學專業的一部分。這除了是教育部推動中的專業改革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台大醫學院課程改革的進步作法。然而,醫學院院方在這次事件的回應中,仍將此類課程劃分為通識,意圖與專業課程切割,相當可惜。

 筆者去年曾經教過醫學系大一學生「社會學導論」,深知這群新世代學生對知識的熱情,對醫學人文精神的渴望,相當值得期待。然而,老師們在課堂中一點一滴的努力,有時候,很容易就被領導階層的一句話抵銷。如果台大醫學院方面,在第一個時間點,不是以「校外年輕女老師教通識」作為解釋;如果醫學院的領導階層,除了將批評學生行為的文章發給每一位醫學院學生要求學生反省外,還能深入瞭解課堂狀況,讓作為教育主體的老師與學生們一起討論與思考改革之道,那我們醫學教育的改革,應該會更有希望。

 這個事件透過媒體的報導,觸發了社會大眾對醫生、醫德,甚至是年輕大學生的潛在不滿。但是,我們要提醒的是,醫學院以及傳統教育中,由上而下要求規範的威權品格教育,已經一再證明是失敗。再多的點名,再多的道德要求,再多的上課身體規訓,都只能讓這些聰明的大學生作表面功夫。沒有發自內心對人的尊重,對知識(而非分數)的真誠熱情,就不會有自發自律的大學生,也無法涵化出具性別敏感度、倫理觀、尊重病人的好醫生。這正是我們的醫學教育需要人文與性別觀點的原因。

 期待台大醫學院的領導,能從評鑑過程意外觸發的形象危機中,看到醫學人文改革的真正轉機!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11 Nov 2009

30下

今天練球沒架網,因為推車們都工作去了,沒有推車也只好請竿子們在室內好好休息了


叫七個小鬼合作跑八連續打30下,小鬼跑到火氣都跑出來了^^"

我是覺得七個人跑30球不多啦, 一個人平均4-5球而已阿,不過份吧?
小鬼一直達不到30球,慢慢開始在互怪對方,體力流失後注意力也下降了
最後有人說 "這個太難了,不要練這個了"
我原本在幫另外四個小鬼練球,聽到這句馬上壓下去,堅持一定要打到30球才放人

忘了我講啥了,反正意思是說,如果遇到困難就放棄逃避,那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的
30球,打完就休息,沒打完就打到完,沒得妥協
最後他們也是有連滾帶爬,加上我的半買半相送,硬是搞到連續30球就是了

其實是做的到的嘛...


至於放棄,是我在球場上最最最感冒的態度

--

雖然在跑八的過程中,一個人打噴就要重來,但這就是團隊阿,沒有什麼個不個人的啦
贏是大家贏,輸是大家輸
繼續在那邊怪來怪去,那就大家一起耗更久
或是聰明點開始溝通合作,這樣大家太陽也能少曬一點

獨立思考、人文關懷 醫學生讓我眼睛一亮◎ 吳嘉苓



近日各界對於台大醫學系「醫療與社會」這門課有諸多關注。我想以當日上課老師的身分,說明上課景況,並且提供更大的脈絡,呈現台大醫學人文教育近年來的新發展,以及我對醫學系新生代的觀察。

當天上課主題是「健康與社會不平等」。課堂上首先介紹社會學探討健康不平等的幾個取向,並以一篇健保制度是否減少城鄉健康不平等的研究發現為例,請同學討論,如果探討台北與台東的健康差異,除了調查兩地健康生活習慣這種作法之外,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面向。對於這個「雙城故事」的研究,同學們紛紛提出可以瞭解醫療資源的分配,失業與貧窮的狀況,是否台東高風險勞動工作較多等等角度。十分具有內涵的發言,很能打破健康僅是個人責任的思維。

接著我們利用兩個研究案例,進一步討論不同研究方法所探索的健康不平等研究。一個是公衛學家詹長權以流行病學資料探討台塑六輕與雲林居民罹癌比例的研究,另一個是社會學家蔡友月透過田野工作探討蘭嶼達悟族精神失序的議題。下課前,我問同學有沒有什麼回應與問題,一位坐在教室後排的同學,很有層次地從雲林居民的社會經濟地位、勞動處境、健康處境以及醫病關係,提出四種剝削的分析架構。我聽完非常震撼,當場詢問確認這是台大醫學系二年級同學。同學如此有精彩的回應,讓我對新生代更感敬意。

近年來醫學社會人文一波波改革動力下,台大醫學系設計了「醫療與社會」這門二年級的必修課,分醫療人類學、醫療社會學、醫學與道德哲學、法律與政策四大單元,由四位老師帶領。由於醫學系同學大一時修過哲學概論以及社會學,我們將這門課視為醫學人文教育的進階課程。「醫療與社會」的課程之後,學生會繼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由臨床醫師擔任小組老師,帶領同學深化對上課主題的瞭解。對於台大醫學院近年來投入醫學社會人文改革,並結合各個社會人文專業領域的合作,我認為是醫學院的一大突破。

近幾年我與醫學系一二年級學生的接觸,很容易感受新生代對社會關懷的廣度與深度都遽增。例如,關懷校園事務的醫學生明顯變多;透過醫學院學生會投入公共事務也更積極;參與國際醫學生會議的論文發表,也常以疾病汙名等社會人文作為主題。連台大社會系因應八八水災開設的「災難與社會」,都有幾位醫學系同學選修與旁聽,讓人眼睛一亮。

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我想是專業素養中很重要的一環,也是許多人所珍視的台大校風。整體醫療社會人文改革的企圖,醫學生內部的反思,都朝向這個價值發展。除了看到某些上課行為之外,我想也值得深入瞭解學生多層次學習的方式,以及整體醫學社會人文教育改革的突破。

--

當天上課老師自己出來說話啦~ 看來吳嘉苓老師所觀察/重視的層面,和洪蘭是很不同的

其實我看到洪蘭那篇文章,直接反應是:太酷炫了

她完全無視她所觀察環境本身的文化,而直接把她相信的價值放到觀察對象上做評論

從洪蘭的言論中,我其實只看到她深信的價值判斷

我看到她怎樣去描述事情.解讀事情 .建構事情

而她的論點深度是否真的很夠,那就見仁見智了,我個人是覺得格局可以再大點


當然,很多校方學生該檢討的地方還是要檢討,這絕對是沒啥好囉唆的

但結構上若無改變,那差不多的"問題"大概會不斷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所謂的結構,小至課程編排,大至整個社會對於各職業的角色期待

要談這個就嚴肅了 :p


8 Nov 2009

認真

昨天左營萬年祭攻砲城活動,在主舞台煙火釋放結束後還沒結束
因為有兩個砲城一直沒有人丟的中
所以民眾就不斷排隊,現場是由港都電台的DJ在主持

我在現場待了一下,我覺得這個DJ相當可取
她非常非常的認真,她在現場應該超過三小時了,要帶動氣氛,要維持秩序
不斷給民眾鼓勵,不斷帶動民眾給民眾鼓勵
看的出來話已經講到沒話講了 ,但他就是不斷的在讓氣氛維持住
最後居然想的到讓大家跳台客舞,把大家的精神力再度集中,把那個氣hold住
她真的很辛苦阿,沒想到說最後兩個砲城會攻這麼久攻不下來吧

其實萬年祭給我的感覺從第一天的"不好",到現在的"很好"
或許最大原因是我改變了看這個活動的態度吧
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有點觀望,我沒有這麼相信高雄活動會辦的好
畢竟我有兩年不在台灣,我不大清楚這兩年進步多少
但既然很多人說世運辦的好,那我就來看看到底這個政府是怎樣在辦活動的

當我抱著有點要抓缺點的態度時,其實缺點就很好抓,怎樣都可以講成是缺失
但後來我想想,何必這樣呢?
如果從大家的參與度,從活動工作人員的認真度,從環境給民眾的感受等等
來看這個活動,來看這個城市,來看這邊的人民
不去管我在國外的經驗如何,只管這個地方的人民展現出的精神和感覺
那我還會覺得這活動很糟嘛?

於是,我花了兩天晚上,自己出門去觀察這個活動
我看到了廟的出巡,我看到了很傳統很傳統的地方文化展現,這絕對是學校沒教的
廟公在講的東西,你說要年輕人來接班,我覺得根本接不上來,但這個如果失傳絕對很可惜
我看到了宗教在老人家心中的地位
我看到了大家為了賺錢為了生活,努力的在做生意
我看到師大歷史所的研究生利用這種機會跟廟方人員做交流,做些質性紀錄
我也看到正修科技大學有一群學生,很認真的在研究在地陣頭
雖然他們舞的兵器那種力道絕對比不上廟裡的大叔們,甚至這些大學生舞一下兵器手就一直抖抖抖
但我非常肯定也感謝他們,願意花時間去了解這些陣式,宋江陣/龍舞陣等等
有這些年輕人願意去了解.紀錄.執行.參與這些東西,這些文化才有機會繼續傳下去
光這點這個活動就值得肯定,它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大家可以很輕易的欣賞到地方文化


市政府有請街頭藝人表演
一樣,光看這些街頭藝人的認真度,就會非常感動
他們可以這麼陶醉在自己的演出
他們表演的開心,民眾也會感受到那種開心,並給予回饋的
整個將近一個星期的活動,我感受的到用心與認真
不管是主辦單位,還是主辦單位請來的人,還是參與這個活動的人
認真.用心,是我覺得非常實在也非常肯定的態度

認真,是一件會讓人上癮的事情阿...
我不care一個人/一個團體有多少能力
我care的是盡了多少力

5 Nov 2009

不要

今天帶完體能

我:我們來練接扣球吧
小鬼:不要
我:為什麼?
小鬼:不好玩,練那個沒有用
我:那練攻擊
小鬼:不要
我:那練基本動作
小鬼:不要
我:那我要走摟,因為看起來你們很知道自己該練什麼不想練什麼,所以不需要我了

有個小鬼不願意練攔網
我:為什麼你不跳阿?
小鬼:太熱
我:那你回教室好了,不用來操場阿,操場到處都很熱


好吧,我承認今天我有被搞出一點點火氣
我只是覺得很奇怪,如果你什麼都不想練,那你來練球幹麻?

4 Nov 2009

這個小朋友...

昨天國小四年級小朋友戶外教學,但學校沒有通知到我
所以我早上還是照常去做數學輔導
但因為我的小朋友去戶外教學了,學校就另外給我一個五年級的小朋友

老師跟我說:這個小朋友她們班老師說她xxx xxx xxx...
其實我整個感覺是挺不舒服的
不是說這小朋友不好
是我就很不喜歡在小朋友面前討論小朋友的事情
好像小朋友不在旁邊一樣,但他們就在旁邊阿

其實這個狀況我在第一次參加這個program就感覺到了

第一次進到這個program時,一進圖書館,我就看到前面大板子寫:補救教學討論會
我就在想如果我在小朋友這種年紀,看到這樣的字句,應該會很受傷
好啦,我是自尊心有比較高,但小朋友多少也都有自尊心吧?
你就大辣辣的把家長們要討論的議題,寫在小朋友看的到的地方
或許校方不是要給小朋友看的,但你放在那邊就是大家都看的到阿
我會覺得這是一種傷害啦

然後,每次輔導完學校會要我們做個紀錄,寫在一張紙上
我不是很清楚這紙的用意,是要讓我們下次知道前一次的進度?還是說學校想要知道成效?還是?
上面有小朋友本次狀況的勾選
我常常看到小朋友會去看那一張紙,這真的讓我很質疑這張紙的用意
如果你看到學校並沒有妥當的保存那張紙,而小朋友可以輕易的閱讀到她被紀錄的狀況
你會很誠實的紀錄小朋友的狀況在那張紙上嗎?
至少我在寫的時候就會想:恩,我這樣寫如果被小朋友看到了,他們會不會誤解或受傷?
那寫出來的東西到底是要給誰看的呢?所以後來我乾脆就不寫了 orz  算是某種程度的抗議吧

我實在覺得,有時候學校自己都不見得很尊重小孩的感受...

另外,我也覺得奇怪
有人會因為美術/體育/音樂等等不好,而被要求加強的嘛?
如果沒有的話,那爲什麼這群小朋友要因為數學這一科,被要求加強?

1 Nov 2009

星星兒的家

昨天才在ptt星雨版看到有人po這個,今天就誤打誤撞去了一趟

原本一早我爸媽是要邀我去爬大崗山的
車子開阿開,突然看到"星星兒的家"的標誌,我就說想去看看
畢竟也跟這些小鬼相處了好段時間,而且我一直沒接觸過台北市以外的自閉症單位
於是我們就開阿開,開阿開,開到月世界,一路開到田寮去了

星星兒的家,其實是廢棄的田寮國小
在2003年左右,高雄縣政府讓星星兒基金會代管這個廢棄的百年老校
縣府提供土地,但其他經費都由基金會自行籌湊,相當辛苦
根據統計,高雄縣的自閉兒大約有230人,高雄市約有730人
星星兒的家基本上是針對15歲以上離開教育體制的患者,以日間照護的方式做服務
包含訓練一些基本生活技能,融入社區等等
能容納的名額大約是22位

我挺喜歡這個小學的
它不大,但綠地很多,教室只有10間,包含廚房
司令台小小的,上面還寫著強身愛國,很有老學校的fu
既然到了自閉症的地方,就習慣性的看一下這個環境跟小朋友的關係
說實話如果要我再辦一次假服,這個場地是我會選擇的點,這環境對小朋友相當友善,非常完美

跟值班人員聊了一下,他們目前有進行的是園藝治療和樂器治療
他們把植物種在一種我沒看過的盆栽內
那種盆栽設計成可以給水,又不會讓蚊子進去產卵
看在一個碩士論文做登革熱的人眼中,這實在是好東西阿,讚讚讚!
目前他們固定與高師大特教系合作,以基金會這邊辦活動,特教系那邊出人幫忙的方式進行
這跟我們星雨在台北與基金會合作的模式剛好相反

順手看了一下基金會會訊
(想到也好笑,在台北還在線上辦活動時很少認真看會訊,反倒是回高雄沒在接觸自閉症後才願意看)
他們會訊內有一篇是認識捷運車站,和如何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教學
其實挺有趣的,他們的教學程序和教案呈現,跟星雨一直以來用的方式很不同
我在想,星雨的教案一直以來大概都遵循某種邏輯
可能是學弟妹參與接收到的出隊,都是由學長姐做很多教案營造出來的
先看到什麼,很容易就以那樣的架構做基本思考
雖然每一期都會有自以為突破性的改革,但怎樣都還是擺脫不了"星雨"的框框

偷兩段會訊內一位老師寫的,其實那是轉自侯文詠:

" 人的成長沒有捷徑,任何技能或行為規範都要經過不斷的摸索和重複的練習
在這過程中,打罵,命令,要求,或許看起來有效,但都是表面&騙人的
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 "

我推上面說的熱情
在丹麥的時候,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球場,他們影響我很大的就是熱情兩字
我跟supervisor討論事情,他們一定會想:這樣做有趣嘛?我們喜歡嘛?對這議題很有興趣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們一定會找到我們彼此都有興趣的事情做,重點是有興趣
每次meeting完通常也會說:這真讓人感到興奮

在球場上,他們對運動的熱情會引導我去享受運動享受比賽
這真的是我在台灣做不到的事情,沒人教我也沒有人做過給我看
而且感覺上在台灣若在球場上展現熱情,人家會覺得你很怪 orz


" 東西的成熟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必須耐心陪伴.等待
帶孩子絕對不能講效率,要用"最沒效率的方式",孩子才能扎實的長大!"

這讓我想到體育班的小孩
他們在這種年紀有這種技術的成熟度,真的沒有揠苗助長嘛?
體育班超有效率的阿,不知道那些教練會不會因此而引以為傲?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套一句棒球界的名言:人家都上外太空了,我們還在殺豬公!

先成熟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東西阿...晚熟的人也要給予機會和空間阿...~

31 Oct 2009

英國

昨天上六年級英文,他們課本上寫英國=England=UK,讓我相當的掙扎到底要不要這樣教小朋友
這邊的等號,是數學上的等號?地理上的等號?文化上的等號?語言上的等號?還是權力上的等號?

在我心中,England這觀念並不等於英國,它只是英國內的一部分
為了確定,我回家後找了些資料做了些簡單整理
此圖為英國領域,由英格蘭(右下藍色),蘇格蘭(英格蘭上方),威爾斯(英格蘭左方),北愛爾蘭(黑色部分)組成.北愛爾蘭位於愛爾蘭(白色土地)東北

英國
全名叫做: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簡稱:UK
英國= 大不列顛島(Great Britain)上的英格蘭(England) + 蘇格蘭(Scotland) + 威爾斯(Wales)
+ 愛爾蘭島東北部 (北愛爾蘭) + 一些小島

所謂的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就是England + Scotland + Wales + North Ireland 四個王國聯合起來的王國


Scotland 和 Wales有自己的的議會/行政單位/皇家軍隊處理地方事務,各有各的旗幟
但其他項目如國防,經濟等等還是國家中央統一處理
錢幣上都使用英鎊,但Scotland使用的是由蘇格蘭皇家銀行發行的英鎊
大小樣式都和英格蘭英鎊不同,主要流通於蘇格蘭區域

英國國旗中有紅藍白三色
這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三個區域的旗幟組在一起的
外出比賽如世界杯足球賽 England, Scotland, Wales 會各自派球隊比賽,而沒有所謂的英國隊

語言上England人講English,Scotland 有90%以上還是講Scottish,Wales人講Welsh
但整體來講官方語言還是English

北愛爾蘭目前雖屬於英國的,但目前大部分居民是天主教徒,少數是來自英國的新教徒
大部分的天主教徒支持和愛爾蘭合併,但也有不少人希望維持現狀(隸屬英國)
因此雙方經常爆發激烈的流血衝突,北愛爾蘭長達數個世紀的衝突,可以說是居住於此的族群在種族、宗教、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所造成的結果


拉回正題,要我跟小朋友說英國的英文叫做England,我怎麼講的出口...?
就像你要我講台灣的英文叫做Taipei,我怎麼講的出口?
雖然英國基本上是被英格蘭統治,但還是要尊重各區域吧?我覺得啦...

29 Oct 2009

比賽的意義

騎車經過一些國中小學,看到校門口常會貼一堆 "賀! x年x班xxx獲得高雄市xxx比賽冠/亞/季軍"
我開始思考,到底辦這些比賽的意義在哪裡...

我想大部分的出發點,應該是想讓小朋友在準備過程中,學到些什麼吧?
既然這樣,那所謂的排名重要嘛? 又,為什麼一定要比賽呢? 
很多老師會帶小朋友出去比賽,不管是球賽,還是其他比賽
一樣,到底這些教育部(局)辦的比賽意義在哪呢?

我們常常說,過程比結果重要
但在基層教育中,又有多少老師真的覺得過程比較重要? 有多少小朋友是認為過程比較重要的?
很多時候要比賽都會有集訓.特訓
我都很好奇,到底這些訓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過程嘛? 不會吧,一定是要讓結果好才有這些額外的訓練阿
那為什麼是只有對某些小朋友進行額外訓練呢? 為什麼只有這些小朋友有這種機會呢?
如果教育單位是想推廣一些觀念想法,所以辦比賽
那只訓練某些小朋友,讓他們有比其他小朋友更深更廣的概念能力
這樣的風氣為什麼是對的?
為什麼不是大家都有一樣的機會去學習教育單位想推的觀念呢?

當我們習慣把焦點放在結果,那過程的意義很容易被忽略,或說過程的美好不容易被欣賞到

舉例來說,我覺得小朋友球賽最主要的是讓他們學習合作,知道合作的美好,而不是那個名次
技術層面我認為在小朋友階段要放最輕
認清自己在一個團隊中是不可缺的一份子,有那種自信,團隊有那樣的包容力
我覺得才是很需要讓小朋友培養的,但這個很容易跟名次爭取上衝突
(今天有個小朋友就跟我說:就算我把第二球救起來,她們也打不過去阿...那幹麻救?
光是這樣的回應,我就知道小朋友對於團隊的觀念還要加油,即使他們有些球技了)

我國小美術比賽得過無數的獎,結果來看我美術方面是閃亮的
但從過程來看,這不過是我比同年齡的人精伶點
因為每次寫生比賽我會先去看評審名單,比多了就知道怎樣的評審喜歡怎樣的作品
我就畫他們喜歡的東西就是了
我得到很多大獎,但同時也失去了那個年齡該培養的創意與想像能力,也無法學習處理失敗

國小我科展得過高市冠軍,從結果看這是好的,讓我有機會去看一下什麼叫做全國科展
但我很清楚那個獎很大部分是指導老師知道怎樣去建構研究
我學到科展要得獎,架構該怎樣架,這幫助了我國中時的科展比賽,架構對了基本上就會得獎
但我沒有培養到研究事情該有的熱誠,我沒學到最根本的"思考方法"

我只是很好奇
比賽,尤其是校際間的比賽
到底是老師們的得獎慾望比較強烈,想要從小朋友身上得到些指導上的回饋
所以會不斷"督促"小朋友
還是小朋友真的學到了享受比賽... 享受包含了過程和結果

以上是對我自己的提醒

28 Oct 2009

不想出去

人這種生物實在很奇怪

之前在丹麥的時候不想回來
剛剛收到學校那機票的訊息,說實話,我心情馬上變差
整個心理壓力馬上出來

或許是台灣真的太安逸了
一回來要我再去"受苦",我心理會害怕,非常害怕

以前因為對要去的地方缺少認知,所以害怕
現在是因為了解要去的地方,所以害怕

什麼叫做台灣安逸?
我不知道該怎麼講,但我很清楚出去後要面對的辛苦

我對這狀況感到無奈
照理說學了兩年多的收放,我是不該感到恐慌的
但我確實在收到機票那瞬間,情緒變非常差
我很久沒有這麼低落了...


我會調適的

恐慌是某種警訊,迫使我去面對去成長
恩,就這樣相信著
take it !


以前聽北歐人說過,最多人自殺的時間不是陰暗的冬天,也不是那舒服的春夏
而是冬天春天那種交接的時期,那種心情上的衝擊很大
我想我現在某程度上是在學習承受這種衝擊,不是天氣上的
是文化/歸屬/ 親情/ 等等我說不出來的混合衝擊


--
11月15號晚上八點的班機,桃園出發

手感很差

其實我覺得我回國這快兩個月,手感急速退化

攻擊包球包不太到,感覺很差,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很久很久沒打膠球了
在丹麥一直都是打皮球,最後半年甚至是打奧運用的最新比賽球 (這種球我在台灣還沒看過)
少說也兩年多沒打膠球了,球跟手的感覺現在抓不太到,加上本來就很遜,導致現在更遜


低手也怪怪的
我覺得我還是用沙排的低手在打,最明顯的就是接球時間不對
但還好的是,之前沙排的trainer有好好的幫我修低手姿勢,至少姿勢上我知道怎樣喬
球和手的接觸時間就還要慢慢摸索

本人的低手本來就是極品,極爛之品
一開始我打沙排時,低手可是砍掉重練的,我trainer要我從蹲開始練,可見有多差 orz

發球的身體重心
現在感覺也很容易不穩定
雖然前幾天在道明打的時候,球的尾勁還是出的來,但我很清楚動作節奏有跑掉

唯一勉強算有維持的只能說是高手扥球吧,算持平

我需要被電! 

26 Oct 2009

不彆扭了

今天去了一趟市議會,所長他們在那審一個他們希望我接但我應該沒時間接的計畫預算
健保局長.衛生局長.警察局長都在
看大家備詢時緊張成這樣,讓我覺得,恩恩,市議員還是有在做事情的,至少是有在監督的
去完議會後去了一趟衛生局,然後我想說快回丹麥了,就順道回道明跟佳珍老師說掰掰吧

跟佳珍老師一起出了第二次月考的高一生物題目後,我去了一趟國中部
我跟李淑蘭老師進行了一場有史以來我兩之間最長的聊天...
為什麼我很確定是最長呢?因為我國中時根本不跟她講話的 orz 即使她是我導師
我看到她就會無比彆扭,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畢業後基本上也沒跟她連絡了,因為我不知道要跟她聊啥
但這次回道明,一切都不同了 ^^"

我開了辦公室的門就直接去老師的位置,跟她說:hi 老師,我回來了
(天阿,這句話要我好好講,在以前根本就不可能阿...)
或許是我現在對於身分這種事情比較不在意,讓我一切互動會自然點
我:老師好久不見
老師:對阿
我:嘿阿 ,老師你變活潑了~~
老師:我才要說,你變活潑了 XD

然後,我們居然開始聊起為什麼我們以前互動會這麼少
嘖嘖,就直接進到最核心問題勒~~  看來雙方都很想為自己平反 XD
老師:我感覺你以前很怕我,每次要跟你講話你都躲非常遠,要不然就是找不到人
我:對,非常害怕
老師:為什麼?
我:個性吧,而且老師你當時並沒有很容易親近阿 XD
然後我跟她講了很多我當時心中的感受,還有我當時對她不諒解的地方
她也跟我分享了她這幾年來的改變

老師:我對你印象很深阿,因為你們班中你最會躲我
我:老師你確定知道我是哪一屆的嘛?
老師:知道阿,你們是我第一個導師班阿,當然都記得,我還記得你號碼勒
我:真的嘛? 我幾號
老師:36阿,你座位前後左右的人我都還講的出來
我:.....太強了

老師:我記得你媽當初還來過學校跟我談阿
我:對阿,為了操性成績嘛... 老師你記得當時給我打幾分嘛? 你給我60分耶,操性幾乎不及格能看嘛? orz 你不覺得當時你給這分數太衝動任性了嘛? ^^" 而且我還得很多獎耶,沒有那些獎把分數加上去,我不就操性不及格? 
老師:ㄟ 對啦,現在想想也是啦,阿,哈哈,當時我們都年輕啦 XD

至於為什麼操性分數會這樣,據老師當時的說法是,我跟她講話都不看她,她覺得不受尊重
但以我的說法是,我很害怕跟老師們講話,所以眼睛不敢看老師

這是我第一次跟她這麼有話聊,第一次可以這樣你來我往酸來酸你糗來糗去
聊完天把話講開的感覺真好
有夠神奇的經驗阿!!!! 我居然一點都不會彆扭尷尬,相當大方也無畏阿

最後
我被一些老師拉去打排球了XD
喔耶,是皮球,皮球喔!!! 觸感真棒!
盡情的奔跑真是爽快阿!!! 就這樣打到天黑,回家!
讚!

25 Oct 2009

試著用手中的牌玩場好比賽

如何用手中僅有的牌玩出好比賽甚至贏球,是我當舉球員時不斷在思考/學習/練習/執行的事情
這是個暨被動又主動的角色,無法決定什麼,但又決定了什麼
我無法完全控制一傳,也無法完全控制最後攻擊,我能做的是穿針引線,企圖將團隊意識帶出來
快速抓到我隊友比賽當天的身心狀態.對手的優缺點
協助我隊友表現出最好的狀態,我的隊友若打出信心,我的工作量就會減輕很多

前幾天有個機會讓我跟小朋友去比賽,這要謝謝小朋友和嘉凌,讓我有機會看些我沒看過的環境
到比賽現場後我評估了一下,我就把這次比賽定位在教練之間的比賽了
以女生組來講,我看到不少別校的小朋友技術上明顯優於我們小朋友
但我同時也看到她們面對教練時是多麼的壓抑,那種壓力明顯反應在小朋友的肌肉和臉上表情
她們在意的不是自己在球場上的一舉一動,她們在意的是等等會不會被罵
小男生很多可能越罵越帶勁,但依我觀察很多小女生是越罵就越退縮,腳越跑不動,全身都硬的

所以我心裡就想,若我們小朋友實力是50分,別校大概是90分,這實力上的差距是練球累積來的
但如果我們可以讓小朋友在比賽中打開,引導他們打到65分的程度
然後別校的小朋友在他們教練的'協助'下,實力降到75甚至70,然後打越差教練罵越兇就降越快
我就跟你拼現在剩下5-10分的實力差距,或許我們會突然爆氣,或許風會突然幫我們一下等等
我不相信這樣跟體育班沒得拼,即使原本是有40分實力上的差距...
畢竟小朋友心理素質很不穩定,這可以說是優點,也可以說是缺點
容易被激起那種興奮感,也容易變的好像完全不會打球
我覺得教練對小朋友的影響力很大,不管是正向還是反向的,就看怎樣去操作那個力道
這某程度上也像我在執行舉球工作一樣,先觀察,然後找出比較有拼的策略去試試看

體育班的小朋友最大致命傷就是怕輸,輸了教練會罵,怕輸打起來就憋,這是我期待看到的狀況
我們最大的籌碼就是不怕輸 
比賽中我要求小朋友不要去看分數,分數是我和嘉凌的事,不關他們的事
她們只要全力專心在互相幫忙這件事情上就好,做到這件事情這就是一個成功的團隊
互相幫忙包含互相鼓勵,互相提醒,互相支援,會去做這些事情表示他們專注力是在場上的
而不是場邊的教練或是分數或是觀眾
其實這也是我當舉球員一直在做的事情,不管分數,只管我的隊友當下狀況
我在意的是我的隊友打的爽不爽,小朋友們享不享受比賽,分數,管他的~

至於我在場邊的工作呢,基本上就是搧風點火
對方只要教練開始罵人,就是我們開始追分的時機了
我真的不懂耶,難道他們教練看不出來罵越兇小朋友身體越硬反應越慢嗎?這是比賽又不是在練習
教練的角色.任務.重點在比賽和練習中是很不同吧...

至於我自己,我想贏球嗎?當然阿~ 我不可能放棄任何還未開戰的比賽阿,輸贏打了才準
我要求我自己不管我當下情緒怎樣,都不能讓小朋友在場上感受到我這邊給予的壓力
我希望能幫他們把壓力卸掉,不管用什麼方法
失誤時就看狀況給一點簡單的提醒,要不然就直接幫他們判斷下一球的位置讓她們心理有所準備
重點只是要讓她們知道後面是有人在幫她們撐住的,他們狀況只會一直前進不會倒退
我同意余老師說的,打排球三大要素:體能.心態.球技
重要依序是:體能 > 心態 > 球技


所以我說,這是場教練之間的比賽阿...
我們能在七賢手中拿下一局,在樂群手中拿下那樣的分數
我已經覺得體育班教練在比賽中是大輸了...
體育班教練擁有的牌比我們好這麼多,但打出來的結果沒有相對應的差距
這難道還要把責任推到小朋友身上嗎? 


最後我要說,很多小朋友的球技確實讓我驚艷,我肯定他們付出的時間和心力
但到底現在這樣的年紀給予這樣的強度,還有這樣的眼界侷限,合理嗎?應該嗎?
不管以後想要發展啥,都要有個穩固的底豐富的底去支撐吧?
我在丹麥感受很強烈的是,在某些領域中,我可以跟你談很深,但我明顯感受到我的廣度不足
我很清楚這是我們教育訓練下的結果
你哪個方面一開始比較出色點,基本上很容易就被體制推著只往那個領域發展
體育班小朋友也是一樣
他們是小孩耶,他們都才剛開始要覺得這世界好玩
就要把整個世界幾乎是封鎖在排球這一塊嘛? 我們給他們夠多的選擇機會了嗎? 

我們是希望小朋友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還是希望贏在最後的終點呢?
當我看到這些這麼年輕就技術不錯的小朋友,其實我心裡是很替他們感到sorry的... 

台灣運動在亞青之前應該都還算很領先世界的,其實很多學術科目可能也是
講成馬拉松比賽的話,我們一開始都贏很大衝很快,可能小孩也會被鼓勵一開始就衝全速
但不懂得配速,不懂得有戰術的跑馬拉松,通常結果就是慘慘慘
要跳很高之前總是要先屈膝嘛,屈膝時就比較矮啦
如果每一個階段的老師教練都希望小孩不要輸,那小孩什麼時候有機會累積屈膝的能量呢?

所以我說對於年輕很輕就技術很好的小鬼感到sorry
他們太早太突出了,很容易犧牲在台灣的制度下

24 Oct 2009

壯烈的中職總冠軍賽G6 !

太銷魂了
下午5點打到晚上11點,整整打了17局
買一場票等於看兩場比賽,而且後半場還比前半場好看許多 XD

到最後選手都明顯累了阿,揮棒都跟不大上
根本就是用意志力在互拼了
主播很好笑,他說:跟電視機前的觀眾說聲抱歉,因為打太久了,我已經講到沒有新的詞彙可以用
         了,而且我們目前無法用電腦show打者數據給大家看,當初設計程式時沒
         想到一個人會打到九個席次

明天G7大家加油!
看燃燒吧火鳥的比賽真是熱血,手破皮的破皮,流血的流血,撞牆的撞牆,讚! (是我太嗜血嘛?orz)

休息

這陣子,我處在放假狀態

要感謝我父母願意給我段時間調整,至於我在調整啥?我也說不清楚
但我很清楚我現在的狀態不適合立即投入工作,或繼續很嚴肅的讀書
我實在是覺得從小到大我連續讀太久的書了,是該緩一陣子冷靜一下

現在的生活跟我論文交出去,等待口試時差不多,簡單來講就是想做啥就做啥
比較不一樣的是,在丹麥我口試前大部分時間都拿去打球,那應該是我在丹麥最放鬆的時光吧 :p
indoor volley打完打beach volley, beach 打完打indoor
也不是說我不把口試當一回事,只不過口試對我來說相對比寫成文字沒壓力
畢竟所有的邏輯思考都在論文中表達了,口試就是去分享我的成果

回台灣後比較沒球打 (或說我的球伴都在台北?),那就看看書,想想事情,跟小朋友打打球
去接觸些我以前不曾接觸的對象和領域,或許不熟悉,但對我來講都是種養分的累積
手實在很癢就抓顆排球去公園或學校墊墊球,非常不願意讓手感消失,那個要練回來很累

三不五時會去個衛生局,以前實習單位的所長調進去局裡當職場衛生科科長
我去幫她處理勞工特別健康檢查的資料
基本上就是衛生局發現,很多醫院對於勞工的職業傷害檢查判讀有很大的問題
簡單來說衛生局懷疑醫院和業主有"默契",勞工一率在聽力/胸部X光等檢查中判定 "正常"
但實在沒道理所有勞工都沒有職業傷害
所長請我去幫他們做些統計,看看資料的的狀況,讓衛生局能在月底跟這些業主和醫院開個會
讓他們知道衛生局有在注意這個"默契"

這幾天收到美國那邊的信,恩,不錯啦
狀況雖然不甚明朗,但總是有在慢慢進行中
這陣子徹底的休息也讓我身心狀況回到可以衝刺的狀態
跟丹麥那的聯繫應該會慢慢加速,我也會慢慢調回面對學術領域的狀態
這次回去預計一個月左右,如果回程的機票定的到的話

再次謝謝我的家人讓我有這段放空的時間
也謝謝這段時間很多人/單位的接納和配合,讓我幾乎是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這讓我很快樂

--
很多人問我到底回去丹麥幹麻?
就我口試完,口委和我的supervisor問我想不想把結果轉成paper發表出來
想了幾小時後我說好,於是我們就在我回台灣前進行了幾場meeting,確定一下paper的架構
但因為我實在沒啥把握,所以我說我想在丹麥寫,這樣要討論或問問題最直接沒時差
我supervisor就說他們可以提供我住宿和飛機票,還有一間博士生的研究室讓我專心處理

至於美國那邊,是因為Emory U和KU新簽了個合作計畫
我supervisor覺得這個合作重點和我的論文有很強的相關性
所以企圖想把Emory U和我和KU牽起來,看能不能讓我發出第二篇paper

這就是我目前的狀況
一樣,謝謝大家的照顧和機會給予

18 Oct 2009

蔣勳-天地有大美

今天去社教館聽了這場演講

蔣勳,說實在聽演講前,我對他一點概念都沒有
我只知道很多人好像很崇拜他,他好像很有名,他的演講會爆滿
說實話,我一開始去聽這個演講的動機是:我想知道這個人到底魅力在哪
講白一點是有種叛逆的心情的,在我報名這場演講的時候...


搭捷運到小港站,然後走到社教館
我原本以為高雄不大有人聽演講的,想不到開場前半小時就滿了3/4
我坐樓上,聽到附近有人說:我們是追蔣勳演講的/等等簽名要快/蔣大師很有風範  等等
這讓我更好奇/期待等等演講的品質


整場下來,我承認我中間有打瞌睡 orz
但這不是講者的問題,是我自己本來中午那時間就很想睡午覺,過了那時段就清醒了
對我來講,他演講的領域是陌生的,或說我幾乎很少用這樣的方式去看世界
他教大家怎樣用身體去感受生命
當他解釋一些事情或說社會現象的時候,他會用他所謂的美學方式去解釋
而這種解釋方式,我覺得是很個人的
我不是說所謂的主客觀,我只是說這都是很個人層面的
這跟我學的公衛,我學的一點社會學,是比較不看個人層面想法,是有些差別的


我覺得他看世界的方式,是比我目前學過的還更軟更柔
在台灣我被訓練的很硬,硬來硬去的,對就對錯就是錯,沒有那種中間狀態
在丹麥我比較知道"彈性"這件事情
蔣勳講的東西,是比我在丹麥學到的更柔,不是彈性,是柔!而這種東西我沒被訓練過
這是我聽這場演講的收穫,我知道了另一種思考方式
我在丹麥的生活經驗,有幫助我去理解他想要解釋的生活態度


我覺得他的演講對很多人來說好像催眠
不是說他們都睡著了,是好像會被牽著走
蔣勳像是宗教領袖一樣被崇拜,被景仰,被追隨,他的話都是對的
我沒有說蔣勳的話是錯的,但我感受的出來很多人真的是非常的著迷


我沒真的到過小港,除了去機場以外
社教館,這單位對我來講很熟悉,以前美術班每年的成果展畢業展都在社教館,會它是有情感的
現在搬到小港,是我第一次到這"新址",我覺得這邊弄得很棒

聽完演講我到處晃了一下
那附近有夜市,有傳統市場,我非常喜歡這種感覺,就是很高雄
看民眾跟攤販的互動,看大家隨便亂停的機車
怎麼說呢? 人情味吧~是高雄的味道!

左營坐捷運到小港只要半小時
很快,很方便,我感受到這城市努力在進步中,在各方面

7 Oct 2009

小朋友練球

回台灣已經超過一個月了
為了保持穩定的運動量和對排球的感度,我選擇到國小跟小朋友球隊練球
其實應該要感謝嘉凌,這球隊是她在帶的,感謝她願意讓我去’攪局’ :p
會和嘉凌認識是某次在逢甲大學的比賽,我們是隊友
這個緣分要感謝台南女中的學姊們的不嫌棄,讓我有機會跟這些南女校隊(友)一起打球

教國小小朋友打球,對我來講是很新的經驗
小朋友的球很小
小朋友的肌肉/反應都還未成熟
小朋友的小腦袋裝不下太多事情
小朋友懂的辭彙不多

雖然我大學帶球隊的時間也不短,但帶大人那一套在小朋友身上是完全行不通的
我常分不清楚,小朋友到底是真的做不到一些動作,還是在耍賴,尤其是在做體能的時候
這讓我無法拿捏我該要求他們到怎樣的地步,我不知道怎樣的強度對他們來講已經是極限了

還是要很感謝嘉凌,她會常常跟我解釋小朋友的狀況,這是有幫助到我的
至少我可以比較理解,為什麼我覺得很容易處理的球,對一些小朋友來講是很困難的

小朋友們阿,謝謝你們願意讓我去’亂’
我不知道我能提供你們多少協助,但我會盡量把我會的跟你們分享

15 Sept 2009

幫媽媽洗碗

李校長在新生開學典禮上說的 "幫媽媽洗碗"論很有趣
台大校長勉新鮮人:拯救世界,不如幫媽洗碗


這就像我前幾天聽廣播講一個男女平等的演講
主講人說:在場男士有幫太太洗碗的舉手~~ 挖,好多人阿
     可見我們現在男女平等的觀念越來越強了,各位給自己拍拍手


一樣,我怎樣聽怎樣怪
一個講男女平等的演講,主講人的觀念卻是男女不平等

13 Sept 2009

家長坐談會

昨天去了道明家長會
其實是去幫佳珍老師,老師第一次接導師,第一次開家長會,我去幫他處理雜事讓她好好跟家長聊
後來阿塞和阿元也都有去,老師班上58個人,有40幾個小朋友的家長出現
聽完家長會,我的感想是:沒有準備好的不是這些小高一學生,而是這些家長

加上暑期輔導課,老師和這些小朋友相處也不過是13天,兩星期都不到
但道明的課業進度是有名的宇宙無敵快
老師帶的這班幾乎國中都不是道明的學生,他們一來要適應道明的文化,二來要適應高中課程
我想有些適應/緩衝期是正常的,也是應該要有的

這些小朋友小考成績不好,或說很低,尤其是英文,家長們緊張的要命
開始說要跟英文老師建議教法
這些家長各行各業都有,有些自己本身是國中老師,也有所謂的醫生
有人建議要跟醫學院一樣,用共筆的方式處理英文課的筆記
有人要老師多派點作業給小孩,有人詢問老師有沒有想過怎樣營造班級讀書氣氛
有人問有沒有家庭聯絡簿
聽他們很多發言,我都覺得,這些家長根本還把小孩當國中生在管
這些家長還要老師做家長的通訊錄,方便家長之間聯絡,我聽了都大冏

有些家長在家長會結束後,開始去找小孩的座位,看他們抽屜有什麼東西
有些家長去找小孩的櫃子,去幫他們排書,或去翻他們的櫃子
我都覺得,拜託,小孩也是要有隱私的
你不把小孩當小大人看,他們就永遠長不大

但我想也不能怪這些家長啦
很多小孩都是獨生子/女,或家長也是第一次家中有高中生
家長可能也都還在學著調整吧
但依我在現場看到的那些小朋友,我覺得他們其實都挺單純善良的阿
我的意思是,你撇開課業成績不看,我覺得這些小朋友本性都很不錯阿
還很有國中生的稚氣沒錯,感覺上也都還懵懵懂懂
家長如果不要只看他們課業,多把重點放在他們小孩在這個年紀上個性/態度/想法上的改變
我想家長會更有成就感,或參與感吧~ 如果他們想要陪著小朋友成長的話

整場家長會,我聽到家長擔心/在意的都是課業.成績 & 升學
come on,這些小朋友一定有非學業上的潛力的
親愛的家長們,多幫你們的小朋友找出這些潛力吧
會讀書是一種能力沒錯,但這不是唯一應該非常被強調,甚至排擠其他能力的事情吧?

9 Sept 2009

拉車

剛剛看到網路新聞,說中華成棒隊從義大利坐bus坐了12小時到布拉格準備打世界杯
看了實在有心疼到,堂堂國家隊這樣被對待,我們國家是這麼沒錢坐不起飛機喔?

然後我就想到我和我妹的捷克之旅,我們最後也是拉了13小時的車,從布拉格一路拉回哥本哈根
至於為什麼不坐飛機呢? 哈哈  這就有趣了

事情是這樣的
在我們要回哥本哈根的前一天晚上,我得知我們要搭的航空公司在前一天破產了
當我知道這消息,第一反應當然是震驚
(阿廢話,還有六小時就要起飛的飛機我現在知道他不飛了,吃驚一下也是應該吧orz)
我直接想到的是我回丹麥要進行的meeting,這個幾乎是無法延期的
另外也會牽扯到我回台灣班機,如果我無法如期回到丹麥,那我回台灣班機會接不上

但情緒其實馬上就恢復平穩,開始找其他飛機,可是我也馬上放棄,因為實在是太貴了...
接著就是火車和公車,最後我們決定搭乘一班下午4點多出發的bus,凌晨5點到哥本哈根
這樣我可以趕上九點的meeting

其實在這種時候可以感受到很多人很可愛
在我寫信給很多人安排事情,像是一些我回丹麥後的事情可能要延後或是取消
搞到那天晚上只睡四個多小時
一早起床收信就看到很多回應

有人幫我查好火車票,跟我說要怎樣坐可以當天到丹麥,在德國轉車
有兩三個朋友幫我查好救援班機,我才知道有其他航空公司都用很低的價格來幫忙輸送旅客
有朋友打電話來關心,詢問需要什麼幫忙
我原本寫信給supervisor詢問改meeting時間的可能性,對方也給很友善的回應,很體諒這狀況
反正我覺得大家很可愛

最後 bus是從捷克經由德國到達丹麥
德國到丹麥這段,有一段是開上大船,大船在公海中走,走到丹麥陸地我們再繼續開
但那時是半夜兩三點,我實在沒心情去欣賞黑黑的海上風景,而且我還在趕meeting的大綱

anyway,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經驗
如果不是航空公司倒了,我也不會去坐這種長途bus,也不會知道原來車子可以開上船
也不會知道這麼多朋友這麼可愛願意幫忙
長途bus在捷克和德國邊界還停下來,警察會上車查證件,車子也會停一些休息區
我覺得一切都很有趣
雖然比搭飛機累很多,但我還是把這整件事情當遊戲來看 :)

生活

剛剛收到美國那邊的信,但我不知道該怎樣回,畢竟有些事情不是我單方面可以決定的
所以我寫信問Karin該怎樣回應

Karin給我一些建議後
最後寫:Take care and remember to take some time off to relax and enjoy, as well!

我看了就會心一笑,很典型的丹麥風格
翻譯一下:別讓工作占滿你的生活 請快樂的享受/支配生活 :)

22 Aug 2009

疫苗

在丹麥,疫苗不是強制打的東西
小孩要打什麼疫苗由家長決定,政府會有建議的疫苗名單,但要怎樣打是個人決定

朋友昨天跟我聊到這件事情,她是美國人嫁給丹麥人
因為她小孩大概九個月大,她和她先生討論疫苗的事情一陣子了
最後他們決定不給小孩打疫苗

她只是提出議題
為什麼在美國疫苗是這麼強勢的政策,小孩不打不能入學,而在丹麥是這麼軟的方式?
這些疫苗的有效性,副作用,政府真的可以不告訴人民就強制執行嘛?
疫苗的安全性有研究在進行
但同時打這麼多疫苗,疫苗與疫苗時間間隔的取法,不同疫苗若有交互作用,對人的影響
目前世界上沒有人敢做這個研究
人民為什麼會這麼相信疫苗的安全性?真的有必要打這麼多疫苗嘛?還是說人民是被嚇大的

最近很熱的新流感,美國有藥商已經把疫苗做出來,很多很多疫苗,這什麼意思?
一個新的疾病,你疫苗可以做這麼快,這什麼意思?
安全性呢? 必要性呢? 有效性呢? 為什麼丹麥不買這樣的疫苗?
疫苗講到底就是藥商的大餅 藥商和政府的生意

同樣的辯論可以用在篩檢議題
在美國 (或在台灣應該也差不多) ,你若不打疫苗,那生病了,大家會說是你個人要負責
你不做篩檢,得了癌症 (ex:乳癌篩檢必要性是現在丹麥辯論辯很大的議題),大家會覺得是你白目

但這樣的氛圍應該嘛? 人民得到癌症真的可以怪罪不願意做篩檢嘛?
你真的可以用責怪民眾的方式,來強化篩檢的正當性嘛?
come on,篩檢/疫苗 這些東西,都是生活中的一個政策一個決定而已
疾病的形成有這麼多factor要結合在一起
怎麼可以這麼強制,或說讓人民有罪惡感的方式,或說讓人民害怕的方式,去推銷政策
難道疾病形成過程中的其他因素不用負責嘛? 人民只因為一個決定就要對疾病負責嘛?


這些社會氣氛的形成 是不是表示社會中的權力關係呢?


ps. 我是學公衛的,所以不要用"公共衛生防疫"的觀點來反駁我,我知道那觀點是怎樣的觀點

21 Aug 2009

口試前和口試後

其實對我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

比較大的差異應該是,口試後我打球會更沒節制,會打到沒天沒夜這樣,盡情燃燒我的體力和能力
管他的,反正我在丹麥主要任務結束了~

不知道耶,或許是不在國內感覺不大吧
我不覺得經過這個口試後我就變怎樣
我一點都不緊張阿,我對口試的定位一直是"研究分享"
反正我就跟你分享我的作品,你想跟我討論我就跟你討論
你願意提出不同意見,我能接受我就接受,良性互動嘛...
反正我一直沒把它當考試看

唯一做的心理建設是早上騎車到學校,停好車,要進去教室時
我對自己說:反正就一個多鐘頭,不會太久的,不過就是英文聊天一小時而已~
我覺得每次我要做presentation都挺平靜的

前幾天跟Karin做rehearsal的時候
她跟我說:整個口試重點,就是你要讓sensor和我們知道,你是有資格拿這個學位的
就算你不知道怎樣回答,但你的思考邏輯要讓我們知道你是有這成熟度去解決問題

其實她講這個,有讓我更知道狀況,讓我知道該怎樣在口試中表現
我知道丹麥考試不亂來的
不大能去期待老師挺自己指導的學生這種事情
其實在這半年中,我跟我supervisor之間根本也不是指導和被指導
supervisor是讓我卡住時可以討論的人
但就只限於此,基本上整個架構整個內容都是要自己處理
你想討論他會很願意跟你討論,但整合你要自己做

把能力表現給打分數的人看
讓他們去評估你達到多少這個學位所需要的成熟度
是整個學位考試的重點

晚點再寫口試狀況 :p

其實我一直沒有預設這天的到來會是怎樣的狀況,然後就結束了^^"

18 Aug 2009

最後一次沙排訓練


今天是我最後一次的沙排練習,很快,五月我第一次接觸這個運動,現在轉眼間八月底了
我才剛開始打沙排像在打沙排,不像在打indoor,我的沙排運動旅程就要告一段落了
主要還是台灣沒有打沙排的環境
說不定現在我的沙排技術,是我台灣認識的人中最好的

今天主要是教舉完球要怎樣跟你的partner溝通
這很難但很有趣
基本上就是你舉完球,你要跟你partner說,攔網的人是攔直線還是斜線
你要你的partner打直線還是斜線還是要打哪裡
基本型就是很直接的跟partner說要打哪裡,但這樣的壞處就是對方也知道你要怎樣打
所以,進階型就是你說打直線,但其實你的partner會打斜線,類似這樣
重點就是要騙對方,然後讓自己的人知道哪裡有洞

打完球我跟我trainer照相,聊天
她人真的很好阿,我問她之後是打算怎樣,要當全職的球員嘛?
她說她想要打奧運,但要先找到有一樣程度的partner,目前還找不到
如果再找不到,或許會先懷孕吧,然後看怎樣

我發現,丹麥女生會把懷孕這件事情計畫好
幾歲以前要幾胎,大概都有時間表
我很多朋友聊天也會聊到,大概兩三年後要準備懷孕之類的...


我跟她說她是個很好的trainer,我學到很多東西,在這個夏天,真的很謝謝
這可能也是我最後一兩次打沙排了,我回台灣幾乎是不可能有機會再打

沙排學問很多,真的
我真的很幸運可以在這個沙排運動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國家學習這個運動
而且跟一個很有耐心,球技又好的專業選手學習(我trainer目前是丹麥排名前五名的沙排球員)
我很滿足

在專業又很會指導的人的指導下,四個月真的可以進步很多
四個月前我根本沒有能力在沙中跑動
現在是打的有點樣子,可以在場中撲來撲去跑來跑去,而且整個人可以跳的比以前高很多
也因為沙排的訓練,把我打indoor打很久後養成的壞習慣給改了很多
畢竟我trainer是頂級的球員,她很容易就看的出來動作確實度夠不夠,她這夏天雕了我很多動作

謠言~

昨天去打球
有人來問我:我聽到謠言,說你要回台灣?是真的嗎?
頓時我也不知道該怎樣回答,畢竟這一個月他們認定我是這個隊未來的舉球員
我只說:還沒很確定,有可能會回台灣,但你們最好跟其他舉球員配一下...

在丹麥打indoor,至少都是8-10種球路在配
這比在台灣打有挑戰性,也比較好玩
以前在台大打醫學院院排,好像只有3-4種球路可以用吧
其他球路的舉法,我都是到丹麥學的

昨天我去球場,幾個知道我要回去的朋友就先來個擁抱
well~ 一切盡在不言中

打完球我坐在旁邊發呆,幾個朋友就過來坐我旁邊,圍個圈吧
其實重點不是我們聊什麼,重點是大家在一起的那種感覺,我們就在球場多呆了一個多小時
我知道他們這一個多小時是刻意要陪我的
雖然大部分時間都他們在講話,但我謝謝他們的心意

今天的沙排training可能就是彼此見面的最後一次了,至少應該是今年最後一次

預習

剛剛看到我室友的桌上,已經有她下個學期修課的書,而且已經在預習了
其實也差不多了啦,下個學期大概再兩個星期後開始
該預習該買的書都要準備好了
我如果有修課,應該也是都在讀些東西了吧...

其實沒啥,只是覺得這種預習風氣很好,我喜歡那種一上課大家都在狀況內的狀況
雖然這種習慣我也是花了一點時間才養成

我剛到丹麥的時候,不知道上課前要先讀一些東西
就覺得很奇怪,不是才第一次上課嗎?怎麼大家都有書,然後可以參與討論
後來我才知道,預習才是一門課的第一步驟,上課已經是第二步驟了,第三步驟是複習

預習很重要!
雖然預習也是我一門課中花去最多時間的部分,但有做這個步驟會讓我上課比較有信心
而且大家都會預習,你沒有做的話,真的起步就是差一截,對當天課堂上的內容感受性會很低
感覺會很差

16 Aug 2009

The last week in Danmark

其實我心理還沒準備好

我確定九月初要回台灣,也不過是這一兩天才決定的事情
丹麥的朋友們以為我會留到年底,其實我自己也這樣以為
很快,下星期口試,然後去愛丁堡捷克,然後回台灣
或許來不及跟大家說掰掰,但我會盡量讓朋友知道
我自己其實也來不及跟丹麥說掰掰,因為我真的沒準備或說預期這麼快回去

今天跟朋友說,下星期的training會是我最後一次沙排training
他們嚇一跳,我也很不捨
他們問:你還會再回丹麥嘛/吧? 要邀你八月底九月比賽說...
我心裡是很謝謝他們的照顧,我說星期二再說吧,我會跟你們照相

哥本哈根市區我來不及逛完,城堡也只去過一個
丹麥最遠只到過Odense,一切一切都沒收尾就收尾了
我說過阿,我逛過丹麥的地方可能比旅行團少很多
但我不遺憾
或許風景我沒看很多,或許附近國家我沒去很多 (這兩年我花在旅遊上的時間絕對少於30天)
或許我的生活對有些人來說非常單調無趣
但我樂在其中

在這個國家,我接受到很多幫忙
經由人與人的互動,我得到些認同和交流
這是我認識這個國家的方式,我借此得到滿足

兩年很快
一開始很不想待在丹麥,到現在的不捨,是很奇妙的轉折
剛剛從海邊騎車回來,一邊騎,一邊慢慢看這個市區,這個環境,看路人的互動
之後有沒有機會回來我不知道
我目前能做的就是用眼睛紀錄下這些.然後好好去感受享受這個環境

謝謝丹麥的人民和環境陪伴我這兩年
兩年在我整個人生中或許很短,但這兩年是精采且豐富的,我對此感到感謝

完美的結束是下一段美麗的開始
我這樣相信著 :)

6 Aug 2009

經驗

Charlotte 是一個名字
如果你看到這樣的名字,你會怎樣唸?你會覺得這是哪個國家的文字?

一般的我們,會用英文的方式去唸吧...至少我會用英文去唸
因為英文是我唯一會的外語,而這樣的文字剛好符合英文的寫法 ,所以我會用英文去唸
但其實在丹麥文中,這個名字唸起來是跟英文不同的,發音不同,重音也不同
又誰說長這樣就一定表示是名字呢? 說不定它是一種密碼,一種圖案,一些其他東西...?

我講這個,只是感覺到有些事情,或很多事情
如果它某些條件符合我們腦中資料庫的認知
我們就會習慣用腦中已存在的pattern去解讀
不管先前進入我們腦中的東西是什麼,那就是我們用來解讀事情的依據
這就是所謂的經驗

而這種所謂的經驗
或許可以幫我們更快的理解這個世界,因為我們腦中已經有資料了
但也可以說更快的讓我們誤解這個世界,因為我們腦中的資料是很侷限的

到底要多依賴經驗,到底要多相信經驗? 又,我們被經驗制約了多少想法和空間?
這之間的平衡其實我到現在也都還是在學習

我很感謝的是,因為處在一個跟台灣不同的環境
這讓我一直有機會去感受到不同於我的習慣的刺激
也提醒我要對事物有所解讀時,自己心中第一個出現的想法要盡量放輕
看看這個環境是怎樣處理一件事物,這事物在這環境中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很多時候會發現,自己心中的"成見",或是對事情的定位.或對事情的解讀
祇不過是世界上很多想法中的一個小想法而已...

經驗可以依賴,但過度依賴容易陷入世界繞著自己轉的迷思,也吸收不到多面的刺激

28 Jul 2009

人與人之間該是什麼?

一個新聞

美夫婦奔走 跨海收養遲緩女嬰

1年前,美國一對具有哈佛博士學歷、在大學擔任教授的馬克夫婦,想要認養台灣一名女嬰,但法官駁回申請;如今馬克夫婦獲准認養女嬰,昨天小女嬰和新父母第一次相見,就大方地餵新父母吃餅乾,馬克夫婦開心直呼,小女嬰是他們生命中的天使,讓他們美夢成真!

1歲4個月的小女嬰,坐在新爸爸懷裡,餵新爸爸媽媽吃餅乾。來自美國的馬克夫婦,1年來的奔波努力,終於獲准領養小女嬰「如意」,結婚多年沒有小孩的馬克夫婦,直說如意是她們的天使。

領養人馬克:「我們深愛Ruby(如意),我們很高興可以領養她、照顧她,我們會將她養大成人,並且帶她回台灣尋根。」領養人派翠西亞:「孩子需要被愛,和一個好家庭,美麗的Ruby值得擁有這一切。」

在佛羅里達州擔任大學教授的馬克夫婦,擁有哈佛博士的高學歷;因為無法生育,打算認養小女嬰如意,但小女嬰有發展遲緩現象,法官擔心領養人會感到失望,曾一度拒絕馬克夫婦的申請。

為了證明馬克夫婦的真心,派翠西亞還特地學習育兒課程,更大老遠飛來台灣和如意相處,終於打動法官。小女嬰「如意」的簽證一辦好,就要跟著養父母飛往美國,迎向她嶄新的如意人生。


會貼這篇,一方面是對領養的夫妻表示敬意,一方面是對台灣習慣以學歷判斷人這件事情感到無奈
要判斷一個人,怎麼會從學歷去看呢?
你管他教育程度怎樣,你要在意的是一個人的個性一個人的深度涵養,這跟學歷不見得有關阿
這法官表現出來的反應,真的很典型的台灣思維
看人先看畢業學校,從畢業學校去判斷人

想想以前在國中高中甚至大學
跟剛認識的人或是長輩聊天,人家會怎樣開啟話題?
多半會說:喔,在讀書阿,讀哪個學校阿?

come on,這很重要嘛?  讀那個學校重要嘛? 要認識一個人怎麼會先問學校呢?
為什麼不是問興趣,最近在忙的事情,生活狀況等等

像丹麥這種強調平等的地方,沒有人會覺得你讀哥本哈根大學就比較強
不是阿,是在強什麼?
每個人都有不同能力阿,就往你喜歡的領域去發展就是啦

第一次見面通常是問:你在丹麥是在做什麼的?
我:讀書
再問:那你主要是學什麼呢?
我:公共衛生
繼續問:那你在丹麥愉快嘛?過的好嗎?
這是大概每次的pattern
不會去問學校,不會問學歷,大家只關心你在從事什麼事情,現在生活快不快樂
我覺得這才是"人"與"人"在交流阿,在台灣有點像是標籤在跟標籤交流
或說社會地位跟社會地位交流

在台灣真的有人-人交流,可能是發生在同儕,或說同學校,或說同科系
畢竟同個學校間,我們台灣自己也都在分地位分階層了 (要不然怎麼有冷門熱門科系這種講法?)
社會上的階層也很明顯,老師學生,老闆下屬,政府官員和老百姓,白領藍領
這些名稱,我覺得在釐清責任的歸屬上是需要有的,但我不覺得這該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高低之別

回歸到人的本質吧,這會讓事情簡單很多

--
題外話
好像是社會學內的觀念吧,要打破階層,那要目前掌握所謂相對高地位的人願意放棄他的地位
否則是白談
這在台灣很難吧 : )

27 Jul 2009

陳葦綾的專訪片段

陳葦綾
奧運舉重銅牌選手,世運健力金牌,舉的公斤數也在世運中破了世界紀錄

剛剛看了一下一點專訪
覺得,很辛苦阿運動員,真的
了不起



所以我說,我現在在丹麥有機會跟頂尖選手學習,看他們練習,我真的很珍惜
除了動作觀念以外,他們的那種精神力吧,真的會讓你覺得成功不容易
然後你也不會容易自滿,因為你知道頂尖的人是怎樣在努力的

真的,一個看起來簡單的動作,都是無數次的失敗練習失敗練習換來的

--
再唸一次陸以正
給個舞台讓這些選手表演表現不好嘛?
人家練個七年十年以上,就是為了台上場上那幾分鐘幾秒鐘
這樣的精神展現,被你講做是從事不入流的運動
我實在是為你的眼界感到悲哀

26 Jul 2009

2009 World Games close






Taiwan Style ROC XD & firework


大家辛苦了!

其實我在高雄改變的這幾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台北
我並沒有真的在這改變的步調中生活
很多地方活動也都沒機會參加

像我們左營,左營就是由廟和軍營組成
左營這幾年開始舉辦萬年祭,是個民間宗教文化的發揚
我小時後也都是看這些廟會活動長大的
這種在左營的大活動,我到現在一次都沒有參加過

這幾年在高雄的時間一直很短,一年內搞不好少於60天
但每次短暫回高雄,我都有感受到它在變化

不知道要謝謝誰
就謝謝對這城市有付出的人吧!

--
另外,我還是要強調,請不要把運動分階級
沒有什麼熱門不熱門的運動
在你眼中不熱門/看不懂/不好看的運動,每個選手一定是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神在上面的
請尊重這些選手的努力

24 Jul 2009

要什麼課沒什麼課

剛剛看一下一個朋友的版~ 他說看一下之後的開課內容,想要什麼課就沒什麼課... 在臺大
這讓我想到我在這邊修課的彈性

在這邊學分大概可以用三種方式來獲得
1.修課 2.實習 3.independent study

修課不用多解釋,學分就是看當初課程怎樣設定就怎樣
實習和independent study的學分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來設定的
實習是你要自己去找單位,跟單位的人談好,談說你實習期間的目標和重點是怎樣怎樣
對方願意收後,你在自己faculty內也要找個supervisor
你要把跟實習單位談過的東西跟supervisor談,他必須同意這樣的過程你是學的到東西達的到目標
這都談好後,你要寫一張申請書
裡面包含你想要實習的period,你想要這個實習值幾學分,要用怎樣的方式去evaluate學習效果
申請表必須交給系上的委員會,委員會由一些學生和老師組成,他們決定要不要讓這個申請通過
基本上只要你跟實習單位還有supervisor談好,申請都是會過的
實習單位可以有很多種,有人會去跟藥廠談,有人會去WHO,有人會去國家的研究單位,有人會去海外,有人會去NPO,很多很多

而independent study是我上個學期做的事情
就是你覺得你想要學的東西,系上沒有開相關的課,那你可以用independent study的方式來學習
想進行independent study,你必須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學到什麼
然後你去找相關老師談,跟他談你想要增進的能力,看他有沒有辦法幫助你
如果他願意幫你,那這課就成了,他就是你的supervisor
再來就是擬定一個進度表,你想要用怎樣的方式去達到你的目標
簡單來說,一般老師開課是老師去想課程大綱進度目標
independent study是你要自己去處理這些事情,當然這是在跟你的supervisor討論後的結果
一樣,必須寫個申請表送委員會,這關基本上也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幾學分是自己決定的,學校有規定supervisor必須至少給學生多少時間指導
這個指導時間的量,是依據這門課的學分數而定
最後必須交出一份assignment

我個人是覺得這樣的方式很有彈性
如果學校開出的課你很想修,那就修
學校開的課沒有你想要的,那也不用免強修課,你可以依你的需求去找老師/找機構
當然這一切前提是在你知道你想學什麼
這樣的制度多少也反應出學生學習的主導性
學生不是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開出來的課/教學方式,你可以建構最適合你的方式進行學習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的位置,跟台灣教育結構中的位置不大一樣

其實我一直覺得在丹麥,如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那其實也不用到學校了
我意思是,反正學校也不逼你學習
只有當你真的想學東西想增進一些能力的時候,你再到學校找協助就好
所以,課堂上的人,基本上不會有那種所謂混學分的
阿混學分是要幹麻? 你不想上課真的可以不用上,沒有人會怪你的
本來生活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會到課堂上修課,或說上課的,基本上學習的動機都很強
他很清楚為什麼他要花時間來上這門課,他想要得到什麼

23 Jul 2009

時光飛逝~

今天跟佩華稍微聊一下
上次跟他見面/吃飯,是跟佳珍老師

我們的關係緣起於我要去台大口試,剛好佩華在道明是佳珍老師的學生,也讀我要考的學校科系
佳珍老師就介紹佩華給我認識

我們一起去道明接老師下課,然後跟老師去吃飯
那時差不多是大學聯考考完不久的時候,因為老師還拿當年的生物考題問我們,老師覺得題目很有爭議
也還好我免疫學沒有忘光光,要不然這樣臨時考試掛掉很丟臉 orz

今年聯考轉眼間也考完了
好快,就這樣過了一年

去年楊惠如到高醫考後中醫,住在我家,我還帶她去考場
今年楊惠如說考上了
一樣,很快,一年過去了
恭喜惠如!

但不管多快
重點是,我覺得充實~ 這就夠了

--

佩華也實在算是熬出頭
我之前在美國,他也在DC,在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ttp://www.nih.gov/)
我們見了幾次面,聊了幾次,大概知道狀況

佩華那時過的挺悶的
那種申請老半天,然後結果一直很不好的感覺真的很差,他一方面在NIH工作,一方面申請MD/PHD
他在美國申請學校的過程很辛苦
很難想像一個人可以這樣孤獨的熬三年,熬到有了結果才願意回台灣
所有的難過都要自己承擔,所有的後果都要自己負責

佩華忍受孤寂的能耐比我還要強非常多,有種死纏爛打的韌性
我覺得這能耐是種意志力的表現

大概有些人知道我在丹麥的前半年整個狀況很不好,就挫折感很大,一度很想不讀了東西收收回台灣
但那次聽了佩華的狀況,想想他的處境,就覺得我的狀況沒啥大不了的
他真的很能吃苦,這點我十分佩服

21 Jul 2009

美國飛盤隊的世運紀錄(The UPA's Team USA @ The 2009 World Games)



謝謝他們讓我又重回高雄一次

玩運動的人,真的玩起來很可愛的

--
大概不少人看過之前陸以正的批評吧
他以一篇標題為"「掛羊頭賣狗肉」的高雄世運會"的文章登在自由時報
其實我看了是沒啥感覺啦,因為我抓不到批評的點在哪,我不知道他在罵啥,看完就算了

我只是覺得,其實很多我們可能沒接觸過或不熟悉的運動,真的只是我們沒接觸過
世界上還是有人在從事這樣的運動,在為這樣的運動努力
至少我在這就看了不少我在台灣沒看過的運動
我沒勇氣真的去學習,但我知道有人在玩這樣的運動
我也很佩服這些人能用這樣的方式去做運動
而有更多的運動是沒在奧運世運中展現,但很多人也在玩的
這祇不過是大家選擇表現身體表現力與美表現精神力的方式不同而已

運動/體育,熱不熱門又何仿?
願意在上面下工夫,在上面得到些挑戰的人就該給予鼓勵
這是身為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美感阿...
一個人願意認真在一件事情上,把它做好,就是一件很讓人感動的事不是嘛?

我們都是人阿,人的魅力不是來自於其他地方,是來自於自己的內部
有人選擇藉由體育來展現到他的個性/能力/努力
這對欣賞者和被欣賞者都是很正面的阿
管他從事什麼運動,運動是被人玩出生命的
人類表現出的堅持和潛力,還有從中獲得的成長,就是體育的價值阿~

至於陸以正的文章我就不轉了,因為我看不懂,有興趣的人自己網上找

19 Jul 2009

中華拔河隊

今天一早起床,開電腦,剛好讓我看到中華拔河隊的比賽
恭喜!拿了冠軍!
練了10年真的不是白練的
中華隊的教練說,他這10年都是沒有薪水的,而且怕隊員不夠,自己太太也下去練,一練練8年
聽了實在是很心酸
改天這個教練如果被別的國家高薪挖走,我絕對舉雙手雙腳贊成
代表自己國家出國比賽要自費,沒得獎就不聞不問
這種照顧運動員的方式,會有人想留在台灣發展體育才有鬼勒...


後來在ptt看到有人po"巧遇中華拔河隊"
她裡面寫到:只想說,運動選手真的很偉大!埋頭苦練時,不發一怨言,揚眉吐氣時,平常心面對

不知道耶
有經歷過一些運動訓練的人,應該對這話有點感覺吧...
沒練成的時候,就是練
練成後,還是練,今天得獎,明天重來

練體育就是自己跟身體做對抗做妥協
你想做到什麼程度,要經歷/忍耐多少讓身體不舒服的訓練,真的都只有自己知道
我不是專業運動員
所以很多時後我會想:還好我不是專業運動員,我不用把身體練成跟那些運動員一樣

簡單講,要我練成那樣我沒把握
換個方式講,我很佩服那些人可以練成那樣

我在台灣沒有什麼機會跟頂尖運動員接觸,或說跟目前在線上的頂尖運動員接觸
在丹麥我倒是有不少機會接觸到top的球員,不管indoor還是beach
看他們訓練,不管是對自己的要求,還是在做一些堅持,是會被那種態度吸引的
你可以從觀察他們練習,還有從他們帶我們練習的過程中展現的態度
知道一個人要成功是不簡單的

當然這種過程,不是只限於運動,其實各方面都是吧

說到底就是對自己的挑戰
突破了,自己得到成就感,但不關別人的事
失敗了,也不關別人的事,看自己要怎樣/要不要繼續就是

--
我每次看我trainer做一些動作,我都很感慨
她只比我大一歲,但為什麼人家可以做出一些動作?
一個完美的動作,背後的練習絕對是上百次上千次上萬次的
只有你自己練過,你才會知道要達到那程度是多麼的困難

但我必須說,我一直到丹麥,才知道很多所謂的正確動作應該是怎樣
也就是說,我在台灣其實並沒有以很好的方式打球
或許可以說我在台灣沒遇過知道正確動作的教練老師
不是我不願意,是我沒有那種機會
像我們這種從小因為成績ok就一直在升學的人,怎麼會有機會跟其他領域頂尖的人接觸?
在台灣甚至還會把不走讀書路的人跟會讀書的人直接分開
為了不讓其他人'影響'走升學路線的人...

在台灣,領域領域之間的gap好像很大
領域領域之間是指像是藝術,學術,體育,文學等等
難道在一個領域發展的人,不能在其他領域也有成長機會嗎?

我只是想說,在丹麥這種製造很多機會讓一個領域中頂尖和基層的人混在一起交流的方式
是很好的提升整體素質的方式
至少像我學東西就是直接跟國家隊學,我可以得到最直接的指導
而其實這些國家隊的人,很多也都是博士生就是了

領域之間是可以混合的很好的,如果把那個交流的access開放,人的潛力是無窮的
但這種access能否暢通,是社會結構的問題了,這個目前台灣無解

18 Jul 2009

高雄世運(The World Games 2009 Kaohsiung)

開幕式我有整場看完
土生土長的高雄人,才知道高雄這幾年變化所帶來的感動阿~
從20幾年前高雄那什麼鳥樣,變成現在這樣
過去那些官派又不大做事的市長(或做了但我不知道你們在做啥的市長),你們...檢討一下吧!

我以身為高雄人為榮!

月亮代表我的心


Amazing grace


我的未來不是夢


淚光閃閃

17 Jul 2009

簡單的生活

昨天下午大概五點多吧,接到Anja簡訊
她說她們今天下班後,晚上有約到海灘打球,問我要不要一起去
我想說晚上是吧.反正是7點多,ok啦,我就去了

我精神狀況不好,居然騎車過頭,騎到快到機場了
最後才繞回海邊,騎了要一小時吧><
到海邊後,大概是兩個家庭,一隻狗,還有Bo
我跟其中一個家庭認識

我們就打球,打到一個段落後,他們開始烤肉
這邊的烤肉是很簡單的,有簡易的烤肉爐子,然後就是一些麵包,熱狗啦,青菜啦等等
大家就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
其實我是有點不好意思的,因為我不知道會烤肉,沒有準備任何東西去
我問Anja要給誰錢,Anja說不用啦,大家聚一聚才是重點

Bo跟我聊很多
她太太在密西根大學的物理系當教授,但這幾天回來丹麥
她太太跟他差很多歲,她太太現在才35左右
35左右當上了教授,我覺得很強
Bo現在50幾歲了,但不要看他這樣,人家身體狀況好的很

他跟我聊了些台灣的歷史,跟很多丹麥人一樣,都知道KMT,都知道蔣中正
也因為跟他聊,我才知道平常跟我打球的一些人,她們都是媽媽了
這很強,真的
你要上班要顧小孩,還要出來打球,還有球隊練球
我覺得他們分的很清楚,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要顧
不是說當了媽媽,當了太太,你就要放棄你自己的生活
當了媽媽,小孩還是可以帶到球場阿,要不然小孩先生顧嘛,要不然小孩去跟小孩玩嘛
當了太太,就不能繼續保有自己興趣嘛?
像今天,Anja也把他的小孩帶出來海邊,Anja忙著跟我們打球,他小孩忙著跟別的小孩玩

吃了一些東西後,我們又回到球場
打打打,打到10點半左右,天色差不多暗了,我們才一起收網回家
要知道,昨天是星期四,不是週末,但這就是生活
下班後,不是只能賴在家裡
你可以跟家裡的人一起到戶外,跟朋友一起烤肉聊天,打球
然後時間差不多後大家就回家準備休息
正事做了,休閒也是有

每次寫這種,都還是要說一次:謝謝大家的接納!
謝謝你們願意讓我參與你們的生活
謝謝三不五時會有簡訊或是電話或是e-mail的邀約
也謝謝你們很願意解釋一些我不懂的事情給我聽,這需要耐心的,我知道

--

我覺得,有"生活"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
生活不是只有工作,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13 Jul 2009

進步~



照片已經上傳~因為海邊風大,沒有穿少少的照片,請不用太期待:p

這次比賽我們拿到第五名~ 
我們也不過是輸了最終的第一名和第二名,然後因為賽制排法所以最後只能爭五六名~
以我們往上報一級的狀況來看,得到這名次我很滿意了

從上次的沙排比賽到這次比賽,中間差不多就是一個月
我感受的到這一個月的進步

在技術上
穩定性,對球的掌控能力,體能,速度都有增強
我真的很感謝我trainer幫我調一傳,這讓我穩定非常多
而且在風大的時候不會失去信心,因為我知道該怎樣做正確的動作
平常的training讓我對場地更熟悉,我知道該怎樣去抓我移動的距離
體能更不用講了,從我起跳的高度一直在增高就知道身體素質一直在提升

其實我熱身的時候有注意到,雖然我的手臂沒有什麼肌肉
但我的小腿除了以前就有的肌肉線條外,又多了一兩塊肌肉出來
簡單來講就是小腿又結實了點 (但大腿和手臂都還是軟軟的orz)

心理層面上
我更知道該怎樣去引導我的partner
這兩次比賽我配的partner是不同的人,基本上我都算是兩人中比較有經驗的
除了我自己好好打外,引導partner打出好球真的很重要
每個人的能力大概就是固定的,但不是每個人在比賽中都能發揮100%
很快的去抓到partner當天狀況,或說每一場比賽的狀況
用她能理解的方式,能處理的方式,告訴她每種狀況該怎樣處理
口氣上,情緒上,或是用語上都很需要學習
我只能說我也是慢慢在學,但我覺得是有進步的
重點是要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去做溝通,讓她願意跟著你的指示走,讓她相信你

不管自己情緒怎樣,都要想到你有個partner
想贏球就要聰明點,抓到partner的優點,幫助她發揮,鼓勵她
至於她比較缺的能力,或許用聲音去幫她,或許就是自己直接去幫忙
贏是這個隊贏,輸是這個隊輸
如何經營一個beach的比賽,我覺得是跟indoor很不同的

藉由這兩天觀看那些pro級的比賽,我覺得幫助非常大
至少我知道很多動作該怎樣做,球該怎樣處理
不一定做的到,但可以知道目標該放在哪裡,理想中的比賽該是怎樣

最後我覺得,這樣的運動能讓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真的很不可思議
年齡層分布之廣,從小孩到老人都有人參賽
看到這樣的人數是有點感動的,這背後是要耕耘的
從贊助廠商的找尋,向小孩推廣,政府補助,友善的運動環境,有組織的練習和比賽
可以看到很多大人在帶小孩玩,可能就是讓小孩去追球,去感受沙灘
隨便一站的比賽人數就一定比全台灣打沙排的人多了,這還不包含沒報名但有打沙排的人

--
在我打完一場比賽後,準備當下一場比賽的裁判時
有人過來拍拍我的肩,跟我說:你打的非常好
這個人是前國手之一,但現在有點年紀了
跟她們打是種享受,或說是種榮耀吧,可以跟這種等級的人切磋

10 Jul 2009

Nestea Beachvolley Tour 2009 @ Ishøj Strand

這週末我和朋友會去參加這比賽
Nestea Beachvolley Tour一連八個週末選了丹麥八個海灘做比賽場地,目前第四週

原本我們是打算參加公開組,就是最低層級的組別
但前幾天在海邊跟一隊女生打,他們是打比我們高一級的,但我們連贏她們
經過這樣比賽,她們的教練建議我們改打高一級的,這樣打起來比賽比較有對抗性

我和partner猶豫很久,最後還是決定往上報一級,試試看我們能打到怎樣的程度
這個比賽是有積分的,你積分越高,級數會越高,種子名次也會越前面,是個全國性的大比賽
八個週末下來,會有超過4000個人參與

我和我partner都沒有任何積分,畢竟是我們第一次報名有積分的組別
這也不過是我第二次參加沙排比賽
我想我們就且戰且走,看彼此能把比賽帶到怎樣的地步


為我們加油吧!

--
我沙排的trainer拿到上一站Nestea的丹麥冠軍,恭喜她!!
這星期大家都加油
其實我大概可以預見跟我們同組別的隊伍大概實力都差不多
誰能勝出就是看心理意志力和臨場適應能力

4 Jul 2009

挖角

今天跟朋友到海邊打beachvolley
因為原本打beach的地方太熱了,改到海邊有海風比較涼
果然,海邊滿滿都是人,也很多人架beach場地

我們後來跟兩男兩女一起打
其中一個男生叫做Bo,他是軟體工程師,以前在美國工作,有認識台灣人
太太現在在密西根大學物理系當教授,Bo本身是主修物理和數學的
我們休息的時候,他問我有沒有參加任何indoor volley的club,我說有,我在USG打球

他問我有沒有興趣轉到他們club的球隊打球,他們在找好球員
他說剛剛跟我打完,覺得我速度非常快,技巧什麼的也都很好,希望我能考慮加入他們球隊
我們聊了一下,我說讓我想想看:)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另外一個男生就是這個club球隊的trainer,是他叫Bo來問的 XD
其實對我來講,trainer和球隊的成員個性才是我要不要參加的重點
這個球隊強不強我不care,我只care球隊風氣和態度,讓我再想想吧~

另外兩個女生我大概有點印象
其中一個女生問我是哪個club的 (怎麼大家都要這樣問?)
她說對我很有印象,在一些球場看過
我說我很好認,就那個唯一的亞洲人
她說:我對你有印象是因為你打的非常好,很容易就有印象

well~這個時候就不是害羞的時候了
當然就是說謝謝
然後說:你也打的很好,我很enjoy剛剛的competition


我覺得我真的很容易靠這張臉騙吃騙喝
萬白叢中一點黃

2 Jul 2009

我很不喜歡人家說

對啦,讀台大就了不起啦
對啦,出過國就了不起啦
對啦,多讀了點書就了不起啦

這些話大概是我的地雷

有話好好講嘛,一定要這樣用戳的嘛?
總不能沒話可反駁後,就用這樣的話來激吧

我又沒有覺得很了不起
本來就很討厭這些標籤了,還要用這些標籤來貼我,我會很不爽

幹麻阿,原罪喔?


這些話一出來,我就不想做任何溝通了

25 Jun 2009

運動人口成長數

剛剛看了一下copenhagen beach volley club的網頁
它說,今年不過是這個club的第二年,但目前已經超過400個會員了
去年這個時候也不過是100個左右
這是很值得開心的事情,表示這個運動被推廣的很快,很多人願意參與
cph beach volley club現在是全丹麥第二大的beach volley club
最大的是ABC(Aarhus Beachvolley Club) 目前有450個會員左右..

其實我看到這個公告是挺有感覺的

我自己也是新參與這個運動的人,我知道他們怎樣推廣/引導一個運動
從free的try out,優良的師資,很organize的場地,很容易聯絡到球友的網絡,免費比賽
定期跟其他club合辦training...等等
開的班從kids到expert都有,而且費用相當便宜
至少它成功的讓我開始參與這個運動,而且讓我在短短一個月有明顯的進步

對我來講,在哥本哈根要參與這個運動是很容易的
很容易不是指我的能力怎樣,是說它營造出來的環境讓你很容易就可以從事這運動
而且不知不覺就會進步
加上他們top的球員也都很願意出來帶民眾學習,出來跟民眾打球
這樣技術在傳承真的很快,帶動氣氛也很快

一樣,我還是會想到我們台灣
我一直在回想,台灣是怎樣在推行一個運動的呢?
恩,我想不太到...

光是CPH beach volley club有400多個會員這件事情,我就覺得很恐怖
丹麥全國人口數真的很少阿
在一個在丹麥國內不算熱門的運動中,一個club可以累積到這種會員數
那你可以想像全國有運動習慣的人口數有多少....
這又表示了什麼?

王貞治:就算被恨,教練也要磨到底

我完全不認同這樣的日式價值觀

這讓我非常不舒服

--
我在這邊看過丹麥男子沙灘排球青少年組排名第一的兄弟,他們和教練的練習過程和互動
那個教練是丹麥沙排國家代表隊的教練,跟我們trainer之間也都很熟
你看他們的互動,絕對不是教練選手高壓的方式,是很成熟的溝通,之間就是朋友

選手要達到什麼程度是選手自己的選擇,不是教練的意願
球員可以磨,也是需要磨的,但這建立在雙方對training有相同的共識下
請把選手當成年人看,或說當個人看,尊重彼此的情緒和意願
而不是自以為的"我這樣是為你好"

我還是覺得溝通很重要
這樣才會讓彼此知道彼此的想法和狀態,而不是單方面的上對下
我不相信在情緒很差的狀況下,能產生多有效率的訓練效果

"我是為你好"這種話,我現在都講不出口
誰有把握什麼事情真的是可以幫助對方的? 就算是幫助,那又是哪個方面?
是你想要的方向,還是對方想要的方向?
"我是為你好" 到頭來是不是只鞏固了自己本身的價值眼界? 只是不讓自己心理不安罷了

23 Jun 2009

值不值淂

昨天有人問我,覺得花一筆錢到丹麥讀書,值不值得?
其實這讓我很難回答,我不知道怎樣用錢去衡量抽象的東西

而且重點是這錢不是我自己賺的
如果是我自己賺的錢,那怎樣花我大概都覺得值得,自己賺自己選的嘛
但這是我爸媽的錢,由我來說值不值得,我覺得身分上怪怪的
應該由他們來說值不值得才對

就跟有人如果請我吃大餐,旁人問我說,這餐值1000元,你覺得值得嘛?
阿我是要怎樣回答? 我已經是吃人家請的東西了阿,我哪有什麼資格說話
但如果請我的人,她覺得朋友之間的情誼.餐點 等等,值得用1000元來換
那就值得
但不管怎樣,都不該由我來回答

18 Jun 2009

能突破就不設限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已經回台灣要半個月了勒~~  :)

但也好啦,在台灣有在台灣可以做可以享受的事情,在這邊有在這邊可以做的事情
一些丹麥朋友最近都會問我,對於回台灣會不會期待?
我都說:不知道,時間未到還不想去想這事情
反正兩邊都有兩邊的好,一邊是我家,一邊是讓我很自由舒服的地方
你問我比較喜歡哪邊?
我只能說我很幸運也很幸福,兩邊都能給我很舒服的感覺,而且舒服的層面不同
台灣很好,是我家鄉
丹麥也很好,我沒有什麼好不滿足不滿意的了

一開始到丹麥的那種極度不平衡狀況看來是已經克服
我很幸運可以克服它

什麼叫做快樂? 我無法真的下個定義
即使我在這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些壓力,但與環境和人之間的互動中,我很快樂,我心靈上很滿足
主要的快樂來源是自由與互重
我感謝這環境讓我知道原來自由是什麼
原來人與人相處是可以這麼直接,原來社會就是人組成的,是很可愛的

當然我也很感謝有之前那段痛苦的時間
沒有那種徹底的思維挑戰,也不會有現在的解放

目前不管做什麼事情,我都抱著能突破就不設限的態度
不管怎樣害怕擔心,做了才知道極限,才知道做不做的到
去做就是了
試著不要設定界線,看看自己到底可以走多遠走多寬,到底有多少能耐~
這是很有趣的嚐試
你會發現自己多麼的讓自己驚艷

14 Jun 2009

沙排比賽初體驗

結果:第三名,這是我第一次沙排比賽的成績
基本上我盡力了
能撲的球我都撲了,我會的技巧我都用了
打這比賽唯一的期許就是不要有遺憾
打到這結果,我真的只能說這是我目前所有的能力了

其實我跟我的partner程度上有差距,這是事實
這個差距一度讓我無法很平靜的打球,簡單講就是我無法信任她
當你無法信任你的partner,那比賽就難打了,開始會有一些搶球或是情緒
但後來想想,她也不過打兩年的排球,我實在不能用我的標準去要求她的球技

沙排就是兩個人,而比賽是現實的
誰實力比較差,基本上發球就是發她
第一賭你一傳接不好,第二賭你攻擊打不好
而這種狀況是我最無力的,因為如果我partner連一傳都無法控制到我能處理的範圍
那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後來我調整一下我的態度,開始跟她溝通
我跟她說:球場並不大,只要你有辦法在一傳的時候把球留在場內,我就會盡我全力去把球救起來,我有把握整個場我都跑的到,但你不管怎麼打都一定要把球留在場內,你專心做到這個,其他的事情我來處理,你試試看,我也試試看

比賽中,我不斷聲控她的跑位她的站位
即使是我接第一球,也一直聲控她該怎樣做二傳
然後我就毫無保留的去救球,去做攻擊
整個人呈現燃燒吧火鳥的狀態
即使我知道就算救到某球,她也不一定能再把球處理過去
但我還是會去救,還是會把該撲的該倒地的動作做出來,並碰到球
至少我要讓她和對手知道:這個人很拼
然後就這樣一路打到半準決賽,最後爭三四名

到最後我真的就是用意志力在比賽了
做了大部分的攻擊,做了大部分的防守
從早上10點左右打到下午6點,共6場比賽,也是會累的
最後拿到第三名也是用意志力去跟對手拼的
我就是要拿到這個名次,所以就算第一節輸了,二三節還是硬要抓起來,最後贏球

最後再騎了45分鐘左右的車回家,那實在是體能上的大考驗

基本上這次比賽有練到我的穩定性,我說情緒上的
我想贏,但我必須引導我的partner一起往可能贏球的方向走
而不能陷在很負面的情緒中
這讓我頭腦一直在動,一直在找我partner的優勢,一直在找她能理解的球場節奏
我覺得這對我解讀球賽的能力是有幫助的

11 Jun 2009

Amager Beachvolley Weekend'09

這是哥本哈根很大的沙排賽

全國最頂尖的選手會去做表演賽,公司行號也歡迎一起去做公司對抗
據我所知很多公司星期五會帶員工去
星期二trainer也問我會不會去打

在海邊
我想對我而言應該是個難得的經驗吧
我會去打,但成績就不知道了
祝福我吧~

6 Jun 2009

尷尬

丹麥人名字重複率很高,姓不一定會一樣,但"名"大概就那些,大家之間都叫"名"
一個團體內會可能會有兩個Marianne, Martin 之類的
但對我來講都沒差就是了,反正名字我大部分都不會唸,我跟他們講話一率以"hi"開頭

為了讓我知道這個人跟我的關係,我在手機內會打上一些說明
像是Marianne(volley)這樣,但我同時也有Marianne(beachvolley)
我以為這樣就萬無一失,人家打來我馬上可以sense到哪張臉
但前幾天我突然發現,慘了,even是在beachvolley選項,還是有些重複的名字耶
這樣我根本分不出誰是誰

前幾天我收到一封訊息,我電話中呈現的是Malene(beachvolley)
我想說:喔好,這個人我應該知道是誰 (超有把握的!!)
昨天我去打球,就去跟我認知中的Malene打招呼,然後問她是不是有傳簡訊給我
結果
這個人是Malene沒錯,但她並沒有傳簡訊給我,當下有點小尷尬
但沒關係,我想我還是知道這個傳訊息的人是誰 (還是超有把握!!)

今天這個傳簡訊的Malene約我打球,我先去她家再一起出發
到了她家,天阿,在樓下等我的人,我一點都沒有印象我跟她認識
若不是她先叫我,我還真的不敢認她
但我手機中有留她的電話,她也有留我的電話,我們一定是見過面的,而且她還叫的出我名字阿
當下我就是"慌"
一直在想:上次我們到底聊過什麼

我記得我跟一位叫做Malene的人一起騎車回家過,但怎麼對我面前這個長相一點都沒印象 orz
雖然我表現的很平靜,也很"正常"的跟她又一路聊天一路騎車去球場
但我是滿心相當抱歉阿,怎麼會忘的如此徹底
人家還都記得我家住哪,我的一些基本背景,但我完全把人家長相忘記了 ><

話說回來,這招我倒是常用,反正我不記得對方長怎樣基本上都還有救
我只要人到,站出去,通常跟我約的人就會自己出來把我領走 orz
我只要假裝我在找人就好,畢竟他們要認我很容易,我要認他們很難阿...

昨天打球也是
休息時間我自己在練球,有位女生很開心的向我走來跟我打招呼
我也就回應一下,但腦袋中還是抓不到此人的檔案
我以為我們應該是不認識,沒見過面
但她跟我聊一聊後說:我知道你阿,我們一起上星期二的沙排課,上次我們有一起練習
聽了後我的愧疚感又再度出現orz
對不起,我會盡量把大家的臉記起來的

--
搞的好像我常常去夜店,然後喝醉酒亂留電話,人家打來我完全不知道對方是誰這樣

所以阿,在丹麥只要有人跟我打招呼.點點頭.微微笑,我都會馬上回應回禮
雖然我完全不敢確定我認不認識這個人,但有很大的機會我們彼此是認識的
所謂的認識,就是有講過話,有一起做過一些事情

5 Jun 2009

慢慢進步

今天有個沙排training是從中午12點到下午4點
我因為不確定我的腳傷復原的怎樣,加上有事情很煩
就一直期待今天下雨會下整天,然後就不用打球
想不到雨就給你11點左右停了,我12點只好還是去球場
第一次這麼不想打球希望下雨下不停

其實之前每次training我都被釘
我都覺得很奇怪,怎麼trainer講別人都是:好/很好/太好了(雖然你們講丹麥話,我還是懂阿)
阿講我都是:不要懶惰,要積極,手位置擺好,腳再蹲低一點,跑快一點,轉身要轉確實,攻擊要打在線上,要多要求自己一點 這種

難道...我一點都沒有可取的地方嗎? orz
我不確定trainer這樣釘是不是有把我的標準設高一點,但她對我的要求真的滿精的

每次這樣被釘,本人也會有些許不悅
這不悅讓我有陣子卯起來早起練體能,趁球場還沒人的時候去練場地的感覺,就是不想要再被釘
但也因為trainer這樣磨,我慢慢可以感受到我在沙排上的進步,今天就是個例子


我今天打球整個狀況是好的,即使一開始是非常心不甘情不願的去
腳的恢復狀況比我想像中快,受傷後好好休息還是有幫助的:p


最後兩小時是打比賽,trainer會在旁邊看,然後告訴你要改進的地方
這個trainer並不是我平常training的trainer
今天這個是去年丹麥國內比賽亞軍選手,我平常那個trainer是前年亞軍
兩位都相當年輕,都是國家隊的,也都很有活力對人很好

今天的trainer跟我說:
你打的很好,解讀整個比賽解讀的很清楚,動作什麼的也都有到位
唯一要改進的就是在場上的主導性,你太安靜也太客氣了
你們這隊很明顯是你比較強,你比你的partner強很多,不管是對球的判斷還是比賽情勢判斷
所以在比賽中,應該是你要去主導整個比賽
很多時候你根本就到位了,但你partner不知道你已經到位,過來搶球反而噴掉
你要去指揮你的partner該怎樣跑,這樣對你比較好,對她也比較好
你是兩個人之中該很強勢去掌控比賽的,一定要出聲音去操縱另外一個人

well,這也不是說到就能做到的,但至少知道是個方向~

今天我狀況不錯,不錯到居然有人來問我有沒有要參加今年的雀巢盃
我說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後來才知道這是丹麥每年最大的全國沙排比賽
有人也問我打幾年沙排了
媽阿,這會不會太誇張
我目前只有參加過四次training,ok? 一個月前我根本沒打過沙排

基本上我覺得狀況會好,跟越來越習慣沙灘的感覺很有關係
在沙灘上跑越來越不會腿軟,腳越來越有力
對球的相關位置判斷也比以前好一點,不敢說多好,但是有慢慢在進步的
畢竟沙排和室內排球不管是球的大小還是場地還是條件都不大一樣,這是要調適的

如果體能有維持住,基本上我移動可以很快,光這點就贏很多人了
位子跑的到,對穩定性幫助很大
瞬間前後移動,起跳做攻擊,我現在都可以在沙地中做到了
不會像一開始接觸沙排那樣,腳步完全被沙擋死跑不動
沙的阻力不但很強,表面還凹凹凸凸
在連續移動的時候如果踩入一個坑,要讓身體還是很快能向目標移動,平衡感和體能都要配合上
我想我現在做的到這些動作,應該跟體能還有腿的肌耐力進步有關係

成績分數

昨天跟朋友聊一下
發現我在丹麥對成績的重視度,是遠遠低於他們兩位的
(兩位都不是丹麥人 不清楚丹麥人狀況)

不是阿,都活多久了,成績分數這種別人給你的東西,我覺得不必要為它喜為它憂阿
就算你很認真,最後卻得到比你預期低的分數,那又怎樣,是要難過啥?
難過老師沒看到你的努力?
難過比人家低?
難過沒有成就感?

老師有沒有看到你的努力是他的事情,他沒看到,那為什麼我要難過?
我又不是為他讀書為他活的

比別人低那更不用難過,比別人低又怎樣?

沒有成就感這事情,我覺得如果你很認真,不可能沒有收穫,那成就感幹麻只賭在成績那些數字上?


成績對我來講完全是身外之物阿
我只要知道我有能力達到課程預設標準就好,至於我超過標準多少,成績或許是個評量
但它絕對不是可以完全解釋我的能力
為一個不一定有多代表性的東西難過高興,是要幹麻阿?
不過是個數字嘛,它又能解釋多少事情?我不覺得能力可以量化

就算你得到高分,也不過是表示你準備的方向,跟評量的方向是一致是符合的
這不能過度解釋為你在這個科目就怎樣吧...
大家都學科學的,應該知道有多少證據講多少話這種道理,過度解釋就很弔詭阿

我不必靠成績來有信心阿
這種又不像是運動比賽,一翻兩瞪眼,輸就是輸,贏就是贏
這種靠著一些東西來評量能力的,本身就有討論空間阿
我信心來自我自己內部,管你外面怎樣rank我
我知道我有多少料我就有多少信心
即使我分數不高,但又怎樣
那是你們的評分方式無法測到我的程度,並不表示我的程度只有這樣
該感到難過的不是我,是決定評量方式的人
確定一個學生的能力是他的工作,不是我的
我負責把我能力提升就盡到責任,而且滿足了


最簡單的啦,在台灣可以拿很高分的準備方式,用在丹麥基本上行不大通
用丹麥的準備方式,在台灣可能會考很爛
那這種事情要怎麼講?
重點還是你的生活有沒有因為這樣的學習過程而更提升吧,對我來講這才是學習的重點和目的阿
分數?那是要幹麻用的...?

29 May 2009

來去走走

Camilla 昨天約我出去

她:你們家附近是不是有個墓園?

我:是

她:那我們星期天去那走走好了,去那聊聊天

我:好阿,但其實我沒去過那裡耶

她:那我一定要帶你去一次,那邊埋了很多丹麥人,我想現在不管多晚應該都很多人會去那



想想一樣的情景換成台灣版


場景:辛亥隧道附近

A:你們家附近是不是有個墓園

B:是

A:那我們星期天去那走走好了,去那聊聊天

B:喔??? 好是好,但其實我沒去過那裡耶

A:那我一定要帶你去一次,那邊埋了很多台灣人,我想現在不管多晚應該都很多人會去那

(台灣版一整個不舒ㄏㄨˊ orz)

28 May 2009

你必須用手中的牌玩下去

一個故事


艾森豪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和家人玩牌,連續幾次都拿到很糟糕的牌
情緒非常不好,態度也開始惡劣起來
他媽就對他說:你必須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就好比人生,發牌的是上帝
       不管是怎樣的牌,你都必須拿著,你所做的就是盡你全力求得最好的結果


下面不是他媽講的,只是一種態度吧:
If you don't like something, change it.
If you can't change it, change your attitude. Don't complain.

試著透過改變自己的態度去改變自己的生活

--
我還是一直在為我回台灣做心理建設
總覺得要找出一個我能follow的準則,然後慢慢去調整
為什麼我一直覺得回台灣,像是要到另一個國家一樣,這麼的不安呢?

我想是擔心適應不良吧

當初我到丹麥,是幾乎放掉在台灣建立的價值判斷,重新用丹麥的方式建立
才能慢慢的在這社會生活遊走
要說服/強迫自己放棄根深蒂固相信20幾年的東西,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阿...

之後會回台灣,或許有些在丹麥建立的價值觀我不想丟掉
就像一開始我不想丟掉我在台灣建立的價值觀一樣
那種心理上對事情的判斷,與外在的社會判斷,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衝突
我想我只是不確定該怎樣去處理這種衝擊,以怎樣的立場和態度去看待這種距離


但我想我會找到方法的~ 時間問題而已
這同時也是件有趣的事情,享受並處理文化衝突
(對了,還有氣溫適應問題,這應該問題很大)

26 May 2009

友善

其實我覺得我在丹麥,大部分時間遇到的人都對我很友善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不友善的話我聽不懂,所以不覺得有不友善的狀況)

像今天打完球下雨,我和幾個丹麥人就在那邊躲雨
躲雨很無聊,很無聊就聊天
聊一聊雨停了,就一起騎車回家,騎車回家途中當然也是聊天
最後大家交換個電話,以後打球好互相約
其實這種感覺是挺好的,就是我不會有被isolate的感覺,即使語言不通

像今天跟我一起回家的那個女孩,他分享了他讀完書後工作的狀況,跟我聊我住的區域等等
雖然都是一些小事情的聊天,但整個就是讓我覺得很舒服
就是很友善的感覺

我沙排的trainer對我也實在是很好
他每次丹麥文講解完,就會走到我旁邊,用英文再講一次
其實他大可不必這樣的,他可以完全放任我,因為我實在是少數族群
(應該說唯一的異類,連族群都稱不上orz)
他這樣做只是增加他的工作量而已
但對我來講,我會覺得這是種感覺很好的互動,感受的到人家的用心和願意幫你的企圖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在台灣的大學中,或不一定在大學中,例如在一個團體內有個外國人
唯一能溝通的語言是英文
我們會讓這個外國人參與多少我們的生活圈?我們會讓這個外國人感到多友善?
我們會時時刻刻想到:喔,身邊有個外國人,他聽不懂我們講的話
          所以我們不管做什麼決定前一定要翻譯一次給他聽,讓他參與整個活動
或直接我們就是英文溝通
我們會這樣嘛?

當然你可以argue:外國人到台灣來,多少要會些中文吧?怎麼會是台灣的人要去配合他?
是,我會說這個想法很合理
但如果一個人不會中文,那我們會有那種氣魄去接納他,就像接納一個新的台灣朋友這樣嘛?
不要說氣魄啦,說我們會不會給他同等機會來當我們的朋友?
我會說我自己做不到

所以我會說,我在丹麥,我感覺被接受度很高,我感覺我週遭的人很友善
我會很感謝他們願意花些時間花些精力,縮短我們之間因為語言因為文化所造成的距離
畢竟如果人家不願意這麼做,那我其實也無能為力
因為這是人家的社會,人家的體系

基本上我覺得我是非常幸運遇到這些朋友這些人啦
如果我在丹麥期間遇到的是另一批人,說不定整個觀感又不同了
我只能說我運氣很好

--
其實我剛到丹麥的第一年,很封閉的(封閉是相對於現在來講,不表示我現在就多開放)
一直到有一天跟一個朋友聊天
他講講講,講到一句:It is always good to meet new people.

這讓我突然開了
讓我開始對於結交新朋友,認識新的人,有種期待,也不排斥
每個人都有他特別的地方,都有他的故事
多認識一個人,因此讓自己視野有機會更寬廣些,讓自己的小世界更接近這大世界
何樂而不為?

20 May 2009

無限可能

我現在有在打沙灘排球
原本是星期三的班,但這星期我轉到星期二的班,因為星期二的教練很強
她是丹麥沙排國家代表隊的,只比我大一歲
教學很有方法又很有耐心,是我看過最會帶練球的人,我很佩服她的教學技巧,而且人又超正

但其實我從星期三的班,跳到星期二的班時,我是有猶豫的
因為我認識的人都在星期三的班,星期二的我不知道會有誰
最可能的狀況就是完全不認識,這會讓我有些顧忌
因為沙排基本上練習都兩兩一組
如果誰都不認識,剛好去練球的是奇數人數,那落單的很可能就是我,這會有些尷尬

但後來我想想,不管啦,到國外什麼都沒有,臉皮厚最有
真的沒有人可以跟我同組的話,那我就去跟人家插一腳,說三個人一起練

剛剛在club網頁上,看到一個人po文
她寫丹麥文,我就把他丟進去google翻英文
他想找個練球partner,還有比賽的partner

剛好他是我星期二班的,所以我就寫信過去跟他說我也是那個班的,但我是外國人
如果他不介意的話,我們可以試著配合看看
過不久他回信了

她說:
我不知道你丹麥文程度,所以以下寫英文
我猜你是那個在班上唯一不是講丹麥文的同學~
我想我們可以試著合作,看看配合起來可以到怎樣的程度
上次練習的時候我有注意到你,看的出來你打了很久的球了
為了讓你確定我在網頁上po的,我再寫一次英文版的給你
然後看我的需求和你的需求是否一致 ...... (以下略)



其實對我來講呢,什麼都沒掌握,確實會讓人有些不安的
就像我剛來丹麥的時候,或我轉到這個班的時候
但什麼都沒掌握的時候,表示你雙手是空的,這時就表示你什麼都有機會去掌握
以這種想法去面對事情,把心胸打開點,準備好去接受所有的可能性
好像要去拆開一個包好好的禮物,你不知道裡面有什麼,但你期待著
就像這樣的感覺

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狀況(如:大家會不會排擠你?大家會不會對你很好?)
但你期待著一些事情的發生~
而當它發生的時候,順著故事走就對了,基本上都會是有趣的

19 May 2009

歐巴馬

講的不錯阿

他說:當我們對這些思考和理念與我們不同的人敞開心胸和心智,我們才會發覺至少有共同點的可能

"When we open our hearts and our minds to those who may not think precisely
like we do or believe precisely what we believe—that’s when we discover at
least the possibility of common ground"

他也說:我們要堅持我們的原則,為我們認為對的事奮鬥不懈
    同時不醜化這些跟我們一樣有強烈信念的彼端人士

這是他到天主教大學演講時,被問到對墮胎看法時的應對

他最後的回應是:

"let’s work together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women seeking abortions by
reducing unintended pregnancies, and making adoption more available, and
providing care and support for women who do carry their child to term."

他不直接在支不支持墮胎上面做辯論,他在雙方都能接受認同的行為上做努力
你可以說他在逃避一個敏感的問題
你也可以說他很正面的在解決一個敏感的問題,因為他把戰線拉到更前方
如果前面擋住了,後面就不會有這種敏感的問題產生

--
不知道我們朝野雙方能不能有一點點點點這樣的企圖
企圖盡量不要去醜化另一端

雖然我覺得要國民兩黨這樣做,很難 orz

18 May 2009

2009 eurovision

恭喜挪威得到冠軍!!

23歲的大男孩Alexander Rybak, 出生於白俄羅斯, 4歲的時候和父母一起搬到挪威
自己寫了這首fairytale, 整首歌(詞曲唱)通通自己完成,代表挪威出賽
挪威1995得過一次冠軍後就沒再得冠了, 直到今年再次得冠

Alexander Rybak創了一個紀錄, 就是這次是歐洲歌唱大賽歷來勝差最大的一次(25國參賽)
挪威也將因此成為下屆eurovision的主辦國




歌詞:
Years ago, when I was younger
I kind a liked a girl I knew
She was mine and we were sweet hearts
That was then but then it's true

(Course)

I'm in love with a Fairytale
Even though it hurts
Cause I don't care if I loose my mind,
I'm already cursed

Every day we started fighting
Every night we fell in love
No one else could make me sader
But no one else could make me high above

I don't know what I was doing
Suddenly we fell apart
Now on days I can not find her
But when I do well get a brand new start

(Course)

I'm in love with a Fairytale
Even though it hurts
Cause I don't care if I loose my mind,
I'm already cursed

(Course)

She's a fairytale oo yeah
Even though it hurts
But I don't care if I loose my mind,
I'm already cursed

15 May 2009

怎麼會需要這麼多大樓啊?

臺大為了進百大,真的是拼了 (誤)

看到一封信,醫學院發的
本院各籃/排球隊長、學生會代表:
請於5/12(星期二)晚上7點鐘
到學生活動中心307室(多功能廳)開會
事由:
醫學院藥學大樓,即將於5/13(星期三)下午,在社科院動土,新大樓位置會拆除社科院學生宿舍及籃球場。而拆除社科院球場會影響到社科院的運動,本院楊院長曾答應會妥善解決法社同學的打球問題。因此,請各位來討論室外籃/排球場,如何分配時間四院共用


如果我是法社學院的學生,我會宇宙無敵不爽吧
公衛大樓已經吵一次了,現在又來個藥學大樓
"新大樓位置會拆除社科院學生宿舍及籃球場"
雖然那宿舍還真的是很老舊了,可以叫危險建築了吧orz
但要拆也不是這樣搞吧,這完全就是侵犯學生活動空間阿

想當初大一的時候,公衛盃加練都是到社科院的球場阿,當時可是大大一片,還有荒草地勒
現在藥學大樓一蓋下去,那有我小時後回憶的地方,就正式通通不見摟~~

藥學大樓是要幹麻? 醫學院是想搞一個科系一個大樓喔?
以後搞不好會出現一個牙醫大樓,或是台大牙醫院,反正牙醫很早也在傳說要自己成立一個院了
其實那個基因體中心旁邊的小房子,女6宿舍那邊,就是以前的藥學系館阿
廢在那邊不用不整理不知道在幹麻...

難怪最近台大學生一直在諷刺台大,來個百大之神影片好了,有喇叭的要開
對啦,台大學生很難搞,超級難搞
但台大校方也很腦殘阿,超級腦殘



學生拿傅校長的語錄和現在的李校長相對照,很明顯這兩位的層次差很多阿~~
紅字是傅校長講的,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是台大校訓
黃字是李校長講的,是李校長開學典禮致詞時,期勉新生的

下面是海島新聞對此事的報導
海島新聞是學生自己製作的校園新聞

電腦回來了

最近因為沒有電腦,晚上從學校回來就沒事做
沒事做就看書
就把以前大二買的見樹又見林拿出來看

會拿這書出來看我都覺得很神奇
1.我不知道當時怎樣選的,居然把一些我以前不會去翻的書帶到丹麥當閒書
2.我居然會想要去看它

這書我以前沒看完,或說根本就不知道這書在幹麻,看了幾頁就不看了
我大概想的到以前我會說:寫這些是什麼鬼...
雖然我現在還是還沒看完,但至少已經可以看的懂些,也看的下去

我心裡就在想,這也不能怪我大二不看這種書阿
又沒有人教我相關事情
我也沒有太多經驗去感受書上要講的事情
以前上社會學的時候說要買,就買阿
但沒人帶著讀我哪懂阿,我的背景不是這種背景阿

但我覺得現在真的好多了啦
或許是因為我在兩種很不一樣的社會系統待過,台灣和丹麥很不一樣
書裡面講的很多事情
我可以比以前理解個人層次和大一點的層次之間的交流和關係

其實我覺得齁,學會退出來看事情比較不容易生氣
在丹麥學的社會學,哲學,有幫助我處理情緒

--
我記得很清楚,以前丁老師上衛生教育的時候,也是有先帶到一些社會學
當時我的反應是"嗤之以鼻"

我就覺得:這些是什麼鬼東西... 要邏輯沒邏輯,要結構沒結構,鬼扯

那是我小時後不懂事的反應
某程度上是種學習自然科學的優越感,覺得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不是東西
很偏激,但這確實是我在台灣受教育期間一直有的心態
就很狹隘吧,無法接受不同的思考觀點

3 May 2009

Danish gay team

我在Armager打的比賽目前打三次了,其實多少少大家都有見過彼此

其中有一隊很特別,他們每次都只用五個人打,五個男生
彼此是講泰語的,但也會講丹麥話
他們很矮,比我還矮
但跳躍力驚人,體力也很嚇人
他們五個人就可以贏人家六個人的正規隊伍

他們的隊名是丹麥文
我的隊友跟我說,那隊名的意思就是Danish Gay
我隊友也說,他們每次都用五個人打可能是因為他們是gay,gay當中沒有女生
但混排的比賽規定場上至少要有一位女生,所以他們乾脆用五個男生打

我也不知道怎麼講
我只是覺得,他們很大方的直接用gay當他們隊名,雖然我不是很清楚這是什麼意思
但我感受到一種包容性
或許我不該說包容,我該說這是種自由的表現

我的隊一直都是以我們club的名字當隊名,因為這是讓我們這些人組在一起的原因
而他們選擇了用gay當隊名~ 當然他們可以選擇用其他的名稱來代表他們
但他們敢,而且他們也願意用gay這個能代表他們這群人的名詞當隊名
我覺得這某程度上反映出社會風氣的開放與自由

而事實上在現場我也感受不出別人對他們有什麼眼光還是態度,一切就是很自然

29 Apr 2009

鹿公園


今天早上把飯煮一煮,就帶著出門了
去鹿公園跑我的data
純粹只是要換個環境而已

大概騎個1小時,其實不用到1小時啦
但就慢慢騎,一邊騎一邊唱歌,反正沒人聽的到,就算聽到就給他聽也沒關係~
去到那找個地方坐,吃我的午餐,做我的事情,弄到電腦沒電就回程

遇到兩位老人,他們請我幫他們照相,然後聊聊
老太太來自於美國聖地牙哥,老先生是丹麥人
但老太太說他已經以丹麥為家了
他們問我從哪裡來,在丹麥做什麼事情
我說讀書,他們就問我些在丹麥讀大學的事情

照片已上傳
丹麥沒啥熱鬧的地方
丹麥最熱鬧的地方大概就哥本哈根了,但它還是很不熱鬧的^^"
這就是我在這的生活環境

25 Apr 2009

最近聽了一些事情

最近聽了一些人在抱怨事情

我還是覺得,對人的行為言語,還是盡量不要太過敏感比較好
要不然好累
就不要太take it personally
把那些能接收訊息的神經開關關掉一些
最好人家怎樣講,什麼行為都不會影響到你,這樣最好
要不然一天到晚在那邊猜別人是不是有不好的意圖
好累


就算人家真的白目,真的要惹你,那又怎樣?
他要惹你,你就要讓他惹喔? 情緒不要被挑起來就好阿
很難嘛? 可能有些難度吧
但比起常常不爽常常悶,那我寧願練習情緒不要被別人影響

忘了從哪裡看到的話還是讀到的話
類似說你怎樣解讀人家的行為,基本上就是反應你自己的行為和態度
你覺得人家在看不起你,某程度上可能是你自己有看不起人的心態,你才會做這種解讀
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看不起別人,怎麼會做出這樣的解釋?

我現在好厭倦有負面情緒
累死人了
聽到人家抱怨就累
但我也有在練習啦,練習去忽略人家的抱怨
但如果是很好的朋友,或是親人,那我是完全可以接納的

另外就是,我不喜歡講/聽人家八卦
阿就沒意思嘛...
我們有機會見個面聊個天,幹麻話題要去講到別人
我們彼此就可以做些比較有深度的交流啦... 不管是談想法還是談生活
一樣,如果是很好的朋友,或是親人,那我是完全可以接納的

--
當然如果人家抱怨對象或不爽的對象是我,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19 Apr 2009

KSV 排球賽 in USG & 晚餐


相關照片已傳到相簿~

這週末打了6場比賽,每場幾乎都打滿三局,平均起來一小時打兩局,連續打9個小時
這樣有沒有很突破自我的體能?

但我有秘密武器:巧克力牛奶和香蕉
這兩樣東西讓我一直有能量,而且不會抽筋

晚上在我們俱樂部內有個晚餐和party,基本上有參與這比賽的人都會參加,大概200多人
其實朋友跟我說有party時,我有緊張了一下,畢竟在下沒參加過
一來不知道衣服要怎樣穿,二來不知道到底party是在幹麻是要幹麻
但不管,反正飯總是要吃吧! party的事,到時看著辦

打完球回家迅速洗了澡,整理一下就出門了
一到場地其實是有點不知所措的
長桌擺了很多,但我不知道我該去坐哪邊

一路往內晃,終於有人叫住我叫我去那邊坐
恩恩,那些是我平常打球的球友
然後飲料他們是七杯100,阿我又不大喝啤酒,就沒去叫
但三不五時就有朋友問我:要不要喝啤酒?
我都打馬乎眼說晚點再喝
結果晚點他們就改問我:那現在夠不夠晚了?你想要喝啤酒了嘛 orz
我只好誠實說我不習慣喝啤酒
他們聽了後就特地去問有沒有沒酒精的飲料,然後幫我點了些soft drink
會說"特地"去問是因為菜單上沒有無酒精飲料阿...orz

其實大家有打扮後,我會有點瞬間認不出來,即使我們應該算是挺熟的
那更不用說不熟的人...
在排隊點飲料的時候,有個女生來跟我聊天
她:ooozzzyrksnnskhr
我:不好意思,我不懂丹麥文,可以請你說英文嘛?
她:你今天打的非常非常好,我很欣賞
謝謝她的鼓勵後,我馬上回座位問一個男生:剛剛跟我講話那個女生,他到底是打哪一隊的?
我實在覺得很冏,我完全沒有印象我跟她有交流過
她穿運動服我都不一定記得了,更不用說她們卸下運動服後,化妝又打扮
我跟這麼多人打過比賽,哪記得誰是誰阿 ><

講回晚餐
其實丹麥朋友對我真的很好
坐定位後就有人會來跟我聊天,問我在比賽中愉快不愉快
我隔壁坐Marianne,Marianne會一直不讓我被冷落,真的感覺的出來
要不然全部都是丹麥人,我完全不知道該怎樣跟大家交流,這又不像打球可以用手比就好
但丹麥朋友他們會盡量讓我附近的氣氛舒服點
至少在我附近聊天的人會用英文聊,或是找一些我聊的上話的事情聊天
或跟我講別人剛剛用丹麥文是在聊啥
anyway,我整個晚餐很愉快,不會無聊
也多知道了些很local的事情

晚餐的菜色當然是丹麥菜,阿全都是丹麥人當然就是丹麥口味丹麥食物
但對我來講,有一兩樣東西我不知道該怎麼吃,就只好看大家怎樣吃我就怎樣吃
其實食物是很簡單的,用自助餐的方式進行 一兩種雞肉.義大利麵.麵包.生菜就這樣
但大家好像也不覺得怎樣,覺得就是這樣了,而且他們好小鳥胃,吃個一兩盤就飽

吃飯期間大家就是一直聊天
這是我沒有過的經驗,我不知道200多個丹麥人聚在一起是怎樣的狀況
我不知道原來這種比賽後的大聚餐,大家是如此的放鬆
我不知道原來他們吃飯會喊一些東西,一切一切對我來講都是很新的,而且是有趣的
我拿菜的時候,有個男生來跟我擊掌
阿他跟我擊我就只好跟他擊 其實我不知道他是誰,但他知道我是誰orz orz
他來向我表示讚賞,就他覺得不可能處理的球我都可以處理起來,讓他印象很深之類的
阿我當然就謝謝他的讚美阿,但我一樣想不出來他是哪一隊的,這實在很糟糕 ><

其實吃飯時間大家就是會走來走去
除了有些平常認識的朋友會過來聊天,不認識的也會過來聊天
(我不認識人家不表示人家不認識我,但這不能怪我阿,我這麼明顯,就那麼一個外國人)
我是覺得很親切啦,就人家會來關心,會來看看你的狀況
對於一個非本地人來講,這樣的交流是很溫暖的,至少我是感受到善意的

--
Stine很可愛,今天聊天時問我:你有沒有考慮再多留一年?
我:為什麼這樣問?
她:因為明年比賽想找你組隊
我:其實其他人也不錯啦...
她:但你不是不錯阿,你是super阿

我聽了以後只能說很感謝他們願意接納啦...如果不是他們願意邀我進入丹麥人的社交團體中
願意營造出對我來講文化衝突不再這麼大的環境
我也不會越來越有信心去展現能耐和更進步

他們其實給我滿多時間空間與機會去調適的
至少在一開始我無法進入狀況時,他們給了我很多的包容
對於這點我真的挺感激的

15 Apr 2009

三秒膠事件

有稍微注意中華職棒的應該知道之前三秒膠事件鬧很大
反正就是兄弟有個投手,投到一半指甲裂開流血
兄弟的防護員用三秒膠去作緊急處理,引發各界討論這樣是否妥當
說實在,當時我也覺得,受傷就下來阿,用三秒膠去黏是怎樣

今天本人很笨,在打球前去割到我右手食指,出門前就用ok繃包起來,想說應該沒事
但當我自己在練舉球的時候,我就知道不可能沒事,因為不管怎樣都需要食指
食指被ok繃卡住不敢動,球根本包不起來
後來想說反正被割到只是小小一刀,應該沒事,就很帥氣的把ok繃拿掉
開始出力去跟人家熱身的時候,就發現我食指開始流血,我就想到兄弟的三秒膠
這時候如果我有三秒膠,我也會把他黏上去

原來傷口不管多小,只要一激烈運動,會爆會裂就是會發生
後來跟人家借了白膠把食指纏起來,就是不讓他流血而已
但這邊的白膠是黑的,就跟在台灣我們用來纏手指的白貼布完全一樣,但他是黑的,或許我該叫他黑膠

我打完球把白膠拿掉,看看傷口,還是想到兄弟投手
那場他是MVP,我記得他一接受訪問,球評楊教練就說:阿鈣你辛苦了
我現在大概能了解為什麼楊教練會這樣講
我不是專業運動員,都覺得帶著這樣的小割傷,硬是要打完比賽,那種痛是很不舒服的
他們專業運動員,那樣的運動強度,那樣的傷口,想必是更痛
那要很會忍耐才能收工下班的阿...

華航最新力作

華航一客機昨晚稱油料不足 急降日本關西機場

(中廣新聞網)
2009 / 04 / 15 星期三 14:00

日本共同社報導,台北時間昨天晚間七點二十五分左右,一架由台北起飛往日本「中部國際機場」的華航空中巴士A330-300型客機,在距離日本「關西機場」以東約 111公里的三重縣上空飛行時,向東京航空交通管制部發出「燃料不足,希望緊急降落」的請求,這架飛機之後獲准,在台北時間晚間七點四十五分,降落在日本關西機場。

報導說,這架客機上面,載有乘客及機組人員共162 人,所有人員都平安,目前華航正在調查事故原因。

--
這實在是有夠扯
飛機飛到沒油,而且不過是台北飛日本
飛個20分鐘就要降落,是玩具飛機嘛????
這樣連高雄飛台北都飛不到阿!!
有夠誇張的華航

所以我去年坐到引擎螺絲鎖不上,廁所不能用,在地面跑一跑也會去撞到別的飛機的華航班機
還可以一路從歐洲回台灣,實在是上天保佑
(well~ 也不是一路回台灣啦,中途荷蘭停了一夜修飛機,泰國不想去知道停了多久修飛機)

看來我遇到的狀況不是特例
拜託...長途飛機上的廁所不能用,那真的很了不起耶....
但我覺得這個飛日本20分鐘就沒有油的狀況,比我的情況還了不起

我覺得adidas應該給華航廣告費
因為adidas有句slogan說:Impossible Is Nothing 沒有不可能 / 化不可能為可能
華航真的做到了!

以下廣告,可以告他詐欺嗎?

14 Apr 2009

誠意

跟捷克的旅館溝通其實很有趣
多半是我先寄mail過去,然後等了幾天,沒有回應,我就硬著頭皮打電話過去
為什麼說硬著頭皮呢?
因為我沒把握他們的口音我聽懂不懂,雖然我有上過一位捷克老師的空間統計

從我溝通的過程中,我覺得他們好的英文能力並沒有很普遍
但這無所謂,畢竟沒有人規定英文一定要好
而且那是因為我會講的外語只有英文,如果我會講德語,那會讓他們跟我溝通時更自在點

我覺得他們很可愛的地方是,感覺的出來英文是硬學的,為了做生意學的
捷克加入申根國還沒滿兩年
加入後,可以想見大批遊客湧入的狀況讓他們不得不學習英文

我打給一家民宿,是一位老太太接的
他接起電話先跟我講一長串我聽不懂的話
我想應該就像是:xxx民宿您好,請問要訂房嘛 ? 這類的話
等他積哩估嚕完,我就說:Hello~
我的Hello一出,他馬上知道這個是該講英文的^^"
他馬上說:我只會講一點點的英文,可以請你等等講話的時候慢一點嘛?

我聽到這樣就真的覺得很可愛
畢竟他沒有逃避,他是很勇敢的去接電話,然後試著解決

但我們講了幾句後,他就帶著抱歉的語氣說:不好意思,接下來的我無法應付了,可以請你寫信過來,我請我兒子處理嘛?
我說我有寫信過去了,但沒有人回信,他馬上說他會請他兒子晚上回
我晚上接到他兒子的信,也讓我覺得很可愛
感覺的出來很多是copy我寫的東西再寄還給我
我在寫信時,刻意寫的非常非常清楚,很清楚的告訴他我要定什麼
他回過來的用詞,感覺的出來是有些生澀的英文
但一樣,我覺得人家願意嘗試就是一件很值得鼓勵的事情

想想如果現在台灣加入一個什麼組織,然後大家都可以免簽證來台灣
一下子湧入很多不會講中文的人,打電話訂房就是講英文
那比較鄉下的鄉鎮,一些小民宿,他們接到電話的感覺是什麼? 不會很驚恐嘛?
一定會的吧!
平常要大學生開口講英文就很要命了,更不用說這些或許教育程度並不高的中老年人

但當他們願意接起電話,慢慢跟顧客談時
即使講的很慢,有點雞同鴨講
誠意是可以被感受到的

12 Apr 2009

恭喜彥彰

德州大學生醫全額獎學金+生活費
不簡單!
尤其是美國這一兩年的經濟狀況不好
外國學生在這領域還能拿到這樣的offer真的是不容易,完全是硬功夫阿~

恭喜!

--
他昨天跟我說,他後來當兵轉變很大,新訓的寂寞和對科學的渴望,讓他覺得可以做科學就很幸福
天阿 這種話我幾百年後都講不出來吧...orz

另外他說
王根x老師升上教授後變很兇
小黑進到生統組後變很怪
這些老師齁...

恩,同意
這些老師齁...

11 Apr 2009

曬太陽

我發現我現在都不拉窗簾了,不管太陽多大

去年剛搬進這個住所的時候,對於早上太陽很大會有點困擾
現在一點都不困擾,太陽大就給你曬阿
有點像是把自己當太陽能板,一直很想要去吸收太陽的光和熱

太陽很棒阿!!!

喔喔喔,一定是冬天沒有陽光悶太久了 ,現在死命曬

--
記得某次回台灣,有人問我:你夏天在那邊都在幹麻
我:曬太陽
這個回答把人嚇壞了

但我可以理解啦
有個丹麥朋友就問我:為什麼亞洲旅行團都會撐雨傘和戴帽子?
          我們求之不得的陽光,這些人居然一直想要把陽光擋掉?


我聽了他的問題和反應覺得很有意思
這只是小小的因為所在緯度不同,對環境做出的反應也就不同
那更不用說每個國家因為背景文化歷史不同,孕育出不同的價值觀
讓彼此對於事物解讀上呈現多樣性而產生的趣味

很有意思的~

9 Apr 2009

請叫我陽光女孩

排球program在四月底的比賽後就告一個段落,但緊接著有summer program可以參加
今天跟一個朋友聊到這件事情
她就問我對沙灘排球有沒有興趣

我說我沒打過,但想像的到會很累
她說她打很爛,但她想試試看,然後問我一起參加沙灘排球的訓練課程好不好?
我想了想
也沒啥不好,除了很累以外
先騎個20-30分鐘的腳踏車到沙灘,打球,再騎個20-30分鐘回來
ok阿~

很青春陽光阿~~

我可沒打過沙排勒,也沒接觸沙排的相關課程,不錯阿,學學
這應該是很重視兩人合作的運動吧? 還有應該是很打體能戰的運動

應該不用穿比基尼吧?  ㄟ...應該沒規定要穿吧?

--
復活節假期開跑
昨天去meeting就發覺學校變空城,很明顯腳踏車變很少很少
商店在假期期間幾乎都不會開店,所以昨天是大家的採購日也是商店促銷日
很多東西都有打折阿,不錯不錯

有個朋友要出門一個星期,請我去她家看小貓
就是每天去補補食物補補水之類的,然後幫小貓抓抓背抓抓毛
ok阿~  
當大家假期都出去玩時,不大會出去玩的阿宅,這時就很有用
死守哥本哈根!


但我想哥本哈根也只有昨天會像空城啦,因為多半會返鄉或出國
今天開始應該很多旅客會湧入
其實這種假期喔,就是進行交換城市的遊戲
在這期間可能看不到當地人,看到的都是遊客,不管去哪個國家大概都一樣,除非去鄉下

7 Apr 2009

四行倉庫

最近新聞有啥四行倉庫翻案的
我是不清楚啦
但這讓我想到大學時期很無聊又愛玩的梗

四行倉庫與十三行博物館:

博物館  倉庫
博物館  倉庫
博物館  倉庫
博物館  倉庫
博物館
博物館
博物館
博物館
博物館
博物館
博物館
博物館
博物館

越接近畢業日期

越不想畢業
有毛病吧我...

其實這陣子我的心早就飆回台灣了
不是想說我回台灣怎樣休息
是想說我畢業後回台灣,要怎樣為下一步作準備

我爸媽一直叫我在這找工作,他們覺得這邊環境比較好吧
其實事實上也是啦,環境是比較好
但我總覺得好的事情有試過就好,知道他很好就好
然後可以試著往其他沒試過的事情前進
雖然我不知道沒試過的事情是好是壞,但就試試看吧
趁還有精力還有體力還有傻勁還有一點點小理想的時候,到處闖闖吧
就像吃東西一樣,好吃的東西有品嚐到就好
留點胃的空間給其他沒試過的食物
而且有些食物會越陳越香,過些時候再回來吃,或許更能吃到深度

其實我對回台灣也是有點心理障礙
就覺得會有壓力吧 ,也不知道這壓力哪來的
可能覺得熱,覺得吵,覺得擠之類的

而且我對高雄實在也有些不熟悉
國高中專心讀書沒在逛高雄,大學玩社團沒在逛高雄,研究所出國也沒在逛高雄
我對高雄最熟的應該還是我家到道明這條路吧
就跟我在這最熟的是我家到學校的路一樣

反正回去要重新調適
上次一回去馬上中暑真的有點嚇到我

3 Apr 2009

不錯舒服

其實丹麥還不錯舒服啦

每次打完球就覺得這裡還不錯
並不是說他們很強
是那種態度和風度,讓我覺得相處起來很舒服

在這打球,有些狀況如果發生在台灣,我們可能就罵起來了吧,或大家會臭臉,氣氛會變很僵
這邊的話就大家笑一笑,握個手 ,就沒事了

修養和風度都很好


然後打完球騎車回來,有太陽又有風,很舒服
但老天爺還是公平的
讓他們舒服半年,然後難過半年
現在天氣很好,其實我已經忘記了冬天那昏暗的日子是怎樣不舒服,我只知道現在很棒


我還是要說,我很享受在這常常聽不懂人家語言的狀況
以前這會給我很大的不安全感
但現在我很珍惜這種狀態
就是因為聽不懂,才不會覺得很吵,很多小事會因為語言隔閡被過濾掉
聽的懂所有事情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整個腦袋都被外在資訊塞滿,很累


腦袋總是需要一些空間來處理內在的思考
而不是一直從外界接收刺激,塞滿身心,然後爆炸爆走

26 Mar 2009

nothing to lose

nothing to lose 是我最近常聽到的話
朋友在跟我解釋他們為什麼做一些決定時,往往會加上這句話


對我來講,這話的意思是:沒啥好怕的


人生阿,本來就沒能永遠擁有什麼
越不敢放棄手上抓的東西,就越得不到新的東西
有時候不如就兩手空空去面對事情,開放一切可能性的發生
或許這樣會有些空虛,會有些沒安全感
但這也是強迫我們去接受去面對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

美好的東西有嚐過就好,留點給人家嚐
讓事情是以好的狀態在自己心中保存著,是幸福的
留點胃口去試試別的挑戰,不是件壞事

--
跳tone一下

來丹麥也有段時間了,沒進去過百貨公司,被說太誇張
哪會阿... 我去百貨公司幹麻阿? 又不像說在台灣,去百貨公司是去吹冷氣的
這邊到處都像開冷氣,我去百貨公司幹麻? 吹暖氣喔?

23 Mar 2009

子宮內避孕器

剛剛聽廣播 有個廣告是這樣說的 :
"現代人常因生活忙碌而忘了吃避孕藥,或不喜歡使用保險套,那子宮內避孕器就是現代人的好選擇"

我對這個廣告詞有點意見,我覺得衛生單位要去處理這樣的言論

在丹麥,他們通常是保險套和避孕藥一起用的
對他們來講保險套是用來防止性病傳播,避孕藥是避孕

不管我贊不贊成丹麥這普遍的做法
但台灣這個廣告企圖說服民眾"子宮內避孕器" 可取代 "不喜歡使用保險套"
我覺得有誤導民眾,和給民眾錯誤觀念的嫌疑

保險套的保護功能,不是子宮內避孕器能做到的
子宮內避孕器可以取代避孕藥,但不能取代保險套

21 Mar 2009

打球回來了~

上次比賽體能消耗量被嚇到,這次我又生理期,實在不敢沒準備
所以我準備了很多食物,很怕沒體力或是會抽筋

騎車去場地的路上,突然有個人從後面追上我的車跟我打招呼
原來是之前有跟他打過一次球的女生
他就一路帶我去球場,我們一路聊天,後來比賽他看我翻分數很忙也過來主動幫忙
他大學是學地理物理的,雖然我不知道這是啥...

其實我之前真的跟他接觸不多,但這次的經驗讓我知道,不要小看每次跟人的互動
或說每次有跟人互動到的話,不要抱著敷衍的態度
好好經營跟每個人的交流,是讓自己路越走越寬的一種方式
每個人都很有趣很有故事的

打球過程就不講了,反正就是打球
打完球我騎車回家,其實我滿享受這路程的
騎了半小時吧,外面溫度約4~5度,在這種溫度下騎車很舒服
打球的地方不算市區,假日晚上外面不大會有人車
一路上幾乎都是黑黑的,但可以看到住家內幾乎都是亮的,有很多溫馨的景象
外面很安靜,天氣涼涼的
雖然我體力上滿累的,但外在的環境真的很舒服
一路往市區騎可以感覺的到人開始變多,然後往我家騎人又開始變少

我覺得我最喜歡的是安靜.自然的感覺吧
雖然安靜的環境表面上沒有東西
但就是因為他是很空白的,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
自己內心不管多小的想法事情都顯的很明顯
是個跟自己溝通需要的環境
這環境不跟你灌輸什麼,但他提供個讓你處理自己的空間

18 Mar 2009

"有沒有這麼誇張!!!"

ptt留學版有一篇文章叫做 "有沒有這麼誇張!!!"
看了一下我只能說,從頭到尾我沒考慮過到美國唸書只有一個理由:價值不認同
我管他美國多強,美國多大
我不認同那裡的價值觀我就不願意去那學習

很多人說只要努力,在美國都有機會,這就是美國夢
省省吧... 要有機會也要大家是平等的
在美國沒這回事,連試著嘗試平等我都看不出來
公平正義?對不起感受不到,口號喊很大聲我倒是有聽到~

我真的很看不慣在美國窮人生不起病
但用一堆"高級"的醫學研究來表示美國醫療衛生水準很高這種事情

蕭老師之前企圖用來說服我去請美國學校的說詞是:你去讀美國學校又不表示一定要喜歡美國~
是阿我知道,只是當時我沒被說服,但謝謝提醒~
其實當時我很想問老師:你會希望我去美國是你覺得美國比其他地方好
           還是你只知道美國的好,而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好?

--
來跳tone一下好了

前陣子有人給我一些薄荷茶葉 (我覺得我很會這樣騙吃騙喝,以後沒收入這是一項技能 orz)
用牛奶給他煮了一下
喝了以後才知道,之前在台灣喝的飲料,香精用多重
用天然的茶葉煮出來的,跟飲料店的差好多阿~~ 跟冰淇淋的也差好多
有一點點可怕的感覺,原來以前喝了很多不知道是怎樣搞出來的東西

多少可以回應標題:有沒有這麼誇張!!!

13 Mar 2009

當紅蘿蔔變不甜的時候

就是春天來了....

我去年經驗是這樣的,春夏天紅蘿蔔和蘋果都會變的不好吃,也會變貴
今天打完球想說好渴,去買一包紅蘿蔔來啃好了
然後就發現它明顯變不好吃了
這樣有好有壞啦,好就是這表示白天會越來越長,壞就是我的零嘴少一種了~~

剛剛想到,生活習慣還真的是會改變
在這打完球我若口渴,除了去廁所裝水以外,基本上就是吃水果或紅蘿蔔,其實大家都這樣啦
但想想如果我在台灣打完球很渴,不用多做思考就是去7-11買飲料吧 XD
我如果在台灣看到有人打完球開始吃紅蘿蔔或小黃瓜,我應該會打他吧...

阿就很怪阿,沒事裝什麼兔子...

10 Mar 2009

be enthusiastic

每次meeting完都好餓...好奇怪

今天主要是跟Karin確認論文的framework,其實所需時間不多,但感覺的出來他有用心幫我看過
架構討論完,她跟我說她覺得我上一個assignment有些內容可能要修正
其實我挺感動他願意幫我看過一次,畢竟那不是他的工作,而且那內容真的很多...

她同時也跟我確定一些我的能力,像是什麼事情我懂不懂會不會之類的
她說很抱歉她必須這樣做,因為身為supervisor,她必須了解我哪裡需要幫忙,那是她的工作
然後討論快結束時,她問我:你會對這樣的架構很興奮嘛?
             我會丟一些想法是因為那是我有興趣的東西
             但只有讓你感到有熱情的東西才需要放到架構中
我:我們今天的討論都是繞在我寫的架構上,我寫出來的就是我有興趣的,所以別擔心,我若不喜歡我會明白的表示出來

其實像這種指導與被指導的高度關係,還有彼此掌握的權重,就跟在台灣不大一樣
在這學生要挺出來跟老師做抗衡,討論才進行的下去,像兩顆石頭相撞產生的火花
若學生一直處於接受者,順從者的狀態,那就好像石頭丟到水裡,平平靜靜

正式討論完後,我們有聊個天,算是很casual的聊天
我跟他講我的背景,我的經歷,她分享她的
她大學是學化學的,博士到Grenada做登革熱研究
她去那裡後,發現她要的data根本沒有系統的被收集
所以她又重新設計一套系統去收data,自己學習流病相關方法,還有一些社會科學知識
我:這樣跟你大學學的差很多耶
她:是阿,但很有趣阿,雖然東西都要再學習,但很有趣,我做的很快樂

其實大概可以感覺的出來,他們要做什麼事情,往往是以"有不有趣"當標準的

她現在是個post doc,但其實是個廠商和學校合作的職位
她在做些用油漆來防治蚊子的研究
在丹麥,廠商和學校合作密切也可從這看出一些

其實跟她聊天,我的感想是: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世界這麼大
願不願意被侷限,不管是地理上的侷限還是知識上的侷限,都是決定在自己

--
以下附上她一點學經歷,雖然人家很年輕,但人家的博士後也不是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博士後阿~

(1994) B.Sc. in Biochemistr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nmark
(1995) a research project in protein chemistry at the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Padova, Italy.
(1998) M.Sc. in Biochemistr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nmark

She was enrolled as a Ph.D. candidate in Microbiology at St. George's University in 1999. That same year, she was accepted as a research scientist at the Windward Island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WINDREF). Her teaching activities at St. George's University included lectures in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Pre-medical program. She has also given lectures as part of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program offered by St. George's University. Karin is a systematic reviewer for the Cochrane Infectious Diseases Group registered with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She has also served as a peer reviewer for Clinical Evidence, BMJ Publishing Group,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