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Jul 2009

中華拔河隊

今天一早起床,開電腦,剛好讓我看到中華拔河隊的比賽
恭喜!拿了冠軍!
練了10年真的不是白練的
中華隊的教練說,他這10年都是沒有薪水的,而且怕隊員不夠,自己太太也下去練,一練練8年
聽了實在是很心酸
改天這個教練如果被別的國家高薪挖走,我絕對舉雙手雙腳贊成
代表自己國家出國比賽要自費,沒得獎就不聞不問
這種照顧運動員的方式,會有人想留在台灣發展體育才有鬼勒...


後來在ptt看到有人po"巧遇中華拔河隊"
她裡面寫到:只想說,運動選手真的很偉大!埋頭苦練時,不發一怨言,揚眉吐氣時,平常心面對

不知道耶
有經歷過一些運動訓練的人,應該對這話有點感覺吧...
沒練成的時候,就是練
練成後,還是練,今天得獎,明天重來

練體育就是自己跟身體做對抗做妥協
你想做到什麼程度,要經歷/忍耐多少讓身體不舒服的訓練,真的都只有自己知道
我不是專業運動員
所以很多時後我會想:還好我不是專業運動員,我不用把身體練成跟那些運動員一樣

簡單講,要我練成那樣我沒把握
換個方式講,我很佩服那些人可以練成那樣

我在台灣沒有什麼機會跟頂尖運動員接觸,或說跟目前在線上的頂尖運動員接觸
在丹麥我倒是有不少機會接觸到top的球員,不管indoor還是beach
看他們訓練,不管是對自己的要求,還是在做一些堅持,是會被那種態度吸引的
你可以從觀察他們練習,還有從他們帶我們練習的過程中展現的態度
知道一個人要成功是不簡單的

當然這種過程,不是只限於運動,其實各方面都是吧

說到底就是對自己的挑戰
突破了,自己得到成就感,但不關別人的事
失敗了,也不關別人的事,看自己要怎樣/要不要繼續就是

--
我每次看我trainer做一些動作,我都很感慨
她只比我大一歲,但為什麼人家可以做出一些動作?
一個完美的動作,背後的練習絕對是上百次上千次上萬次的
只有你自己練過,你才會知道要達到那程度是多麼的困難

但我必須說,我一直到丹麥,才知道很多所謂的正確動作應該是怎樣
也就是說,我在台灣其實並沒有以很好的方式打球
或許可以說我在台灣沒遇過知道正確動作的教練老師
不是我不願意,是我沒有那種機會
像我們這種從小因為成績ok就一直在升學的人,怎麼會有機會跟其他領域頂尖的人接觸?
在台灣甚至還會把不走讀書路的人跟會讀書的人直接分開
為了不讓其他人'影響'走升學路線的人...

在台灣,領域領域之間的gap好像很大
領域領域之間是指像是藝術,學術,體育,文學等等
難道在一個領域發展的人,不能在其他領域也有成長機會嗎?

我只是想說,在丹麥這種製造很多機會讓一個領域中頂尖和基層的人混在一起交流的方式
是很好的提升整體素質的方式
至少像我學東西就是直接跟國家隊學,我可以得到最直接的指導
而其實這些國家隊的人,很多也都是博士生就是了

領域之間是可以混合的很好的,如果把那個交流的access開放,人的潛力是無窮的
但這種access能否暢通,是社會結構的問題了,這個目前台灣無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歡迎親朋好友發表留言 :)
若無gmail帳號,請於發表身份選擇 名稱/網址 ,將 名稱 輸入後按 繼續 即可,網址可不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