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ov 2009

星星兒的家

昨天才在ptt星雨版看到有人po這個,今天就誤打誤撞去了一趟

原本一早我爸媽是要邀我去爬大崗山的
車子開阿開,突然看到"星星兒的家"的標誌,我就說想去看看
畢竟也跟這些小鬼相處了好段時間,而且我一直沒接觸過台北市以外的自閉症單位
於是我們就開阿開,開阿開,開到月世界,一路開到田寮去了

星星兒的家,其實是廢棄的田寮國小
在2003年左右,高雄縣政府讓星星兒基金會代管這個廢棄的百年老校
縣府提供土地,但其他經費都由基金會自行籌湊,相當辛苦
根據統計,高雄縣的自閉兒大約有230人,高雄市約有730人
星星兒的家基本上是針對15歲以上離開教育體制的患者,以日間照護的方式做服務
包含訓練一些基本生活技能,融入社區等等
能容納的名額大約是22位

我挺喜歡這個小學的
它不大,但綠地很多,教室只有10間,包含廚房
司令台小小的,上面還寫著強身愛國,很有老學校的fu
既然到了自閉症的地方,就習慣性的看一下這個環境跟小朋友的關係
說實話如果要我再辦一次假服,這個場地是我會選擇的點,這環境對小朋友相當友善,非常完美

跟值班人員聊了一下,他們目前有進行的是園藝治療和樂器治療
他們把植物種在一種我沒看過的盆栽內
那種盆栽設計成可以給水,又不會讓蚊子進去產卵
看在一個碩士論文做登革熱的人眼中,這實在是好東西阿,讚讚讚!
目前他們固定與高師大特教系合作,以基金會這邊辦活動,特教系那邊出人幫忙的方式進行
這跟我們星雨在台北與基金會合作的模式剛好相反

順手看了一下基金會會訊
(想到也好笑,在台北還在線上辦活動時很少認真看會訊,反倒是回高雄沒在接觸自閉症後才願意看)
他們會訊內有一篇是認識捷運車站,和如何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教學
其實挺有趣的,他們的教學程序和教案呈現,跟星雨一直以來用的方式很不同
我在想,星雨的教案一直以來大概都遵循某種邏輯
可能是學弟妹參與接收到的出隊,都是由學長姐做很多教案營造出來的
先看到什麼,很容易就以那樣的架構做基本思考
雖然每一期都會有自以為突破性的改革,但怎樣都還是擺脫不了"星雨"的框框

偷兩段會訊內一位老師寫的,其實那是轉自侯文詠:

" 人的成長沒有捷徑,任何技能或行為規範都要經過不斷的摸索和重複的練習
在這過程中,打罵,命令,要求,或許看起來有效,但都是表面&騙人的
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 "

我推上面說的熱情
在丹麥的時候,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球場,他們影響我很大的就是熱情兩字
我跟supervisor討論事情,他們一定會想:這樣做有趣嘛?我們喜歡嘛?對這議題很有興趣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們一定會找到我們彼此都有興趣的事情做,重點是有興趣
每次meeting完通常也會說:這真讓人感到興奮

在球場上,他們對運動的熱情會引導我去享受運動享受比賽
這真的是我在台灣做不到的事情,沒人教我也沒有人做過給我看
而且感覺上在台灣若在球場上展現熱情,人家會覺得你很怪 orz


" 東西的成熟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必須耐心陪伴.等待
帶孩子絕對不能講效率,要用"最沒效率的方式",孩子才能扎實的長大!"

這讓我想到體育班的小孩
他們在這種年紀有這種技術的成熟度,真的沒有揠苗助長嘛?
體育班超有效率的阿,不知道那些教練會不會因此而引以為傲?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套一句棒球界的名言:人家都上外太空了,我們還在殺豬公!

先成熟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東西阿...晚熟的人也要給予機會和空間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歡迎親朋好友發表留言 :)
若無gmail帳號,請於發表身份選擇 名稱/網址 ,將 名稱 輸入後按 繼續 即可,網址可不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