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May 2009

友善

其實我覺得我在丹麥,大部分時間遇到的人都對我很友善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不友善的話我聽不懂,所以不覺得有不友善的狀況)

像今天打完球下雨,我和幾個丹麥人就在那邊躲雨
躲雨很無聊,很無聊就聊天
聊一聊雨停了,就一起騎車回家,騎車回家途中當然也是聊天
最後大家交換個電話,以後打球好互相約
其實這種感覺是挺好的,就是我不會有被isolate的感覺,即使語言不通

像今天跟我一起回家的那個女孩,他分享了他讀完書後工作的狀況,跟我聊我住的區域等等
雖然都是一些小事情的聊天,但整個就是讓我覺得很舒服
就是很友善的感覺

我沙排的trainer對我也實在是很好
他每次丹麥文講解完,就會走到我旁邊,用英文再講一次
其實他大可不必這樣的,他可以完全放任我,因為我實在是少數族群
(應該說唯一的異類,連族群都稱不上orz)
他這樣做只是增加他的工作量而已
但對我來講,我會覺得這是種感覺很好的互動,感受的到人家的用心和願意幫你的企圖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在台灣的大學中,或不一定在大學中,例如在一個團體內有個外國人
唯一能溝通的語言是英文
我們會讓這個外國人參與多少我們的生活圈?我們會讓這個外國人感到多友善?
我們會時時刻刻想到:喔,身邊有個外國人,他聽不懂我們講的話
          所以我們不管做什麼決定前一定要翻譯一次給他聽,讓他參與整個活動
或直接我們就是英文溝通
我們會這樣嘛?

當然你可以argue:外國人到台灣來,多少要會些中文吧?怎麼會是台灣的人要去配合他?
是,我會說這個想法很合理
但如果一個人不會中文,那我們會有那種氣魄去接納他,就像接納一個新的台灣朋友這樣嘛?
不要說氣魄啦,說我們會不會給他同等機會來當我們的朋友?
我會說我自己做不到

所以我會說,我在丹麥,我感覺被接受度很高,我感覺我週遭的人很友善
我會很感謝他們願意花些時間花些精力,縮短我們之間因為語言因為文化所造成的距離
畢竟如果人家不願意這麼做,那我其實也無能為力
因為這是人家的社會,人家的體系

基本上我覺得我是非常幸運遇到這些朋友這些人啦
如果我在丹麥期間遇到的是另一批人,說不定整個觀感又不同了
我只能說我運氣很好

--
其實我剛到丹麥的第一年,很封閉的(封閉是相對於現在來講,不表示我現在就多開放)
一直到有一天跟一個朋友聊天
他講講講,講到一句:It is always good to meet new people.

這讓我突然開了
讓我開始對於結交新朋友,認識新的人,有種期待,也不排斥
每個人都有他特別的地方,都有他的故事
多認識一個人,因此讓自己視野有機會更寬廣些,讓自己的小世界更接近這大世界
何樂而不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歡迎親朋好友發表留言 :)
若無gmail帳號,請於發表身份選擇 名稱/網址 ,將 名稱 輸入後按 繼續 即可,網址可不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