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Sept 2008

Danish Class II

剛下課 ,感覺很好 , 所謂感覺很好,就是很舒服的意思


不知道耶~這班給我的感覺真的很好
那種互相尊重的氣氛很好,不會太刻意,也不會太隨便,大家自治力都很強,很君子


下課前老師說這邊如果人數再不增加一點 ,那可能要拆班 ,然後分散到別班
有個同學就問,那還會是他帶嘛? 老師就說不會
同學馬上說,他很希望繼續給他帶,他喜歡這個班
這老師也說,他也很喜歡這個班


當他們在對話的時候,那氣氛是很溫馨的
彼此給予稱讚,給予肯定,彼此都表達出對方在自己心中的份量,態度大方而不作做
表現出很成熟的一種互動

在台灣有可能這樣嘛? 我不敢說不可能,但至少不是常態
台灣的階級觀念很重,上司下屬 ,學生老師
當人與人之間不是用名字互稱 ,而是用職位來稱呼彼此時
那雙方談話的立足點就處於不同高度
人與人的交流就變成不是人與人,而是高度對高度,職位對職位,角色對角色


在這,老師學生是因為教學所以有所關係,得以認識
但教學只是一條線,把彼此牽起來後,這條線就不會再綁住彼此了
接下來的互動完全就是人與人,沒有老師學生這種稱呼


我如果尊敬一位老師,那我不會因為他是我老師所以我尊敬他
我尊敬的是他這整個人,他的態度,想法,處世~  跟他的職業沒關係


互相尊重是最基本的,這不用強調,這就像是呼吸一樣自然
我尊重你的專業,時間,思考邏輯過程等等
你尊重我的想法,背景
大家在同一水平上交換意見,切磋想法
(換成台灣講法應該就是老師"教"學生,但在這邊我不會講說"教"
我感覺比較像是有人把他知道他相信的東西分享給你,你也可以去分享你的意見
彼此之間沒有什麼對與錯,你覺得對方想法上有瑕疵,那就提出來討論
擁有或沒有擁有這些"想法" ,並不表示你地位就應該比較高或是比較低
也不表示你該擁有還是不該擁有什麼權利)


在這樣的狀況下,人與人互動會是很真誠的
但前提是 ,彼此的成熟度要夠
彼此要有足夠的度量雅量去聆聽接受不同的意見和價值判斷 (這很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歡迎親朋好友發表留言 :)
若無gmail帳號,請於發表身份選擇 名稱/網址 ,將 名稱 輸入後按 繼續 即可,網址可不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