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Sept 2008

我覺得我進步了

外面攝氏11 12度左右,我只有穿一件薄的長袖和防風外套,保暖層都還沒加上去

有,有進步!

--
這個月結算,總共花費台幣3596,雖然比原本預計的3500高,但還是創了新低
--
今天到學校的時候,發現左腳鞋內有點軟軟的
鞋子脫掉一看,媽阿,蚯蚓何時跑到我鞋內去了?? 難怪我一直覺得軟軟的
真抱歉阿蚯蚓,我發現你的時候你已經被我踩死了,真是罪過

28 Sept 2008

independent study II

星期四再度去Martin家~

小女孩在家,Martin的岳母在陪小女孩玩類似益智遊戲的東西吧,Martin剛從SSI回到家
我和Martin一開始談話,這位太太就把小女孩帶出門了
出門前,小女孩很害羞的過來找Martin講話,實在是很可愛

基本上我就先跟他講我做了什麼,我怎麼做,我怎麼解決地圖和case的問題
Martin聽完接著就說:很好,所以再來我們就可以算incidence rate...
          喔,恩,等等,或許我不該這樣講,不好意思
          我想我該先問:你想怎麼做...?

喔~聽到這個有種驚到的感覺!!
一方面有被尊重到的感覺,就是:這是你的data 你來決定
一方面一被反問我臨時也吐不出想法講不出話...

但還好之前proposal寫過,回台灣拿data的時候想了很多,跟很多人討論了很多
快速回憶後,我馬上又可以講話了~~
我就跟他說我想要怎麼做 ,我想要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Martin就根據我想要做的事情,提供我技術上的支援
然後循著我的邏輯又提供了一些未來可以做的方向

在整個討論的過程中,感覺是很好的
我很清楚知道現在在幹麻,因為Martin基本上就是協助我我不會的事情

他不會引導你,他不會幫你把整個骨架建起來,他覺得建立骨架的權力是我的
但他會幫你把骨架架穩,慢慢教你怎麼把把衣服套到骨架上
他會建議你找衣服的店,但不會幫你決定衣服,我有很大的空間和自由度去處理我的data
他也表明了他不知道我們這樣做下去的結果會是啥,但他覺得我們在做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然後他最後說,如果我之後要申請一些東西,他可以做我學業上的擔保
雖然我不是很懂這意思,但我猜想是,我以後要幹麻找他就是了...

--
大概告一段落後我們聊了一下天
他說他會離開SSI,到另一個地方工作,但我們之間的工作還是會繼續這沒問題
我聽到他要離開SSI有點驚訝,因為那是個很難進去的單位,基本上薪水也是很不錯的
但他說他不喜歡現在工作的內容,所以會換

其實這多少反應了這國家的工作狀況吧~
他們就是做喜歡的工作,不做讓自己不舒服的工作
跟台灣不同的是,台灣大多喜歡拿"長約",覺得簽了長約後有保障,最好是終身聘
但這邊是不大願意簽長約的,他們覺得簽了長約是種約束,一直做同樣工作很無聊
至於薪水,反正貧富差距小,到哪做都差不多 ,開心比較重要

修理洗衣機

我房東在修理洗衣機...

雖然我看不懂她在幹麻,但我看的懂她應該是在處理洗衣機,她好像把零件都拆了
這種DIY,丹麥人倒是常這樣搞的,要不然人工太貴了...

她才比我大一歲耶,家裡的電線,電燈,電話線,牆壁,地板等等
基本上裝潢都她自己弄的,就買材料回來自己處裡
可喜可賀的是,丹麥人家裡不大裝潢 (那上面那行是見到鬼喔?) ,一切從簡
但她真的都自己弄阿
我怎麼知道? 因為我從這個家都還沒有東西的時候就住進來了
這個家有什麼設備,基本上我也是一點一滴看起來的阿

我只是想講說,看到一位女生捲起褲管,一邊看說明書,一邊修洗衣機
讓我覺得這實在是太獨立了...

現在是我們要依賴你們阿...

這兩天跟家裡有點衝突
主因是我請我爸媽去把我的健保停掉,因為人在國外用不到也不能用健保
但我媽要去停健保的時候,不知道是去哪邊聽的,反正就說很多人跟他們講說
健保不要停,因為這樣在國外看病憑收據還可以跟健保局請錢,他們說美國留學生都這樣
問題是 我不是在美國阿...  我這看病不用錢阿,我就用不到健保嘛

可能是我一方面這幾天壓力真的很大, 一方面也是身體不是很舒服
一聽到我媽說很多人叫他不要停,我就有點火
我就覺得莫名其妙阿...阿別人又不懂狀況,我也在別人不懂狀況的國家
我說怎樣就怎樣阿,我怎麼可能不去查好就決定要幹麻?
阿你們幹麻不懂狀況又要來跟我灰,我說要停健保是要省家裡開銷耶
我都解釋了你們也知道了,還一直跟我講別人怎樣說,那是要我怎樣?
反正我口氣就沒有很好,一方面也真的是我身體心理都不是很舒服

然後今天跟我媽通skype
反正講到最後我媽就說,她講別人怎樣說怎樣說,只是單純的講講而已
她只是想要找話題跟我聊天之類的
她說他們年紀也慢慢大了,很多事情反應沒這麼快
如果我們再不願意有耐心的聽他們講話,那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然後他說家裡只有兩個小孩,她和我爸老了也只能依賴我們

其實聽了心裡很複雜啦...
我也不是不讓你們依靠阿,我也不是這麼沒有彈性阿
只是我的彈性會在我緊繃的時候無法展現阿,我真的繃很緊阿....
我知道我有壓力是我的事情,不該轉嫁給你們
但有時候就是不自覺,讓你們這麼沒安全感也不是我願意的

既然你們都跟我講了,我也接收到了
那之後我會試著在很緊繃的時候再擠出一些空間一些彈性
我會盡量,但相信我,我一直都很盡量了...
--

每次看到丹麥學生他們可以因為壓力太大而就停掉課,或是有一些社會網絡可以支援
我心理都想說,是阿,在台灣我也會這樣
在台灣我應該課就停了吧... 在台灣我也知道要去哪裡找支持吧
但我現在不是在台灣阿,我沒辦法像當地人一樣阿,這就不是我的地方嘛...
你能退縮嘛? 不能阿,這都你選的耶,你把自己放到這種處境的耶...
能怎麼辦? 不能怎麼辦就眼淚擦一擦繼續下去阿...

27 Sept 2008

壓力太大

X的這學期我不知道po過幾次類似的標題了
對不起了各位 ,我實在是不想讓我家裡的人知道我壓力大,所以我只能上來這邊叫

心理影響身理阿
胃痛 嘴破 牙齦腫 豆豆狂冒 指甲旁邊小發炎
尤其是胃痛,實在是有夠不舒服的...
我到底在幹麻阿??

為什麼我算一算,一年內要回去有點困難?
--
請別擔心,會寫表示還在控制中

26 Sept 2008

衛生署長

我不懂為什麼一直要找醫生當衛生署長耶...

這要看主事者把衛生系統看成是怎樣的系統吧?
你把衛生系統當成是一堆醫院.病人.細菌病毒."專業"名詞的集合
還是把它當成是整個社會運作的一部份
這差很多耶...


更白話點就是你有沒有把人當人看阿?還是把人當醫學名詞看?
叫醫生來做公衛,很自然就是拿醫療那一套來處理公衛
但你也不能怪醫生他們這樣處理,他們受的教育就是那種觀點
你硬要把受那樣教育的人放到這種位置,那你能有什麼多餘的期待?
怪在這樣教育訓練下出來的人也不盡公平吧?
在養成的過程中我們社會容許他們有不同於醫學的其他觀點嘛?


醫學教育和公衛教育,在養成訓練的過程中,一個是教你面對個體,一個是教你面對群體
整個和社會的互動就不同嘛
就像你叫一個警察去打仗一樣,軍人警察性質好像差不多
但存在的意義差很多,秉持的信念也不同阿

--
話說回來,把衛生系統當公共議題看,台灣不是這樣搞的吧?我們有我們的玩法~

台灣一直是偏美式的阿...
美國是把公衛放在醫療系統處理
歐洲是把醫療放入公衛系統
這概念上差很多

那既然這樣,台灣的公衛教育幹麻給我們歐式的觀念... 整個方向就跟台灣狀況不搭阿
莫名其妙

我去年因為上課需要,對Georgia這國家有做些功課
他們剛建國的時候WHO就介入幫忙建立整個health system
雖然他們窮,建國到現在也不到20年,但整個系統是很穩定的
那時我就覺得,天阿,台灣各項經濟條件都比他們好,阿怎麼基本的health系統卻差這麼多?
health system和education一樣,都是國家發展的地基阿....

Taiwan/Denmark culture difference

25 Sept 2008

養兵千日 用在一時

我不懂這句話到底真的意思是啥啦,反正我就用了

剛剛在轉資料,明天meeting要用
原本我打算今晚熬夜了,但後來想到之前于老師的慢性流病
雖然我那時完全搞不懂這課是要幹麻,但我還是修了,也過了,反正我相信于老師的課有它價值
阿我當時也不懂到底那些資料轉來轉去是怎樣,但我還是就跟著轉了
我對那門課印象只有圓形教室坐到死 ,而且于老師會陪你坐 orz
然後那三個從高醫考來流病所的助教很弱,問啥都不會,讓我後來都不忍心問他們

一直到剛剛,以前那些上課教的步驟突然都有意義了
我突然知道于老師那時到底在幹麻了 ,我這些資料就那樣處理就可以了
這樣我就不用熬夜了!

天阿,太神奇了, 三年前的課耶,我現在才懂

所以,以後有人教我啥,我當下如果不懂請不要覺得過於挫折
你教的東西可能是暫時以加密的方式存在我腦中,時候到了後他會自動解碼
(其實以上這句話是在對我自己講... 請別過於挫折,成效終究會出來的...只要你有努力過)

23 Sept 2008

你為什麼不在這邊工作

今天上丹麥文課的時候有同學這樣問我~

很好,這是個好問題,我沒想過

我:一星期大概工作幾小時阿?
他:25-30吧
我:那方便問這邊大概的薪水價碼嘛?
他:最低最低 ,至少都有20000DKK吧 (台幣12萬)
我:喔,這樣很多 (但後來想想,哪有,一個月20000DKK在這哪有很多)
我:20000沒有很多阿
他:所以我說至少阿,像你讀碩士的,又是公衛,在這價碼會很高
我:我沒想過這問題,但或許可以想想

一個月台幣10幾萬,在台灣很好花,在這我不知道,再說吧~


每次上丹麥文課的時候,我都很開心中途休息下課的時候可以講英文聽英文...
跟丹麥文比起來,英文可愛多了...  
至少我可以用英文表達我要表達的事情,可以跟別人溝通,但我無法用丹麥文處理任何事情...

--
剛剛買水果,結帳的時候,那年輕人一邊結帳一邊在抽水菸
喔,我的天阿,我對菸完全沒有抵抗力,吸到菸讓我好難過阿... 胸口很不舒服

又去找老師

其實這不用特別講 ~

我一星期去找他至少兩次 ,最多四次 (一星期也不過是五天阿orz)
阿沒辦法阿,我就不會嘛,不會就只好問阿
但我有進步了啦,從一開始一次問個30分鐘,到現在一次大概10分鐘,有啦,有進步

阿就下星期一要交的東西,我不會寫嘛...
只好砍掉重練,重新讀
阿一重新讀,就又有問題阿,只好又去找老師了...


我:為什麼書上這邊這樣這樣,然後可以寫成這樣?
老師:因為ooooxxxx
我 :喔~~? (那我之前都理解錯了??)   那...為什麼下面那個式子它不這樣寫卻那樣寫?
老師:哈哈 因為它寫錯了
我:!!!
居然是寫錯了... 那我在那邊想好久想不透又是為了什麼阿><
還幫式子找了很多解釋方式,想要把它解釋通,但我發現只是越來越挫折而已...

好啦,寫錯就寫錯,那至少我現在知道他寫錯了
阿我就沒能力判斷對錯嘛... 功力不夠能怪誰?

然後又很不要臉的問了一些相當基本的問題
這些問題從我嘴中問出的時候都讓我覺得:林佳嫻你有沒有羞恥心阿? 這種問題也敢問,你大學有畢業嗎??

在這最棒的是,反正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沒人會預設我的程度,我可以盡情的展現出我的弱
人家問我有沒有學過什麼我都說沒有
我就跟老師說我完全沒基礎,請他讓我問很基本但我想要釐清的東西
其實我覺得這招很有用,就是先跟人家講說對不起,先承認程度不好,請多包含
身段先放低,人家多半會耐著性子慢慢幫你

我真的很不要臉,去問問題的時候都不是叫老師再講一次給我聽,是我說我要講一次給他聽
這樣其實就是把自己完全暴露在毫無保護的狀態 orz
哪裡講的對講的錯,觀念上對不對,一聽就知道
有時候會有點尷尬,因為我就是講的很怪,但這樣也是最容易找出哪裡有盲點的方式
這樣的過程對我來講很重要阿~是有幫助到我的...


也好啦 ~ 反正丟臉是一時,東西有得到比較重要

22 Sept 2008

電費很貴

我室友剛回來,跟她聊天~
她說她收到電費單,很貴,三個月大概1800DKK
這是她第一次要自己付電費,她從來不知道電費這麼貴,哥本哈根生活大不易阿...
(這樣一個月大概600DKK大概3600台幣,只有電費. 水阿,瓦斯阿,都還沒算)

這間公寓的狀況勒,是我室友也就是我房東 她爸媽買的,然後她跟她爸媽租
她給她爸媽的租金包含水費,等她存夠錢了就必須要跟她爸媽買下這間房子來
這公寓有兩間房間,她住一間我住一間

我也不知道電費這麼貴,而且這次帳單是4月到6月的電費
那時有太陽的時間很長,基本上是用不到什麼電的(晚上睡覺都要拉窗簾擋陽光是要開什麼電燈?)
很難想像入秋冬後,天亮的時間變短,開燈時間變長,還會開暖氣,那電費會飆到怎樣的程度...

我的租金是包含所有東西的,水阿 電阿 瓦斯阿
但今天看到帳單我也知道她跟我收的水電瓦斯費,去繳電費都不夠
我們之前有簽約,她不可能因為水電瓦斯費用過高而臨時要調我房租
但我還是跟她講說,如果電費太高,超出你預期,那我可以多給你一些房租

我覺得這有時候是互相的,即使我知道她不會給我多收,但我先講了就是表達了我的誠意
表示出我願意幫你解決,我願意跟你承擔,雖然我很清楚這和我無關
她也很清楚,她說這是她的問題,我只需付我的房租就好,但還是謝謝

我覺得喔,住在一起,每天見面,除了房間以外其他東西都共用
那種人與人的距離會很小,關係很近
有時候彼此退讓一點,把自己的底線往後拉一點
多出來的空間就能展現一些彈性,把一些有可能會衝突的情況吸收掉
然後讓彼此的生活品質得以維持在一定水準

互相很重要啦... 我也知道她很尊重我阿
我後來才知道有些地方她有偷偷吃虧沒跟我講
但當我自己發現後那感覺就會暖暖的阿
當然我也有幫她處理一些事情~ 雖然也都沒講,但就互相嘛...
住在一起不互相 ,會很累阿...

不知道在吃什麼

因為一點小意外 ,買回了一包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的東西
它外面畫有點像是麥的東西,但我想它應該不是麥,但我實在也不知道這是什麼
我吃它好幾天了,因為不知道是什麼,又沒有很好吃,所以想要趕快吃完它

我試過用電鍋弄,就像弄飯一樣,它也很乖的像飯一樣成型,但我還是不知道是什麼
我也試過水煮 ,反正最後就是長那樣

每次在吃我都不知道我在幹麻,因為我真的不知道我在吃什麼
我只知道它應該是澱粉類的
反正它便宜,我吃到現在也沒事,趕快把它吃完就是了

--

我覺得我在這吃東西真的很不挑,也很隨便
反正有澱粉,有蛋白質,有水果,有菜,就好~ 管它外表是怎樣
不要花我超過10分鐘去搞一頓是我最高原則,好不好吃隨便,有吃就好

保險

前幾天我媽問我說:你在那邊有學生保險吧?
我ㄏㄚˊ了一下
這問題對我來講很奇怪...

我不知道什麼叫做"學生"保險
至少在這邊要界定什麼叫做"學生"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照收入多寡? 照年齡? 照是否有在讀書? 怎樣都怪怪的
有在學校拿課的,收入並不一定會比較低 ,阿他們貧富差距這麼小,低是要低去哪裡?
有在學校拿課的,年齡range很大,讀書也不是只有在學校才能做

而且"學生"並不是一種職業... 我說對於成年人來講...
受學術教育是成年後可以走的一條路,但它也不過是一條路
跟選擇去流浪或結婚或旅遊或幹麻一樣,有聽過結婚保險嘛? 很怪吧?
學生保險在我聽起來跟結婚保險一樣怪

另外就是為什麼自己要投保這件事情也很怪
投保的功能就是花小錢保障未來吧? 但在這他們要保障什麼未來呢?
未來...未來阿政府都照顧好好的阿,老了不會沒錢,生病不會沒得醫,小孩讀書不用錢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有保險,或說這種風險評估的事情,是政府會去做也該去做的
要不然要政府幹麻?
民眾不用也不該自己去擔心去處裡,反正繳稅就是了,繳了稅,有人會幫你處裡好

--
當然,要這樣搞是要有一些前提的
就是每個人,或說大部分的人要有一定程度的不自私
願意有時候以自己一點點的不方便,來換取社會的穩定

就像他們不是很願意讓私人醫院興建一樣...他們覺得有錢就到私立醫院是不公義的 (即使自己有錢)
他們覺得不該有私立醫院這種東西存在
他們覺得享有醫療,維持一個社會的健康是人民本來就該有的權利,是政府該負的責任
這不是錢的問題,是公平正義的問題

21 Sept 2008

我室友回來了~~

她這週末去度假,去Århus ,回來後她很開心的來跟我講她的旅程~

他們一群人先坐火車到Jylland~ ㄟ...就是另一個島,跟德國連在一起的陸地
然後開始騎車,騎了130 km到他們Århus朋友家的農場去玩,過夜

130 km, ㄟ...我想想...如果開車時速100上高速公路的話,開一小時,大概高雄到雲林吧?
恩恩,真是健康的度假方式! 我還沒騎過這麼長的路...
(有啦,我曾經有邀Jolene一起騎車去Kronborg,在Helsingor,我們這個島的最北邊,對面就瑞典
但Jolene說她不要用騎車的,我想也是啦,勉強一個孕婦騎這麼遠實在也不是很恰當XD)

Marie問我週末過怎樣,頓時我詞窮了一下orz 因為我不好意思每次都回答在讀書...
這樣會讓她有"這台灣人好像只會一個英文單字:study"的錯覺 orz

我說昨天我有邀請朋友到家裡吃飯,但不好意思沒有事先跟她講~~
她說這完全沒有關係,邀請朋友到家裡很正常,相當歡迎

我問她那今天回來勒,也是騎回來嘛? 她說今天是坐火車回來,我說這是個很聰明的選擇:p

很好,她回來了! 雖然我們平常很少講話,但有人一起住有個伴還是舒服點

--
其實我沒去過Århus耶...應該找個機會去一下
(迷之聲:你沒去的地方太多了,隨便一個旅行團或旅客都比你強!! 直接講你去過丹麥的哪邊可能比較快)

我如果說我來這一年多了,但還不知道Little Mermaid在哪邊,是不是很丟臉? 恩 應該是...
但我真的不是很清楚小美人魚在哪邊 ><
反正,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常去,那裡遊客太多,不是我會出沒的地方

不會寫...

不會寫不會寫不會寫...

不會寫的assignment搞的我壓力很大
雖然我也知道不會寫就是有觀念還不清楚
但全部都不會寫是怎樣? 我又不是沒有讀書...

就是因為有讀書,然後發現居然還差這麼多,讓我覺得很遜
(阿這就表示讀不夠嘛...阿呆)

算了
反正due是下星期一,再怎樣我下星期一之前一定要搞出來
雖然我現在還不知道這星期內我是要怎樣把它搞好
但至少下星期交出去的時候我應該level up了 (或許可能啦...誰知道)


往好處想,現在不會總比最後口試的時候不會來的好...

19 Sept 2008

從7-11看地理

ptt地理版有一篇標題是這樣下的~

光看標題我覺得很有意思,這反映了背後我不知道有什麼因素的因素 (你這不是廢話嗎??!!!)
人口結構? 環境? 職業? 建設? 我對7-11不熟我不知道
但我相信這樣的分布顯現出一些訊息

以我關心的事情來講
當一些疾病慢慢深根為地方病的時候,地理訊息或許就有意義了
這些地方病之間的關係,有沒有相同或相似的factors在背後牽引,是個有趣的問題...

跟醫學生不同的是,他們可能會認為生病是個人身體上的不和諧
但我比較偏向於,生病這件事是環境上的不和諧,而這邊的環境不光指有型的環境...

早餐時間

每天的早餐時間,都是我很舒服很開心的時間

吃東西都很開心XD
不知道耶,烤兩片土司,洗幾片生菜,煎個蛋,熱個牛奶,泡杯咖啡
把音樂轉開,窗簾拉開,讓陽光慢慢進來
set!!! 完美

早餐是段很棒的時間 他會讓我一整天心情是以不錯的狀態出發:)

看書去~

--
我覺得今年有比較早開始冷,而且溫度降幅比去年大
(現在大概是去年10月左右的溫度吧~ 我記得去年有次下課,很冷又下雨,我在牽車的時候Camilla跑來跟我講說:別太擔心,天氣會越來越糟的~) 好個幽默阿~~當下我就笑了:p


幸運的是,我去年就來了,去年的小小不適應撐起我今年溫度適應上的基礎
至少我比今年才到的交換學生幸運些,他們會比我去年辛苦


其他事情也是一樣? 看似obstacle的東西,或許會是以後某事的基礎

18 Sept 2008

Danish Class II

剛下課 ,感覺很好 , 所謂感覺很好,就是很舒服的意思


不知道耶~這班給我的感覺真的很好
那種互相尊重的氣氛很好,不會太刻意,也不會太隨便,大家自治力都很強,很君子


下課前老師說這邊如果人數再不增加一點 ,那可能要拆班 ,然後分散到別班
有個同學就問,那還會是他帶嘛? 老師就說不會
同學馬上說,他很希望繼續給他帶,他喜歡這個班
這老師也說,他也很喜歡這個班


當他們在對話的時候,那氣氛是很溫馨的
彼此給予稱讚,給予肯定,彼此都表達出對方在自己心中的份量,態度大方而不作做
表現出很成熟的一種互動

在台灣有可能這樣嘛? 我不敢說不可能,但至少不是常態
台灣的階級觀念很重,上司下屬 ,學生老師
當人與人之間不是用名字互稱 ,而是用職位來稱呼彼此時
那雙方談話的立足點就處於不同高度
人與人的交流就變成不是人與人,而是高度對高度,職位對職位,角色對角色


在這,老師學生是因為教學所以有所關係,得以認識
但教學只是一條線,把彼此牽起來後,這條線就不會再綁住彼此了
接下來的互動完全就是人與人,沒有老師學生這種稱呼


我如果尊敬一位老師,那我不會因為他是我老師所以我尊敬他
我尊敬的是他這整個人,他的態度,想法,處世~  跟他的職業沒關係


互相尊重是最基本的,這不用強調,這就像是呼吸一樣自然
我尊重你的專業,時間,思考邏輯過程等等
你尊重我的想法,背景
大家在同一水平上交換意見,切磋想法
(換成台灣講法應該就是老師"教"學生,但在這邊我不會講說"教"
我感覺比較像是有人把他知道他相信的東西分享給你,你也可以去分享你的意見
彼此之間沒有什麼對與錯,你覺得對方想法上有瑕疵,那就提出來討論
擁有或沒有擁有這些"想法" ,並不表示你地位就應該比較高或是比較低
也不表示你該擁有還是不該擁有什麼權利)


在這樣的狀況下,人與人互動會是很真誠的
但前提是 ,彼此的成熟度要夠
彼此要有足夠的度量雅量去聆聽接受不同的意見和價值判斷 (這很難...)

independent study I

去我這門課advisor的家

老師家的女兒好可愛,剛滿六歲. 他會約我在他家是因為他要去接小孩
在他家 ,他女兒大概每三分鐘會叫他一次 ,用那種很小孩 ,很溫柔 ,又很無辜的聲音
我聽不懂他女兒在講啥 ,但我想應該就一些小事 ,像是畫畫要用藍色還是紅色這種事情
我感覺起來小朋友就是要撒嬌 ,小女孩沒想到有個大姐姐跟他搶了爸爸時間^^"
小朋友真的很可愛

今天主要是看我的data
Martin,我的老師 http://www.medvetnet.org/cms/templates/doc.php?id=190
問我說 ,我那些資料是怎樣轉換的
我說一個一個key , 一個一個找
他說快4000個case一個一個找? 我說對 ,我知道很瘋狂
然後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 ,企圖把地圖和case併上
這過程中有很多問題 但這就是過程

我大概六點左右離開他家 ,我四點左右到的
離開前 ,他問我這個課是哪時結束 ,我說我那時申請的時候好像是寫11月底
他說因為他是我的advisor ,他有一定的時數要給我
我們有一定的時數要用來讀書討論
這時我感受到他認真了^^" 讓我有點壓力 ,但這也不錯啦,人家願意認真總是不錯的

我跟他講我這學期修的課,我回台灣印的書,他跟我借去看
我不知道這課結束後我的進度會到哪邊 ,但至少事情是有在進行的,這是好事

17 Sept 2008

來自左翼的「反對主流高教擴張」論

高教政策的迷思系列之四
台灣立報2008.9.15林柏儀(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還記得,有一個偶然的機會,與法國共產黨的新聞部總編輯談到了「究竟站在左翼立場,該不該支持高教擴張?」,「如果支持,又要怎麼面對資本主義下人們必須相互競爭,得越念越久只為取得好文憑?」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讓普羅大眾都可以接觸到高等教育,透過知識啟蒙讓每個人都能認識世界,以尋求自主和解放的可能,一直都是左翼的古典立場。所以我們原則上是支持高教擴張的。但是,現在法國的高等教育體系越來越『美國化』,強調『市場法則』、『私有化』,這種模式就不是我們要的高教擴張。」,雖然沒多爭論,但我心中的疑惑是:問題會不會不只是私有化、市場化與否,而是更多的教育不會自然帶來更大的解放可能,反而是更激烈的競爭?


透過普及教育以邁向解放的許諾與失落

「透過知識啟蒙讓每個人都能認識世界,以尋求自主和解放的可能」,的確令人心嚮往之。百年來的教育改革爭戰中,菁英化、不普及的(高等)教育體制,也往往被批評為是維繫階層化社會分工的壓源來源:透過教育過程逐步篩選、分流、淘汰,只讓少數菁英能取得專業知識與領導文化,成為未來統治階級的「繼承人」,而多數人在此過程習得順從工作和尊重菁英,無法認識不公義的社會壓迫結構,去除了反抗的意識來源。

於是,追求讓高等教育從「菁英化」到「大眾化」(或有人稱為「民主化」),成為了自由派改革人士、甚至左翼中相當有力的訴求。「大眾化」,多麼有正當性的措辭阿!相形之下,各種質疑、反對高教擴張的論述,在「菁英化」的大帽下,成為了保守、既得利益階級的代名詞。但是,反對高教擴張,必然就是一種菁英主義的保守主張嗎?而支持高教擴張,就真能讓人民更認識社會壓迫、邁向自主和解放?

我認為,教育具有使人「認識世界,以尋求解放」的可能性,是有「前提」的。除非我們努力追求一種教育內容的「質變」--對抗培育商品化勞動力的教育過程,而邁向對資本主義的社會批判和改革實踐--解放才有可能;否則,未經改變的主流教育並無法讓人通往解放,仍然是階級社會「再生產」的一環機制罷了!而在未追求達成「教育質變」之前,單純的「教育量變」基於資本主義的勞動力競爭規則,並無法帶來人類的解放,反而是延長壓力、增長剝削,同時也將使「質變」更加困難。

工作競爭壓力下的系統性「教育異化」邏輯

  這其中的原因在於,教育所傳遞的結果,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環境下,產生了一種系統性的「教育異化」。倘若將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成果區分為「認識世界並滿足求知慾的知識」與「用於工作競爭的知識與文憑」兩種,我們會發現,教育同時傳遞著這兩種成果給學生,但在資本主義結構與制度的限制下,前者的成果,將漸漸讓位給後者,反過來吞噬了前者的空間。而主流教育越是擴張,這樣的變遷邏輯將越加強烈。

站在左翼的立場,我們都能同意讓更多人民接受教育以「認識世界」,獲得「能滿足求知慾的知識」,將促進個人和社會的進步,並無任何不妥,而且應當積極推廣。在這之中,教育的確隱含著透過認識世界、而採取批判與實踐行動的解放可能。

  但是,巧妙的問題在於,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民必須將自身化為「勞動力商品」,成為受雇勞工才能生存。在這種情況下,儘管教育過程主要目標是提供「認識世界並滿足求知慾的知識」,但基於勞動力競爭的壓力,人民求學的目的將被迫用於「工作競爭」,為的是求取「能賺錢的知識」及「能換取好工作的文憑」,而並非「認識世界」或「滿足求知慾」。於是,「認識世界並滿足求知慾的知識」將讓位給「用於工作競爭的知識與文憑」,原本能促成個人與社會解放的教育內容將「異化」成了滿足資本需求、用於工作競爭的內容,並進一步結晶為「文憑」,失去了原本承諾的解放可能。

  並且,在教育總量受控制、文憑還未貶值的時候,教育體系還能避免「工作競爭」帶來的壓力,有著「相對自主性」來強化傳遞第一種知識,積極探究世界、批判社會;一些「非主流的科系」、「另類的知識」,因為未來還是能取得好工作,並不至於乏人問津。但當高教擴張、文憑貶值後,學生們間的競爭更加延長、強化,不只是要取得高等教育學位,更得要念名校、念「好科系」、念名校研究所、寫主流的論文題目、取得夠多的證照…,才能避免失業危機;於是,教育的異化更加嚴重,純粹化約為勞力市場上交換工作機會的貶值貨幣,哪來的解放可能?

質變的必要性:兼評「廣設高中大學」及「普及社區大學」運動

我認為,除非我們的教育發生了「質變」,公開表明挑戰資本主義下的工作競爭壓力,或者根本不傳遞「用於工作競爭的知識與文憑」,才有可能挽救這樣的系統性「教育異化」變遷邏輯。

容我以評論黃武雄教授曾主張的「廣設高中大學」及「普及社區大學」其社會後果為例來說明。教改推手黃武雄教授曾推動的「廣設高中大學」與「普及社區大學」兩項教改運動,兩者立意其實相當類似,都期望透過知識的普及、解放,來促成一個較為平等、愛智、民主參與的社會。但我觀察到,基於兩者在對抗或區隔「工作競爭」上有著不同的效果,也因此造成了相當不同的後果。

「廣設高中大學」的訴求基於並沒有改變中學教育的內容,甚至更強化了文憑競爭的壓力,在「量變、質不變」的情況下,其社會後果恐怕只是延後了競爭壓力、增高了教育負擔,而對真正滿足人民的求知需求仍相當有限。我們也明顯觀察到,儘管在當前有更多的學齡人口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但只要為了追求少數「尊嚴工作」的競爭依舊,青年們還是日日處在壓迫之中,教育也仍舊與解放無涉。考試、補習、升學、拿文憑…依舊是教育的核心劇碼,不會是思考、批判、認識世界、解放自我與社會。

相對地,「普及社區大學」因為內容和制度上遠離了「工作競爭」,不但「沒有發文憑」,也強調辦學精神在於「公民社會、解放知識」,在部份堅持理想的社區大學中,持續維繫了社會改革的種子動力,也的確滿足了更多人民的求知慾望。雖然許多社大發展上遭遇了「消費化」、「世俗化」傾向的批評,但至少其避開了傳遞更多「用於工作競爭的知識與文憑」,未給社會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而為追求「認識世界並滿足求知慾的知識」保留了空間。

所以,站在左翼的立場,高等教育並非不能擴張,但要擴張的是一種能對抗培育商品化勞動力、與「工作競爭」相隔離的高等教育,才能落實古典左翼透過普及教育以認識世界、追求解放的理想;否則,在既有的資本主義結構下單純擴張主流教育,將帶來相反方向的效果,將是更多、更長的異化教育,無止盡地追求「用於工作競爭的知識與文憑」,吞噬了原始的解放期望。

--
我人在丹麥,我知道他在講什麼,畢竟這邊的思想上是比較偏左翼的
(雖然這兩次選舉都是右翼贏,但也只不過贏個一票,基本上的思想還是很不資本主義的)


這邊教育的"質"和台灣的"質"就是不一樣,我不是講品"質",我是講本"質"
有多不同? 相異度達90%以上吧...
這讓我這個在台灣教育體制下訓練,又被"篩選"到台大的學生
(我都不知道該說我是這過程的受害者還是受益者.... 或許該說:這就是社會建構,不該下價值評斷)
來到這個社會價值觀幾乎不同的地方,反倒是吃盡苦頭


但也好啦,反正就徹底解構再重新建構 ,然後看能不能解放
解構的時候很痛苦,爛命一條,狗熊一隻,但就期望重新建構後能更有能量



我想我不只講過一次,我在這邊學的公衛回台灣沒有用,這是社會結構環境問題,沒有對錯

你們怎樣打招呼的?

今天上課老師問我 在我們國家第一次見面是怎樣打招呼的?


我 : 就說hi吧~

老師: 不握手?

我 : 很少

老師: 那跟很好的朋友見面呢?會擁抱嘛?

我 : (我實在很想說 阿就hi比較大聲這樣...) 很好的朋友的話 可能有時候會擁抱吧

老師: 那會互親臉頰嘛?

我 : 喔 不會 這絕對不會




我個人是覺得 在台灣的話
初次見面擁抱或是握手 會有一點點點點aggressive的感覺吧?
但我回台灣的時候 看到我爸媽 是有要擁抱的衝動的


或許在一些亞洲地區 人與人之間保持一點距離是禮貌
但一樣的事情在西方可能就是不禮貌 在這邊是禮貌回台灣也可能不是


要我的話 是不是好朋友 真的會是用hi的大不大聲來區分的~~
我如果在台灣看到好朋友 然後就把手伸出來要握手 應該會嚇到人吧orz

Danish Class I

well~ 說第一次也不是真的第一次~


新班開課 今天
先說結論 我喜歡這個班



今天上課刻意不騎車 想說走走路可以想想事情
反正很近 不用10分鐘的路程就走到了


進去上課之前 我就跟我自己講說
不要被別的事情影響到我的情緒也影響到這門課
每件事情都是獨立的 別的事情有壓力 那是別的事情
現在要做什麼事情就專心做好
心情調一下 一切歸零 進到教室時至少是陽光正面的全新開始



這個班同學的感覺比上個班好多了 整個氣質就是比較好 也比較有禮貌
兩個英國人 三個波蘭人 一個菲律賓人 一個尼泊爾人 一個我搞不清楚他哪裡人


老師還是同一個 但同學不同 老師的態度也不同
我覺得他對這個班比較用心 他會講解的比較仔細 感覺的出來


或許是被上個班轟炸過 或許是東西我有學過一點點
現在上起課來比較不會這麼吃力 我很高興我可以從新開始學
而且老師講的比較仔細 同學問的問題比較感覺的出來是想學習 那種氣氛是很好的


這班大家幾乎沒有丹麥文程度 但學習速度很快
而且老師這次也教的超級快 比上個班速度快多了
我不知道他是怎樣搞的 可以講的比較多 比較仔細 每個人練習的機會比較多
但進度卻也比上個班快 很詭異



老師感覺的出來對於那位尼泊爾女孩特別照顧
她可能就像我在上個班一樣吧 反正就是學的比較慢
但這個班同學的好就是 已經吸收的人不會像上個班一樣
上個班會極力要表現出 "我已經會了 快點教我別的"
或是 "我很快就學會了 我很強吧!"
讓我很有壓力很不舒服的感覺



這個班的同學 他們會很有禮貌的等 很有氣度的不吭聲
很有風度的跟著老師步調進行
態度上很尊重人 這是讓人很舒服的



感謝老師讓我有機會跟這個班上課

--
突然覺得 以前比賽打球的時候 建立的心態很有用
就是一球一球打 不管上一球怎樣 下一球就是重新好好面對


用在生活上就是 即使有事情真的很糟糕的發生了
那要想辦法不要讓它去影響到你的其他事情
主要就是自己不能被一件事情的情緒牽著走
如果自己其他事情其他網絡都因為一件事情而被污染 那不值得


想辦法把傷害先止住 怎樣修補很重要沒錯
但不讓這個傷害去拉更多傷害來陪葬 是我現在有情緒的時候常常提醒自己的
畢竟出門在外 又是在國外 而且還要待很久 問題還是少製造點比較好...

不斷的調適

不斷的調適 是我現在唯一能做的...




其實就是一直信心喊話吧...放與不放一直在對話

但這對話不能持續太久 頂多一個下午或是一個晚上吧

如果決定不放 要趕快在看不出有施力點的地方找到施力點

然後靠著這施力點再撐下去



要不斷的調適

這是過程 要相信這是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