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Nov 2009

聖誕節倒數

昨天收到信,知道今天是聖誕節系列活動的開幕
看到這信,我也只能默默的略過,反正這一定不關我的事,我一定沒心情好好的去感受

剛剛快五點,把新跑好的分析和文章寄給Karin
然後我就決定要去買牛奶了
外面很冷,故意不騎車,用走路的
冷到我全身發抖阿,冷到我無法思考其他事情
但就是要給他冷,要不然頭腦一直處在轉動的狀態下不行

吃了辣椒有比較熱了,刻意走到市區,不是要去感受聖誕節,我只是想要讓頭腦休息
走街很多人,我想應該就像我們過年前夕的感覺吧
市政廳廣場架了聖誕樹,但今年沒有用電力點燈
聖誕樹周圍擺了些腳踏車,今年就是要用人力發電
有人去騎腳踏車燈泡才會亮,沒有人去騎整棵就會暗暗的
現場有很多小鬼在玩

看著週邊這麼熱鬧
我還是覺得完全不關我的事
我只在意我東西到底寫不寫的完

晚上買了pizza,上面寫著義大利
是阿,去年聖誕節我人可是在義大利進行半個月左右的自助旅行呢...好快一年了 :)


--
跳個tone

前幾天看著我的畢業證書,其實挺沒感覺的 orz
沒有那種'終於畢業了'的感覺
比較像是'喔,畢業了喔?這樣就結束了? 喔 好吧'的感覺 ^^"

之前在台灣打打零工,人家跟我要碩士畢業證書,我都覺得很煩
證書就在丹麥嘛...阿沒證書又怎樣? 這張紙到底是重要在哪裡?
都有種衝動想給他們看高中畢業證書就好...

不是阿,大家都大人了總有一點判斷能力吧
我人就在現場,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料當場試最清楚阿,又不是不讓你考
這麼堅持只看證書,也不認學校開的畢業證明,那我也沒辦法~

最後,請享用可愛的貓貓按摩

28 Nov 2009

運動

到丹麥後,我的運動頻率又慢慢回覆到前兩年的頻率了
一個星期至少兩次,最多可以到四次的排球練習/比賽
三不五時打打羽球
我的身體素質和體能,比兩年前在台灣時好很多,可以說是在丹麥期間很規律的運動下練出來的
也難怪台灣朋友會說我到丹麥根本是去唸體育碩士的...

這星期三,跟Camilla早上八點打了場羽球,打一小時
打完後我們一起到學校,他去處理他的論文,我去處理我的事情
早上八點,我們隔壁場是手球練習,後面場是足球練習
九點我在櫃檯等Camilla沖個澡,剛剛那些練習的人也都全部換好衣服,準備上班

我只是在想,這才是真正的把運動當習慣,當生活的一部分
上班前運個動,下班後再跑個步
運動不是特別要去做的,就跟買菜睡覺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

剛剛跟朋友也是打羽球
因為是星期六,場地內小朋友就很多了,隔壁一整個大場從之前的手球場變成羽球場
全部被一個公司包下來,讓員工做對抗和運動
我們打完球後面接的是小朋友,小朋友就是去玩
他們去球場的目的就是玩,去感受球
當然如果要比較嚴肅的練習,各個club都有球隊可以參加
但如果你只是想要運動想要玩,場地是非常友善的
我意思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運動這件事情

這些政府的運動場地都是多功能的
可以當足球場,手球場,網球場,羽球場,排球場
很多人你看的出來技術其實不怎樣,但人家就是願意去運動,跟朋友運動個一小時兩小時
我今天運動的朋友是兩個丹麥人,一個德國人
他們三個是在另一個類似衝擊有氧的班認識的
然後再約來打羽球,三不五時也會去踢足球,之前也有人約我去跑步

我在想,我在台灣會跟我排球的伴,約去做其他我們並不是這麼在行的運動嗎?
在台灣大部分的人,是不是很容易把自己侷限在一種運動?
如果跨到別種運動,或許會怕自己的能力不夠?丟臉?
有多少人願意在出社會工作後,繼續學一些沒接觸過的運動呢?
在一個運動環境中,實力好的有那耐心去跟實力比較差的人同場奮鬥嘛?

我之前練沙排,我算是一直在排球這領域中的,只是從indoor轉成學習beach
但跟我一起練球的,很多之前是從事別種運動的,沖浪/羽球/攀岩/足球/跳舞等等
我看他們來練沙排,本人心中是十分敬佩阿...
我有排球底子的,練沙排一開始的挫折感都這麼大了,那他們沒底子願意這樣練我真的很佩服
更佩服的是trainer可以這麼有耐心的教
trainer給我的感覺就是:我很愛這項運動,我想要把這種樂趣分享給你,所以我教你怎樣利用你身體去享受這項運動,運動永遠都是好玩的

運動這概念,我覺得就算是我這種這麼常運動的人,還是無法像他們這樣自然的執行

--
之前回台灣,我去打球還會被家裡唸,怎麼花這麼多時間在運動上...
奇怪,怎麼不唸我怎麼花這麼多時間在讀書上? 

我在丹麥都被唸怎麼花這麼多時間在工作上阿...
Karin前天還跟我說:you work too hard...
我只好笑笑的說:I am an Asian...



最後來個最近很夯的動新聞,其實我覺得動畫很精緻阿... 而且挺有趣的阿:p
聽說這技術是台大的技術,王銓彰寫的引擎...

26 Nov 2009

不能沒有你

好片!! 很乾淨又深刻的一部片


pps現在有,在國外的大家可以...恩...
在國內的大家,高雄二輪電影院可以碰運氣,台北的ㄟ...不清楚

非常推薦!


這是自"魔鬼代言人"後,再次碰觸到我神經的片

--
其實看完後,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以前在義光帶過的小鬼...
當時是去育幼院做課輔
這些小鬼會在育幼院,當然是被社會局安置的
但這個安置的正當性是...? 從誰的角度來講叫正當?
又誰為什麼可以決定什麼叫做正當?

25 Nov 2009

被警告

剛剛打球回來,精神很好
想說回辦公室把文獻看一下,試著讓明天的進度可以不要這麼落後 orz

Karin有看到我回來
他要回家前跑過來"警告"我說:Don't work too late!!
然後他把改完的東西寄給我看,信中不忘再次強調:Don't work too late!!

害我很不好意思... 阿我就是弄不完才又回來弄嘛..

他把門鎖一鎖下樓回家,過幾分鐘後我又聽到登登登有人跑上來
Karin跑來跟我說,如果我等等餓的話,廚房有一些麵包和奶油,放在架子上的我都可以吃

感激阿...

--
那他們如果知道我都幾點就進辦公室,不就暈倒 orz
我都五點多就去了耶...他們一定會覺得很奇怪,怎麼這個月的電費暴增

24 Nov 2009

一回生二回熟?

昨天坐我隔壁的美國男士跟我聊天,聊我們假日在幹麻
他去鄉下一個房子休息
我:你的嘛?
他:喔,我男朋友的,我們就穿雨衣打掃xxxx

第一時間我聽到還是有愣一下

剛剛我在午餐
他:齁,吃黑麵包
我:對阿,你還是不吃齁
他:no,絕對不吃!那是我到丹麥一直無法接受的食物,但我男朋友很愛

恩,這次聽到就很ok了,完全沒有愣

--
介紹一下這位男士好了

他是美國人,以前是學哲學的,到丹麥的IBM工作後發現對公衛有興趣
就申請這邊的MPH讀
他對於...ㄟ我不是很懂,反正就是體制什麼什麼的有興趣
有用到的詞是information management,但又跟我們台灣所謂的資管不同
他這種像是把一個團體內擁有的知識資訊做一個管理,並看看這些資訊之間的關係
他在丹麥第三年了,跟我幾乎是一樣的時間

之前在申請博士班時,在丹麥有段時間沒有薪水,所以他把在美國的房子賣了,用來在丹麥生活
聽了以後我有點傻眼,這真的是很依自己想做的感覺去做
這就比我勇敢很多,但我相信更勇敢的人更多
所以阿,大家要勇敢點,沒在怕的

他博士班要做的是,他老闆跟非洲,其實是東非一個我不知道是哪個國家的國家合作
東非那邊有一套醫療訓練,是要把護士訓練成可以做醫療判斷,主要是做小孩健康的
如果小孩符合.發燒.腹瀉等等症狀,不同程度會被送到哪邊,有一定的處理程序
有些村莊是follow這程序很好,有些不願意follow
他想做一些case研究
看這程序對於小孩健康到底有沒有幫助
到底這個國家的人對於這個政策的接受性和看法是怎樣
也因為這樣,他即將在那住10個月

23 Nov 2009

Beach Volley video

上星期打球好悶,怎樣打都感覺不對
找些以前收的影片看,想把動作找回來,結果就看到beach的影片
來點振奮人心的beach吧 (其實是振奮我的心)
beach的精神呢,就是永不放棄,這也是它好看好玩的地方

影片有配音樂~

男子組




女生的勒,一直找不到什麼比較好的影片
那就看一下目前世界冠軍,連續贏了幾百場比賽沒輸過的怪物,拿了兩屆的奧運冠軍
Kerri Walsh 和 Misty May-Treanor組合的隊伍
被大家稱為the greatest beach volleyball team of all time

Kerri Walsh


Misty May-Treanor



來點小教學好了
常會看沙排球員在後面比1或2,那是什麼意思呢?
那是表示攔網的方向
1:攔網球員要攔直線 2:攔網球員要攔斜線
如果左邊比1右邊比2
就表示等一下如果球在左邊,這位攔網的人會去攔直線,球如果跑到右邊去他會攔斜線
後面的防守球員,就要依照攔網球員的指示去抓防守位置
畢竟只有兩個人,兩個人要分配好場地

22 Nov 2009

翻譯

剛剛看影片有一段

A:hi 大家,我跟政府申請了監控設備升級的預算,我想應該是核准了
但我需要有人幫我翻譯這封信

B:喔 好阿,What kind of language is that?

A:government


哈哈!!! 我覺得很好笑阿
這完全表達出我實習時看到衛生局衛生所公文時的狀況阿 XD 簡單講就是冏

government language :p
中文叫...官腔/官話
我每次看這種公文都覺得很有趣
有話不好好講,愛用一些'稀有'文句來敘述
完全不懂這種工作文化的意義...

但在這個影片中,這件事情被表的很幽默 :p

20 Nov 2009

累到整個人是暈的

我只能說今天我體能上真的是極限了...

早上Karin問我今天約個meeting好不好,我說好
但我知道這一答應下去,表示下午之前要有東西出來
也好啦,壓力下去以後,整個人爆氣
腦袋動阿動,午餐也沒啥吃,有啦 黑麵包
就處理到一個段落給Karin看
然後我們再討論要怎樣

好吧,這是我第一次寫,其實我真的不是很清楚到底哪些要放哪些不要放
到底字要多精簡,到底哪些要交代多清楚
meeting時Karin帶我看我的文章
那個,就真的是字字計較,不是字數,是用詞和準確度
她講一講還會跟我說不好意思,她只是試著想像如果遇到很嚴的審稿者,那會怎樣挑

其實我是完全信任他啦,因為他也審了不少期刊文章過
但這樣一搞我就覺得,阿根本就是大修嘛
卯起來想說今天至少這些要修好
然後就一直弄一直弄,弄到原本晚上跟儀琪一起煮麵吃晚餐的,也跟人家取消了

Karin跟我說:你有寫啥就丟給我,不要不好意思,這就是為什麼你人現在在這阿
      你人在丹麥就是要讓你可以有最直接的互動和幫助的

我弄到真的是血糖降很低,我知道最後根本就是在靠感覺在寫,然後硬撐了
但我又不想放掉,每天進度怎樣我基本上有排定,完全不想拖
好累好累好累好累
最後把處理好的寄給Karin,Karin也還在學校
她笑著跟我說:回~家~~~吧~~~~
我真的沒體力了


回到家就收到回信,她居然回我:謝謝 (丹麥話)
這是很禮貌的互動,他根本不需要跟我說謝謝的
很簡單的一個字,但感覺很好
她的謝謝是感謝我在這個作品上的付出
這表示出某程度上的互相尊重


講到謝謝
印象很深的是每次沙排練完,我們的trainer會跟我們說謝謝
indoor練完trainer也會說
之前跟Martine做indep study,每次meeting完他也都跟我說謝謝
恩,謝謝

18 Nov 2009

當我聽到外面風這麼大的聲音時

我就非常感謝學校讓我住在這個住所
讓我可以用走路的就到學校,五分鐘內吧
不用太擔心下雨/刮風/下雪
晚上要多晚離開辦公室也都不會有心理上的壓力

這真的省事很多
相當感謝

17 Nov 2009

強者生輔組長

轉自ptt, 作者: thankmilk

---------------正文---------------

在我讀國中的時候

某天

大家熟悉的廣播響起:

【訓導處報告,請有遺失便當袋的同學到訓導處認領,上面有一隻可愛的黃色松鼠】

(約20秒後)





























廣播響起:【訓導處報告,便當袋上的是皮卡丘】

misunderstanding

昨天Karin帶我到住的地方後,請我先整理一下行李
然後我們大概約個2點半或晚一點做個meeting,反正就我整理好去找她
我整理好大概是3點半左右,過去找Karin時她笑著說,她預期我一個鐘頭之前會出現
或許是我們之間有一些誤解

其實聽到時是滿不好意思的,我知道丹麥人對於時間準時上的重視
他們如果約幾點就是幾點,也就是說她很有可能是真的2點半就在等我等到3點半
但Karin對我晚一小時出現完全沒有生氣
反而是把一個空間讓出來,把這樣的誤差解釋成彼此之間的誤解,解釋成她沒跟我講清楚
但對我來講我會解釋成我沒解讀好她的話

其實如果這時是一個丹麥人跟她在溝通,可能產生這種誤解的機率就會小些
因為他們很清楚彼此之間用怎樣的語氣,怎樣的字句,是表示怎樣的意思,不用多解釋就很清楚
但以我一個不是在這個文化下長大的人來說
我會很自然用我二十幾年來解讀我生活環境的方式去理解這個環境
我以為了解,但其實我是誤解
當然我絕對不是故意的,但這狀況就是會發生
其實這種事情在我丹麥兩年多是不斷的上演
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挫折
調整到現在比較可以很自然的看待這狀態,並改變我應對這個社會的模式

所以我會不斷的說,不管是在球場上或在生活上,我很謝謝他們對我的包容

Karin這樣的反應提醒到我,對於別人做出非我預期或是違背我認為我們談好的事情時
先別做負面解讀,或說先別有負面情緒
很多事情我們自己可能真的很覺得理所當然,但對別人來說真的不是這麼理所當然
有時候別人會無意識的誤解/侵犯到我們,有時候我們也會很自然的誤解/侵犯到他人

學習給彼此一點空間'犯錯'是件不錯事情
或許就是不斷有這些觀念 & 解讀上的小衝突,才能讓我們的框架不斷被挑戰被延展吧:)
雖然,這種延展的過程並不會太舒服就是:p 



最後,丹麥好乾,我鼻腔微血管以小出血的方式表示抗議了

15 Nov 2009

消除語言中的偏見與歧視 ◎畢恆達

這應該是這主題中我會選貼的最後一篇了吧,議題討論的差不多了
其實不錯啦,是把各方好漢引出來的好事件
畢恆達這篇讓我想起在丹麥修的discourse analysis,語言表示著價值觀代表著文化

【聯合報╱畢恆達】  2009.11.13 03:46 am

最近針對台大醫學系學生不認真上課的批評,教務長與醫學院院長不約而同歸因於,這是一門由「校外年輕女教師」所教授的課程。不只與事實不符,而且傳達了對於「年輕」、「女性」教師專業的質疑與偏見。

西方早就在八○年代編纂「無偏見/無歧視字典」,致力於消除語言中的性別、年齡、種族、地理、身心等歧視。只是在台灣我們仍然不時會看見,將新生訓練稱為Freshmen Orientation(儘管有一半的大學生是女性),或將智慧鐵人創意大賽命名為Intelligent Ironman Creativity Contest(儘管第一屆冠軍隊伍為北一女中),將系主任稱為Chairman(儘管有愈來愈多的女性主管)。

語言承載了許多根深柢固的文化傳統,也傳達了說話者的立場與觀點。當我們使用「愛心媽媽」這個詞語來指涉關心、收養流浪動物的人。它是讚詞,還是強迫她們你丟我撿、解決流浪動物問題的說詞?我們能否接受對流浪動物「安樂死」;它們其實並沒有瀕死,又何樂可言?同樣都不是台灣人,來自歐美國家的稱為「外籍人士」,來自東南亞的就變成「外勞」。而學術界也不自覺有類似的偏見,討論東南亞(弱勢國家)移工,就使用「族裔」的理論,而討論歐美(強勢國家)的移工,就使用「文化」的概念。

名詞隱含價值;怎麼說,更是傳達了不同的意義。例如「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奠定了趙傳在歌壇的地位,但「我很溫柔,可是我很醜」,恐怕就無人傳唱了?再舉一例,我們經常看到媒體有這樣的報導「每隔00小時就有一位婦女遭強暴」,假設我們將之改成「每隔00小時就有一位男人強暴女人」,他們建立在大約相同的事實基礎上,可是前一句強調的是女性受害的嚴重性,後一句強調的是男性成為加害者的普遍性,前一句呼喚的是我們要幫助女人、改善婦女的處境,而後一句則提醒男人應該要自省,不要成為加害者。同理,若要制訂一條性別平等的法令,任何委員會中「女性委員不得少於三分之一」和「男性委員不得超過三分之二」,這兩種寫法有沒有差別?

許多女性主義者強調「命名」的重要性。當絕大多數的性侵加害者是男性、受害者是女性的時候,使用性別中立的語言,會模糊了男人對於性暴力所應擔負的責任。從「大雄毆打玉珍」、「玉珍遭大雄毆打」,到「玉珍挨打」,再到「玉珍是受暴婦女」,男性逐步消失不見,「受害」則逐漸變成女性的認同標記。使用被動式,讓性侵與家暴變成女人的問題,而男人則在此圖像中遺漏了。

語言歧視並非只停留在文字的層次,它潛移默化形塑了我們的價值,進而影響行動。以世界地圖做為比喻,非洲的面積相對於中國加上美國的面積,何者為大?很多人可能會很訝異,非洲的面積居然比中國、美國、印度、西歐、北歐,再加上阿根廷的面積還要大?原因是,我們已經太習慣於教室牆上那幅過度誇大北半球面積的麥卡托或羅賓遜投影地圖了。如果以為語言是客觀的,以為有簡單素樸的如實描述,也就會錯失了檢視自己價值觀點的機會。

(作者為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14 Nov 2009

出發前一天

有點悶
有那種小朋友很不想開學的抗拒感

行李什麼的都不想收
機票不想印
車票不想買
只想睡覺 

我想我是有點在耍賴吧...
偶爾任性一下感覺還挺不賴的

12 Nov 2009

醫學領導的回應太刻板 ◎ 范雲

不虧是社會學家,整個就是...中!!
醫學院內齁...有這種反應完全不意外

2009-11-12 中國時報

  台大醫學院必修課「醫療與社會」課堂事件持續發燒,昨天該課堂老師主動投書《聯合報》,從老師的角度還原上課現場。該文讓人們理解,這門一直被認為是「可能不重要」的「通識」課,其實是醫學院人文改革的一個環節。其實,學生的個別課堂行為不等同於課堂秩序。當然也不等同於上課態度、更遑論學習效果。這是教育方法學的重要課題,需要細緻而全面地研究。在這裡,筆者想討論的是這個危機過程中,醫學院領導階層所透顯出來的態度。

 醫學院第一個時間點的反應是,將評鑑委員的批評文章發給每一位同學要求大家反省。然後,院長對媒體表達,這是校外年輕女老師的通識課(實際上老師為台大社會系與醫學系合聘,課程也是被納入專業課程的必修課)。院長未明說的訊息似乎是,如果是「醫學院資深男老師的專業課」,學生上課就不會有這種個別行為。最後,除了深表反省外,醫學院院長的改善方案是,「未來將以更嚴格的規範來導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先談性別議題。醫學院院長在未經詢問事件當事人瞭解教室現場實際狀況下,就片面地落入性別刻板印象,認為是女老師有可能鎮不住學生。恰巧反映了醫學教育中長期以來的性別盲點。這樣的性別刻板印象,相當不尊重女性教師的專業地位。在許多研究中,都顯示這種男性領導,經常缺乏性別敏感度。世界衛生組織還在晚近要求其會員國必須落實性別主流化的改善策略。台灣的情況,則更為嚴重。因為台灣醫學院就學人數男女長期失調,導致醫學領域,長期以來一直被資深男性以威權的方式領導,因此特別需要能夠反思自己的性別框架。

 其次,醫學院院長以通識課來回應,係學生的個別行為,除了在事實認定上,錯把必修的專業課程「醫療與社會」當作非專業課程的「通識」課外,也反映了醫學院領導階層,將學生對通識課程的輕視,視為當然。諷刺的是,醫學院正在進行的醫學人文課程改革的努力,就是要將社會人文教育整合為醫學專業的一部分。這除了是教育部推動中的專業改革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台大醫學院課程改革的進步作法。然而,醫學院院方在這次事件的回應中,仍將此類課程劃分為通識,意圖與專業課程切割,相當可惜。

 筆者去年曾經教過醫學系大一學生「社會學導論」,深知這群新世代學生對知識的熱情,對醫學人文精神的渴望,相當值得期待。然而,老師們在課堂中一點一滴的努力,有時候,很容易就被領導階層的一句話抵銷。如果台大醫學院方面,在第一個時間點,不是以「校外年輕女老師教通識」作為解釋;如果醫學院的領導階層,除了將批評學生行為的文章發給每一位醫學院學生要求學生反省外,還能深入瞭解課堂狀況,讓作為教育主體的老師與學生們一起討論與思考改革之道,那我們醫學教育的改革,應該會更有希望。

 這個事件透過媒體的報導,觸發了社會大眾對醫生、醫德,甚至是年輕大學生的潛在不滿。但是,我們要提醒的是,醫學院以及傳統教育中,由上而下要求規範的威權品格教育,已經一再證明是失敗。再多的點名,再多的道德要求,再多的上課身體規訓,都只能讓這些聰明的大學生作表面功夫。沒有發自內心對人的尊重,對知識(而非分數)的真誠熱情,就不會有自發自律的大學生,也無法涵化出具性別敏感度、倫理觀、尊重病人的好醫生。這正是我們的醫學教育需要人文與性別觀點的原因。

 期待台大醫學院的領導,能從評鑑過程意外觸發的形象危機中,看到醫學人文改革的真正轉機!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

11 Nov 2009

30下

今天練球沒架網,因為推車們都工作去了,沒有推車也只好請竿子們在室內好好休息了


叫七個小鬼合作跑八連續打30下,小鬼跑到火氣都跑出來了^^"

我是覺得七個人跑30球不多啦, 一個人平均4-5球而已阿,不過份吧?
小鬼一直達不到30球,慢慢開始在互怪對方,體力流失後注意力也下降了
最後有人說 "這個太難了,不要練這個了"
我原本在幫另外四個小鬼練球,聽到這句馬上壓下去,堅持一定要打到30球才放人

忘了我講啥了,反正意思是說,如果遇到困難就放棄逃避,那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的
30球,打完就休息,沒打完就打到完,沒得妥協
最後他們也是有連滾帶爬,加上我的半買半相送,硬是搞到連續30球就是了

其實是做的到的嘛...


至於放棄,是我在球場上最最最感冒的態度

--

雖然在跑八的過程中,一個人打噴就要重來,但這就是團隊阿,沒有什麼個不個人的啦
贏是大家贏,輸是大家輸
繼續在那邊怪來怪去,那就大家一起耗更久
或是聰明點開始溝通合作,這樣大家太陽也能少曬一點

獨立思考、人文關懷 醫學生讓我眼睛一亮◎ 吳嘉苓



近日各界對於台大醫學系「醫療與社會」這門課有諸多關注。我想以當日上課老師的身分,說明上課景況,並且提供更大的脈絡,呈現台大醫學人文教育近年來的新發展,以及我對醫學系新生代的觀察。

當天上課主題是「健康與社會不平等」。課堂上首先介紹社會學探討健康不平等的幾個取向,並以一篇健保制度是否減少城鄉健康不平等的研究發現為例,請同學討論,如果探討台北與台東的健康差異,除了調查兩地健康生活習慣這種作法之外,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面向。對於這個「雙城故事」的研究,同學們紛紛提出可以瞭解醫療資源的分配,失業與貧窮的狀況,是否台東高風險勞動工作較多等等角度。十分具有內涵的發言,很能打破健康僅是個人責任的思維。

接著我們利用兩個研究案例,進一步討論不同研究方法所探索的健康不平等研究。一個是公衛學家詹長權以流行病學資料探討台塑六輕與雲林居民罹癌比例的研究,另一個是社會學家蔡友月透過田野工作探討蘭嶼達悟族精神失序的議題。下課前,我問同學有沒有什麼回應與問題,一位坐在教室後排的同學,很有層次地從雲林居民的社會經濟地位、勞動處境、健康處境以及醫病關係,提出四種剝削的分析架構。我聽完非常震撼,當場詢問確認這是台大醫學系二年級同學。同學如此有精彩的回應,讓我對新生代更感敬意。

近年來醫學社會人文一波波改革動力下,台大醫學系設計了「醫療與社會」這門二年級的必修課,分醫療人類學、醫療社會學、醫學與道德哲學、法律與政策四大單元,由四位老師帶領。由於醫學系同學大一時修過哲學概論以及社會學,我們將這門課視為醫學人文教育的進階課程。「醫療與社會」的課程之後,學生會繼續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由臨床醫師擔任小組老師,帶領同學深化對上課主題的瞭解。對於台大醫學院近年來投入醫學社會人文改革,並結合各個社會人文專業領域的合作,我認為是醫學院的一大突破。

近幾年我與醫學系一二年級學生的接觸,很容易感受新生代對社會關懷的廣度與深度都遽增。例如,關懷校園事務的醫學生明顯變多;透過醫學院學生會投入公共事務也更積極;參與國際醫學生會議的論文發表,也常以疾病汙名等社會人文作為主題。連台大社會系因應八八水災開設的「災難與社會」,都有幾位醫學系同學選修與旁聽,讓人眼睛一亮。

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我想是專業素養中很重要的一環,也是許多人所珍視的台大校風。整體醫療社會人文改革的企圖,醫學生內部的反思,都朝向這個價值發展。除了看到某些上課行為之外,我想也值得深入瞭解學生多層次學習的方式,以及整體醫學社會人文教育改革的突破。

--

當天上課老師自己出來說話啦~ 看來吳嘉苓老師所觀察/重視的層面,和洪蘭是很不同的

其實我看到洪蘭那篇文章,直接反應是:太酷炫了

她完全無視她所觀察環境本身的文化,而直接把她相信的價值放到觀察對象上做評論

從洪蘭的言論中,我其實只看到她深信的價值判斷

我看到她怎樣去描述事情.解讀事情 .建構事情

而她的論點深度是否真的很夠,那就見仁見智了,我個人是覺得格局可以再大點


當然,很多校方學生該檢討的地方還是要檢討,這絕對是沒啥好囉唆的

但結構上若無改變,那差不多的"問題"大概會不斷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所謂的結構,小至課程編排,大至整個社會對於各職業的角色期待

要談這個就嚴肅了 :p


8 Nov 2009

認真

昨天左營萬年祭攻砲城活動,在主舞台煙火釋放結束後還沒結束
因為有兩個砲城一直沒有人丟的中
所以民眾就不斷排隊,現場是由港都電台的DJ在主持

我在現場待了一下,我覺得這個DJ相當可取
她非常非常的認真,她在現場應該超過三小時了,要帶動氣氛,要維持秩序
不斷給民眾鼓勵,不斷帶動民眾給民眾鼓勵
看的出來話已經講到沒話講了 ,但他就是不斷的在讓氣氛維持住
最後居然想的到讓大家跳台客舞,把大家的精神力再度集中,把那個氣hold住
她真的很辛苦阿,沒想到說最後兩個砲城會攻這麼久攻不下來吧

其實萬年祭給我的感覺從第一天的"不好",到現在的"很好"
或許最大原因是我改變了看這個活動的態度吧
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有點觀望,我沒有這麼相信高雄活動會辦的好
畢竟我有兩年不在台灣,我不大清楚這兩年進步多少
但既然很多人說世運辦的好,那我就來看看到底這個政府是怎樣在辦活動的

當我抱著有點要抓缺點的態度時,其實缺點就很好抓,怎樣都可以講成是缺失
但後來我想想,何必這樣呢?
如果從大家的參與度,從活動工作人員的認真度,從環境給民眾的感受等等
來看這個活動,來看這個城市,來看這邊的人民
不去管我在國外的經驗如何,只管這個地方的人民展現出的精神和感覺
那我還會覺得這活動很糟嘛?

於是,我花了兩天晚上,自己出門去觀察這個活動
我看到了廟的出巡,我看到了很傳統很傳統的地方文化展現,這絕對是學校沒教的
廟公在講的東西,你說要年輕人來接班,我覺得根本接不上來,但這個如果失傳絕對很可惜
我看到了宗教在老人家心中的地位
我看到了大家為了賺錢為了生活,努力的在做生意
我看到師大歷史所的研究生利用這種機會跟廟方人員做交流,做些質性紀錄
我也看到正修科技大學有一群學生,很認真的在研究在地陣頭
雖然他們舞的兵器那種力道絕對比不上廟裡的大叔們,甚至這些大學生舞一下兵器手就一直抖抖抖
但我非常肯定也感謝他們,願意花時間去了解這些陣式,宋江陣/龍舞陣等等
有這些年輕人願意去了解.紀錄.執行.參與這些東西,這些文化才有機會繼續傳下去
光這點這個活動就值得肯定,它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大家可以很輕易的欣賞到地方文化


市政府有請街頭藝人表演
一樣,光看這些街頭藝人的認真度,就會非常感動
他們可以這麼陶醉在自己的演出
他們表演的開心,民眾也會感受到那種開心,並給予回饋的
整個將近一個星期的活動,我感受的到用心與認真
不管是主辦單位,還是主辦單位請來的人,還是參與這個活動的人
認真.用心,是我覺得非常實在也非常肯定的態度

認真,是一件會讓人上癮的事情阿...
我不care一個人/一個團體有多少能力
我care的是盡了多少力

5 Nov 2009

不要

今天帶完體能

我:我們來練接扣球吧
小鬼:不要
我:為什麼?
小鬼:不好玩,練那個沒有用
我:那練攻擊
小鬼:不要
我:那練基本動作
小鬼:不要
我:那我要走摟,因為看起來你們很知道自己該練什麼不想練什麼,所以不需要我了

有個小鬼不願意練攔網
我:為什麼你不跳阿?
小鬼:太熱
我:那你回教室好了,不用來操場阿,操場到處都很熱


好吧,我承認今天我有被搞出一點點火氣
我只是覺得很奇怪,如果你什麼都不想練,那你來練球幹麻?

4 Nov 2009

這個小朋友...

昨天國小四年級小朋友戶外教學,但學校沒有通知到我
所以我早上還是照常去做數學輔導
但因為我的小朋友去戶外教學了,學校就另外給我一個五年級的小朋友

老師跟我說:這個小朋友她們班老師說她xxx xxx xxx...
其實我整個感覺是挺不舒服的
不是說這小朋友不好
是我就很不喜歡在小朋友面前討論小朋友的事情
好像小朋友不在旁邊一樣,但他們就在旁邊阿

其實這個狀況我在第一次參加這個program就感覺到了

第一次進到這個program時,一進圖書館,我就看到前面大板子寫:補救教學討論會
我就在想如果我在小朋友這種年紀,看到這樣的字句,應該會很受傷
好啦,我是自尊心有比較高,但小朋友多少也都有自尊心吧?
你就大辣辣的把家長們要討論的議題,寫在小朋友看的到的地方
或許校方不是要給小朋友看的,但你放在那邊就是大家都看的到阿
我會覺得這是一種傷害啦

然後,每次輔導完學校會要我們做個紀錄,寫在一張紙上
我不是很清楚這紙的用意,是要讓我們下次知道前一次的進度?還是說學校想要知道成效?還是?
上面有小朋友本次狀況的勾選
我常常看到小朋友會去看那一張紙,這真的讓我很質疑這張紙的用意
如果你看到學校並沒有妥當的保存那張紙,而小朋友可以輕易的閱讀到她被紀錄的狀況
你會很誠實的紀錄小朋友的狀況在那張紙上嗎?
至少我在寫的時候就會想:恩,我這樣寫如果被小朋友看到了,他們會不會誤解或受傷?
那寫出來的東西到底是要給誰看的呢?所以後來我乾脆就不寫了 orz  算是某種程度的抗議吧

我實在覺得,有時候學校自己都不見得很尊重小孩的感受...

另外,我也覺得奇怪
有人會因為美術/體育/音樂等等不好,而被要求加強的嘛?
如果沒有的話,那爲什麼這群小朋友要因為數學這一科,被要求加強?

1 Nov 2009

星星兒的家

昨天才在ptt星雨版看到有人po這個,今天就誤打誤撞去了一趟

原本一早我爸媽是要邀我去爬大崗山的
車子開阿開,突然看到"星星兒的家"的標誌,我就說想去看看
畢竟也跟這些小鬼相處了好段時間,而且我一直沒接觸過台北市以外的自閉症單位
於是我們就開阿開,開阿開,開到月世界,一路開到田寮去了

星星兒的家,其實是廢棄的田寮國小
在2003年左右,高雄縣政府讓星星兒基金會代管這個廢棄的百年老校
縣府提供土地,但其他經費都由基金會自行籌湊,相當辛苦
根據統計,高雄縣的自閉兒大約有230人,高雄市約有730人
星星兒的家基本上是針對15歲以上離開教育體制的患者,以日間照護的方式做服務
包含訓練一些基本生活技能,融入社區等等
能容納的名額大約是22位

我挺喜歡這個小學的
它不大,但綠地很多,教室只有10間,包含廚房
司令台小小的,上面還寫著強身愛國,很有老學校的fu
既然到了自閉症的地方,就習慣性的看一下這個環境跟小朋友的關係
說實話如果要我再辦一次假服,這個場地是我會選擇的點,這環境對小朋友相當友善,非常完美

跟值班人員聊了一下,他們目前有進行的是園藝治療和樂器治療
他們把植物種在一種我沒看過的盆栽內
那種盆栽設計成可以給水,又不會讓蚊子進去產卵
看在一個碩士論文做登革熱的人眼中,這實在是好東西阿,讚讚讚!
目前他們固定與高師大特教系合作,以基金會這邊辦活動,特教系那邊出人幫忙的方式進行
這跟我們星雨在台北與基金會合作的模式剛好相反

順手看了一下基金會會訊
(想到也好笑,在台北還在線上辦活動時很少認真看會訊,反倒是回高雄沒在接觸自閉症後才願意看)
他們會訊內有一篇是認識捷運車站,和如何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教學
其實挺有趣的,他們的教學程序和教案呈現,跟星雨一直以來用的方式很不同
我在想,星雨的教案一直以來大概都遵循某種邏輯
可能是學弟妹參與接收到的出隊,都是由學長姐做很多教案營造出來的
先看到什麼,很容易就以那樣的架構做基本思考
雖然每一期都會有自以為突破性的改革,但怎樣都還是擺脫不了"星雨"的框框

偷兩段會訊內一位老師寫的,其實那是轉自侯文詠:

" 人的成長沒有捷徑,任何技能或行為規範都要經過不斷的摸索和重複的練習
在這過程中,打罵,命令,要求,或許看起來有效,但都是表面&騙人的
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 "

我推上面說的熱情
在丹麥的時候,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球場,他們影響我很大的就是熱情兩字
我跟supervisor討論事情,他們一定會想:這樣做有趣嘛?我們喜歡嘛?對這議題很有興趣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們一定會找到我們彼此都有興趣的事情做,重點是有興趣
每次meeting完通常也會說:這真讓人感到興奮

在球場上,他們對運動的熱情會引導我去享受運動享受比賽
這真的是我在台灣做不到的事情,沒人教我也沒有人做過給我看
而且感覺上在台灣若在球場上展現熱情,人家會覺得你很怪 orz


" 東西的成熟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必須耐心陪伴.等待
帶孩子絕對不能講效率,要用"最沒效率的方式",孩子才能扎實的長大!"

這讓我想到體育班的小孩
他們在這種年紀有這種技術的成熟度,真的沒有揠苗助長嘛?
體育班超有效率的阿,不知道那些教練會不會因此而引以為傲?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套一句棒球界的名言:人家都上外太空了,我們還在殺豬公!

先成熟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好東西阿...晚熟的人也要給予機會和空間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