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Aug 2009

疫苗

在丹麥,疫苗不是強制打的東西
小孩要打什麼疫苗由家長決定,政府會有建議的疫苗名單,但要怎樣打是個人決定

朋友昨天跟我聊到這件事情,她是美國人嫁給丹麥人
因為她小孩大概九個月大,她和她先生討論疫苗的事情一陣子了
最後他們決定不給小孩打疫苗

她只是提出議題
為什麼在美國疫苗是這麼強勢的政策,小孩不打不能入學,而在丹麥是這麼軟的方式?
這些疫苗的有效性,副作用,政府真的可以不告訴人民就強制執行嘛?
疫苗的安全性有研究在進行
但同時打這麼多疫苗,疫苗與疫苗時間間隔的取法,不同疫苗若有交互作用,對人的影響
目前世界上沒有人敢做這個研究
人民為什麼會這麼相信疫苗的安全性?真的有必要打這麼多疫苗嘛?還是說人民是被嚇大的

最近很熱的新流感,美國有藥商已經把疫苗做出來,很多很多疫苗,這什麼意思?
一個新的疾病,你疫苗可以做這麼快,這什麼意思?
安全性呢? 必要性呢? 有效性呢? 為什麼丹麥不買這樣的疫苗?
疫苗講到底就是藥商的大餅 藥商和政府的生意

同樣的辯論可以用在篩檢議題
在美國 (或在台灣應該也差不多) ,你若不打疫苗,那生病了,大家會說是你個人要負責
你不做篩檢,得了癌症 (ex:乳癌篩檢必要性是現在丹麥辯論辯很大的議題),大家會覺得是你白目

但這樣的氛圍應該嘛? 人民得到癌症真的可以怪罪不願意做篩檢嘛?
你真的可以用責怪民眾的方式,來強化篩檢的正當性嘛?
come on,篩檢/疫苗 這些東西,都是生活中的一個政策一個決定而已
疾病的形成有這麼多factor要結合在一起
怎麼可以這麼強制,或說讓人民有罪惡感的方式,或說讓人民害怕的方式,去推銷政策
難道疾病形成過程中的其他因素不用負責嘛? 人民只因為一個決定就要對疾病負責嘛?


這些社會氣氛的形成 是不是表示社會中的權力關係呢?


ps. 我是學公衛的,所以不要用"公共衛生防疫"的觀點來反駁我,我知道那觀點是怎樣的觀點

21 Aug 2009

口試前和口試後

其實對我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

比較大的差異應該是,口試後我打球會更沒節制,會打到沒天沒夜這樣,盡情燃燒我的體力和能力
管他的,反正我在丹麥主要任務結束了~

不知道耶,或許是不在國內感覺不大吧
我不覺得經過這個口試後我就變怎樣
我一點都不緊張阿,我對口試的定位一直是"研究分享"
反正我就跟你分享我的作品,你想跟我討論我就跟你討論
你願意提出不同意見,我能接受我就接受,良性互動嘛...
反正我一直沒把它當考試看

唯一做的心理建設是早上騎車到學校,停好車,要進去教室時
我對自己說:反正就一個多鐘頭,不會太久的,不過就是英文聊天一小時而已~
我覺得每次我要做presentation都挺平靜的

前幾天跟Karin做rehearsal的時候
她跟我說:整個口試重點,就是你要讓sensor和我們知道,你是有資格拿這個學位的
就算你不知道怎樣回答,但你的思考邏輯要讓我們知道你是有這成熟度去解決問題

其實她講這個,有讓我更知道狀況,讓我知道該怎樣在口試中表現
我知道丹麥考試不亂來的
不大能去期待老師挺自己指導的學生這種事情
其實在這半年中,我跟我supervisor之間根本也不是指導和被指導
supervisor是讓我卡住時可以討論的人
但就只限於此,基本上整個架構整個內容都是要自己處理
你想討論他會很願意跟你討論,但整合你要自己做

把能力表現給打分數的人看
讓他們去評估你達到多少這個學位所需要的成熟度
是整個學位考試的重點

晚點再寫口試狀況 :p

其實我一直沒有預設這天的到來會是怎樣的狀況,然後就結束了^^"

18 Aug 2009

最後一次沙排訓練


今天是我最後一次的沙排練習,很快,五月我第一次接觸這個運動,現在轉眼間八月底了
我才剛開始打沙排像在打沙排,不像在打indoor,我的沙排運動旅程就要告一段落了
主要還是台灣沒有打沙排的環境
說不定現在我的沙排技術,是我台灣認識的人中最好的

今天主要是教舉完球要怎樣跟你的partner溝通
這很難但很有趣
基本上就是你舉完球,你要跟你partner說,攔網的人是攔直線還是斜線
你要你的partner打直線還是斜線還是要打哪裡
基本型就是很直接的跟partner說要打哪裡,但這樣的壞處就是對方也知道你要怎樣打
所以,進階型就是你說打直線,但其實你的partner會打斜線,類似這樣
重點就是要騙對方,然後讓自己的人知道哪裡有洞

打完球我跟我trainer照相,聊天
她人真的很好阿,我問她之後是打算怎樣,要當全職的球員嘛?
她說她想要打奧運,但要先找到有一樣程度的partner,目前還找不到
如果再找不到,或許會先懷孕吧,然後看怎樣

我發現,丹麥女生會把懷孕這件事情計畫好
幾歲以前要幾胎,大概都有時間表
我很多朋友聊天也會聊到,大概兩三年後要準備懷孕之類的...


我跟她說她是個很好的trainer,我學到很多東西,在這個夏天,真的很謝謝
這可能也是我最後一兩次打沙排了,我回台灣幾乎是不可能有機會再打

沙排學問很多,真的
我真的很幸運可以在這個沙排運動已經有一定程度的國家學習這個運動
而且跟一個很有耐心,球技又好的專業選手學習(我trainer目前是丹麥排名前五名的沙排球員)
我很滿足

在專業又很會指導的人的指導下,四個月真的可以進步很多
四個月前我根本沒有能力在沙中跑動
現在是打的有點樣子,可以在場中撲來撲去跑來跑去,而且整個人可以跳的比以前高很多
也因為沙排的訓練,把我打indoor打很久後養成的壞習慣給改了很多
畢竟我trainer是頂級的球員,她很容易就看的出來動作確實度夠不夠,她這夏天雕了我很多動作

謠言~

昨天去打球
有人來問我:我聽到謠言,說你要回台灣?是真的嗎?
頓時我也不知道該怎樣回答,畢竟這一個月他們認定我是這個隊未來的舉球員
我只說:還沒很確定,有可能會回台灣,但你們最好跟其他舉球員配一下...

在丹麥打indoor,至少都是8-10種球路在配
這比在台灣打有挑戰性,也比較好玩
以前在台大打醫學院院排,好像只有3-4種球路可以用吧
其他球路的舉法,我都是到丹麥學的

昨天我去球場,幾個知道我要回去的朋友就先來個擁抱
well~ 一切盡在不言中

打完球我坐在旁邊發呆,幾個朋友就過來坐我旁邊,圍個圈吧
其實重點不是我們聊什麼,重點是大家在一起的那種感覺,我們就在球場多呆了一個多小時
我知道他們這一個多小時是刻意要陪我的
雖然大部分時間都他們在講話,但我謝謝他們的心意

今天的沙排training可能就是彼此見面的最後一次了,至少應該是今年最後一次

預習

剛剛看到我室友的桌上,已經有她下個學期修課的書,而且已經在預習了
其實也差不多了啦,下個學期大概再兩個星期後開始
該預習該買的書都要準備好了
我如果有修課,應該也是都在讀些東西了吧...

其實沒啥,只是覺得這種預習風氣很好,我喜歡那種一上課大家都在狀況內的狀況
雖然這種習慣我也是花了一點時間才養成

我剛到丹麥的時候,不知道上課前要先讀一些東西
就覺得很奇怪,不是才第一次上課嗎?怎麼大家都有書,然後可以參與討論
後來我才知道,預習才是一門課的第一步驟,上課已經是第二步驟了,第三步驟是複習

預習很重要!
雖然預習也是我一門課中花去最多時間的部分,但有做這個步驟會讓我上課比較有信心
而且大家都會預習,你沒有做的話,真的起步就是差一截,對當天課堂上的內容感受性會很低
感覺會很差

16 Aug 2009

The last week in Danmark

其實我心理還沒準備好

我確定九月初要回台灣,也不過是這一兩天才決定的事情
丹麥的朋友們以為我會留到年底,其實我自己也這樣以為
很快,下星期口試,然後去愛丁堡捷克,然後回台灣
或許來不及跟大家說掰掰,但我會盡量讓朋友知道
我自己其實也來不及跟丹麥說掰掰,因為我真的沒準備或說預期這麼快回去

今天跟朋友說,下星期的training會是我最後一次沙排training
他們嚇一跳,我也很不捨
他們問:你還會再回丹麥嘛/吧? 要邀你八月底九月比賽說...
我心裡是很謝謝他們的照顧,我說星期二再說吧,我會跟你們照相

哥本哈根市區我來不及逛完,城堡也只去過一個
丹麥最遠只到過Odense,一切一切都沒收尾就收尾了
我說過阿,我逛過丹麥的地方可能比旅行團少很多
但我不遺憾
或許風景我沒看很多,或許附近國家我沒去很多 (這兩年我花在旅遊上的時間絕對少於30天)
或許我的生活對有些人來說非常單調無趣
但我樂在其中

在這個國家,我接受到很多幫忙
經由人與人的互動,我得到些認同和交流
這是我認識這個國家的方式,我借此得到滿足

兩年很快
一開始很不想待在丹麥,到現在的不捨,是很奇妙的轉折
剛剛從海邊騎車回來,一邊騎,一邊慢慢看這個市區,這個環境,看路人的互動
之後有沒有機會回來我不知道
我目前能做的就是用眼睛紀錄下這些.然後好好去感受享受這個環境

謝謝丹麥的人民和環境陪伴我這兩年
兩年在我整個人生中或許很短,但這兩年是精采且豐富的,我對此感到感謝

完美的結束是下一段美麗的開始
我這樣相信著 :)

6 Aug 2009

經驗

Charlotte 是一個名字
如果你看到這樣的名字,你會怎樣唸?你會覺得這是哪個國家的文字?

一般的我們,會用英文的方式去唸吧...至少我會用英文去唸
因為英文是我唯一會的外語,而這樣的文字剛好符合英文的寫法 ,所以我會用英文去唸
但其實在丹麥文中,這個名字唸起來是跟英文不同的,發音不同,重音也不同
又誰說長這樣就一定表示是名字呢? 說不定它是一種密碼,一種圖案,一些其他東西...?

我講這個,只是感覺到有些事情,或很多事情
如果它某些條件符合我們腦中資料庫的認知
我們就會習慣用腦中已存在的pattern去解讀
不管先前進入我們腦中的東西是什麼,那就是我們用來解讀事情的依據
這就是所謂的經驗

而這種所謂的經驗
或許可以幫我們更快的理解這個世界,因為我們腦中已經有資料了
但也可以說更快的讓我們誤解這個世界,因為我們腦中的資料是很侷限的

到底要多依賴經驗,到底要多相信經驗? 又,我們被經驗制約了多少想法和空間?
這之間的平衡其實我到現在也都還是在學習

我很感謝的是,因為處在一個跟台灣不同的環境
這讓我一直有機會去感受到不同於我的習慣的刺激
也提醒我要對事物有所解讀時,自己心中第一個出現的想法要盡量放輕
看看這個環境是怎樣處理一件事物,這事物在這環境中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很多時候會發現,自己心中的"成見",或是對事情的定位.或對事情的解讀
祇不過是世界上很多想法中的一個小想法而已...

經驗可以依賴,但過度依賴容易陷入世界繞著自己轉的迷思,也吸收不到多面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