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Dec 2008

專注與不專注

專注是好是壞?我不知道
執著好是壞? 我現在也不是這麼知道,或說 不是這麼確定
即使從小到大都被教導要專注,要執著  但到底是基於什麼理由必須這樣?

太過專注某項目標,常會讓人忽略了身邊美好的事
太喜歡一樣東西 ,會變的盲目

所以,到底要怎樣呢?
--

出國之後,隨便與隨性變的很難拿捏
堅持與任性像是火一樣,知道它會帶來光明,但也知道它會傷人
平衡點該在哪?  我原本期待旅行,期待閱讀能帶給我些靈感

但目前來看,似乎還很嫩


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不專注也是一種專注

16 Dec 2008

學期結束

今天meeting完,其實等於就是我這學期課結束了

今天meeting我狀況不好,也是啦,我沒太準備啥就是了
但不管怎樣,就是結束了,雖然還有一個很大的assignment要繳...

騎車回來,不知道是太累,還是心情上有點還調適不好
我騎的很慢,幾乎是放空在騎
騎到幾乎都要停下來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放很空,我不知道我在幹麻

這學期結束了,我很想跟我自己講:辛苦了...
但又覺得,沒啥資格這樣講
這樣就辛苦,那標準也太低了吧?

但不否認,不管人家怎樣講,不管我的assignment是不是嚴重落後進度
我需要一個大假來支撐,來帶我脫離完全是學業的環境

我不是個愛玩耍的人
但當我自己都覺得需要放假的時候,那就是我的狀態差不多是極限了

我很想做一件事情

睡覺!


我好累 好累好累
我想睡 想睡想睡
但我等等要meeting meeting meeting
我好累 好累好累
--
12月17-1月2號人不在丹麥 在義大利
版會空著

我對義大利完全沒概念阿
我只是想要出去走走阿
但我好想睡覺阿阿阿阿~~

我中午只不過是坐在椅子上,就睡著了阿~~
我真的好累阿

15 Dec 2008

要pass的還是所有的?

今天我去請成績單
小姐問我說:你要列出pass的還是所有修的課?

我想了一下,這兩個是有什麼差別?
恩,對我來講是沒有差,我修了就是有過
但我很好奇,為什麼他會這樣問?

或許跟這邊制度有關吧
修課不一定要考試,修課跟拿課是兩回事
你可以這學期修,一年後再考,或下半年再考
但這是對他們丹麥人來講是這樣
對我來講,為了不要夜長夢多,我都很快的修完考完趕進度

--
有個台灣的朋友跟我講說:你應該就直接問那個小姐what's the difference? 臭屁一下
我只能說,這是很典型的台灣想法~~

在這,對他們來講,要不要考只是種選擇
考了沒比較強,不考也沒比較弱,有沒有學位也沒差,這都是個人選擇而已
所以,在考試上或修課上臭屁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人家會覺得莫名其妙

14 Dec 2008

有病

每次都要壓力解除才會知道原本壓力多大
有病!

--
其實也不是完全解除,只是這幾天都睡三四個小時,之後大概這兩天也都會這樣
跟這種睡眠比起來,有,我現在壓力小一點點

我覺得我有壓力的時候應該散發著:閒人勿近勿擾  的訊息
因為我自己也很明顯的感受到了

x的我到現在都沒有因為聖誕節出去玩,去年至少都還有進去一次Tivoli
聽到人家放聖誕歌好像看到情侶一樣,有去死去死的感覺

每次人家跟我說,不要給自己壓力這麼大
我都說:沒有,沒有壓力
現在想想都覺得我回答的很可笑

是,我壓力很大 !
改天我如果能很帥氣的把這句話說出來,那我就level up了

13 Dec 2008

百大比例

今天那個駐瑞典文化xxx的參事說,瑞典大學百大比率是世界最高
他的算法是:瑞典進入百大的大學數/瑞典總大學數
但如果是這樣算的話,丹麥更高阿
丹麥全國只有4所大學,有2所在百大內,那這樣丹麥大學百大比率是50%耶...

其實重點是,每個國家對於大學的認定不同
像丹麥只有4所大學,是指只有這四所學校畢業的學生,畢業證書是大學發出來的
其他學校畢業的學生,畢業證書是從國家發出來的,不是大學

但這些所謂的"其他學校",像哥本哈根商學院 ,丹麥科技大學等等
他們也都有學士碩士博士program,台大政大也都會有交換學生在那
他們之所以不被歸為"大學",是因為丹麥把"大學"定位成學術研究機構

其他學校也是都有在做研究
只不過他們的研究是與業界連結性強的,而非純學術
因此,雖然也有學位 ,但丹麥嚴格來講不把這些學校歸為大學
並不是說這些學校就不好,只是走向不同,不攻純學術而已
不可小看這些跟企業合作性強的學校對國家發展的貢獻,這些學校的研究貢獻是很實務的
貢獻的層面和學術研究不同,但都很重要

--
我會知道這個是有一次我問丹麥同學:到底丹麥有多少大學?
他想了一會兒,認真的問我:你指的大學是什麼意思?是university嘛?還是...?
可惡,他這樣問害我也認真想了一下
阿大學不就大學嘛?university不就大學嘛? 還有什麼意思?
同學後來才講說,如果是指有提供學位program的學校,那很多
但如果是指大學,完全學術導向的學校,那全國就只有4所

其實這種什麼百大不百大的比率之類的,對我來講根本不重要
我只是想到,數字很容易騙人
要注意數字背後代表的東西是什麼? 算出來的值能不能拿來做比較?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做比較 ,這就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了

我個人是覺得在那邊比來比去的很無聊
反正認真要比的話,每個人馬都可以當第一名
把criteria設的對你自己最有利你就贏了
這就是一堆大學排名的把戲

像這位參事舉的例子一樣
他以瑞典百大率來表示瑞典高等教育強
但要challenge他也很容易阿
為什麼用百大率來當指標? 不能用世界前60名大學比率或前49名大學比率或前200名大學比率嘛?
你用百大率可能就是100這個數字對瑞典解釋上是最有利的
但這些都是數字遊戲而已阿
所謂的教育水準教育能力,真的可以用量性的方式表示嘛?

11 Dec 2008

鬥志

我這陣子過的真的不是很好
瓶頸很大

一開始我還會想要衝,但越磨意志越弱,越弱越想放棄
但可憐的是,不知道怎樣,說要放棄也不完全放的掉,這是最慘的
無法很帥氣的說:老娘就是不幹了
所以就是一天一天拖 ,一天一天用非常非常緩慢的進度在拖

但說實在的,想一想,這也沒啥好說的
我不確定我最後東西到底寫不寫的出來
但這就是以後要面對的,如果要獨立的話,這是活生生的現實

這時我只好又把情境拉回球場
在逆境的時候,在狀況不好,在手感很差的時候
沒有人能幫的了你,只有自己心態上調整好才有機會再站起來
要不斷對自己喊話,要保有那一點點的自信
才有機會止跌回升

我永遠記得我大一很嫩被當點打的時候,學姊們跟我說:我們沒辦法幫你,你只能靠自己
現在也是一樣

只要我沒說要放棄,我還撐著,那事情就還沒結束

8 Dec 2008

雖然我大學成績很爛

雖然我大學成績很爛,但我不後悔我用這樣的態度度過我的大學生活
歐洲年輕人有gap year,讀完高中出去晃個一兩年看看你再來要幹麻
我也有gap year,只不過我的長了點,大概是四年,就大學那四年

我不想說這是浪費時間,我很認真的在非學業的部分活動
坦白說,上了大學(或說離開高中)我才真的感受到我是一個有意識的人
沒有人跟我說我該幹麻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我可以決定我要幹麻

大學以前,學校就像個機器吧,人進去,你就算不動,整個機器也會帶你動
機器會一直雕你,最後變成產品,品質好一點的就被好一點的大學買走
而事實上"我"這個人在被雕的過程中是沒啥意識,也不被鼓勵有想法的

不要跟我說大學生責任是讀書這種話
每個人每個階段責任是啥,大家心中自有一把尺
我也很"驕傲"我讀大學的時候,沒有像國高中那樣"好好讀書"
至少我覺得,我現在這個"人",並不是我大學讀多少書累積來的
"我" 是在大學期間玩出來的
以我現在來看,會覺得還好以前大學時期幾乎沒在讀書都在玩,都在玩尋找"who am I"的遊戲

舉球員

今天打了球,很舒服,打球還是要跟合的人打
所謂合的人不是一定就是強的人,是個性上合

身為舉球員
引導場上的攻擊手發揮實力,組織隊形,是我的責任
我不知道為什麼當時院排學姊會叫我轉練舉球員
但我很感謝他們那時的決定
讓我之後都是用這個角色在執行這個運動

舉球員是個高門檻的角色,但練成後被取代性就很低
比賽中最風光的一定不是舉球員
但我享受那種組織比賽,藉由不斷的觀察,找出對手的缺口,並引導我的隊友做成功攻擊的感覺
舉球員的成就感是來自隊友,不是外在觀眾
只有攻擊手知道他的能力被舉球員提升多少或壓制多少
這才是我關心的

每次贏得比賽,我並不是有那種暴力勝的快感
我是有種鬥智勝的快感
畢竟整場比賽都在動腦,在想,在組織,在觀察
我喜歡以這種角度來執行比賽
這是一種鍛鍊腦袋與EQ的角色